APP下载

中华成语典故·负荆请罪

2018-12-26李业琼陆惠忠

儿童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渑池荆条赵王

李业琼 陆惠忠

成语“负荆请罪”中的“荆”指荆条,是古代服刑时用的器具。战国时期,身经百战的大将廉颇就曾背着荆条,请求宰相蔺相如的责罚。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上卿。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da)夫。不久,蔺相如又在渑(mian)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很不服气,扬言要让蔺相如难堪。蔺相如知道这件事后,为了不与廉颇发生冲突,尽量避开他。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車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蔺相如听后,对他们解释说:“天下的诸侯都害怕秦王,而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会害怕廉将军呢?现在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我们赵国,是因为文有我蔺相如,武有廉颇。如果我们相互争斗,就像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泰国便能乘虚而入,那赵国就有危险了。

蔺相如这番话很快传了出去。廉颇听到后感到十分惭愧,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从那以后,蔺相如和廉颇尽弃前嫌,并且成了生死之交,同心协力辅佐赵王。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概括出来的。它常用来形容向人认错道歉,甘受惩处来赔罪。

显身手

《负荆请罪》的故事中提到,蔺相如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时,展现了自己的智慧,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请你读读《渑池之会》这个精彩的故事,感受一下蔺相如的有勇有谋。

渑池之会

有一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蔺相如认为赵王不能对秦王示弱,必须赴约,自己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fou)。”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备注:瑟是一种弹弦乐器:缶是一种瓦器,用以盛酒浆。

小百科

胡服骑射

渑池之会上,秦王之所以不敢对赵王采取强制措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秦王对赵国的军事实力有相当的顾虑,不敢轻举妄动。事实上,战国时期,赵国的军事力量仅次于泰国,领先于其他几个国家。赵国的军事实力强大,跟赵武灵王时期开展的“胡服骑射”的改革很有关系。

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国势很弱,经常受到邻国侵扰。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有被吞并的威胁。此外,赵国地理位置比较靠北,还常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北方的游牧民族,生活在大草原上,擅长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

在战争中,赵武灵王观察到这些胡人在服饰方面的长处:他们穿着紧身窄袖的短衣,这样生活、作战都很方便,而当时赵国人穿的衣服都是长袍大袖,骑马、生活多有不便;作战时胡人多使用骑兵、弓箭,与赵国的兵车、长矛相比,也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于是,赵武灵王决定,向胡人学习,改变衣着和作战方式。当然,赵武灵王的改革措施,受到了当时贵族的强烈抵制。因为服饰的样式事关礼仪、等级和风俗传统,在保守的贵族眼中,是不能改变的。赵武灵王不顾这些抵制,强力推动改革。终于使赵国的服饰和作战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

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赵国的实力大增,成为了一个军事实力强盛的大国。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以后中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渑池荆条赵王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首届“赵王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启事
河南渑池:技术培训促花椒产业提质增效
电法在水源地勘探中的应用——以河南渑池电厂为例
赵王骨折
荆条筐
中电工程西北院设计的华能渑池热电联产工程1号机通过168小时试运行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拜荆条
河南渑池韶山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价值评价
荆条的饲用价值及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