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传统德育该何去何从

2018-12-26黄志铭

人民论坛 2018年34期
关键词:自媒体

黄志铭

【关键词】自媒体 传统德育 主体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如何提高新时代德育工作水平?对此,要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创新传统德育工作,形成开放的德育理念,促进网络舆情监管与法治教育结合,以此培养有信仰和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自媒体时代传统德育亟待更新教育理念

自媒体时代,传统德育正在“去神圣化”,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流媒体德育的功效逐步降低;二是固有德育模式不再受到推崇;三是德育工作者的话语权地位受到威胁;四是传统德育模范作用弱化。鉴于此,传统德育工作亟待更新教育理念。

树立开放式德育理念。在自媒体盛行的当下,德育工作必须重视自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德育受各种因素影響,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要求,灌输模式被多元文化与开放式德育取代。这里的开放式德育是和自媒体开放性质相融合的德育模式,它重视教育对象的批判性与辨别能力培养,可以在多元价值观中形成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在自媒体时期,多元价值并行始终是德育教育的特点,并且随着自媒体应用逐渐普及。

树立自媒体化传播理念。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互联网不仅拓展了大众视野,同时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所以德育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形成自媒体舆论平台。对于公众容易迷惑的话题进行深入分析与交流,引领公众思索问题,发挥自媒体舆论导向功能,从潜移默化中掌握德育话语权。另外,还可以通过民间舆论平台,鼓励党员、德育老师开通微博,运用网络语言进行非官方教化,从而深化自媒体传播价值。

树立行动德育理念。行动德育作为传统德育的补充,特别是在自媒体时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引导。一方面,充分应用自媒体的便捷性,开展调查、访谈、论坛活动,通过向群众提问的形式,引领他们网络查询并解答,从而正确运用自媒体。另一方面,在行动德育中,引领群众提高网络素养与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极端、不愤青。同时,结合现实案例进行说法,充分利用自媒体完善并发展自我。

自媒体时代传统德育应提高法律监督作用

构建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平台。虽然自媒体普及范围非常广,但网络监管并不成熟,很多法律尚不完善,这就为部分自制力低下、道德素养不高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通过自媒体肆意发言,随意播放违背道德准则的图片与资料,严重影响了网络秩序。对此,国家要增强网络监管,对于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给予坚决打击,给公众营造一个积极友好、公正合法的网络空间。同时,提高监管技术,及时阻止不符合德育的言论,增强自媒体信息团队建设与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避免不积极、不上进、不道德的信息。针对自媒体裂变式特点,创设透明公开的信息公布体系,形成精准、高效、特色的信息公布团队与传媒平台。

网络舆情监管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在自媒体迅猛发展期间,其低门槛、开放性等特点带来了很多虚假信息与网络暴力问题。做好自媒体法律规范与监管工作,必须增强网络舆情管理,优化管理机制,做好日常信息监管,抵制不实言论与负面影响,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另外,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惩罚违反网络规定的行为,针对违反道德规定的现象及时通报。对高校德育教育,除了要加强网络监管,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意识,还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提高网络道德宣传力度,让他们从主观上践行网络“七条底线”的准则。

构建民间舆论平台,实现线上监督。传统德育多以灌输为主,所以德育的实效性不足。进入自媒体时代后,老师、学生与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参与其中,在同一平台进行交流对话,共同成为德育的主体。为了深化德育影响力度,我们要主动打破单一的主体观,树立平等、开放、真诚服务的理念,从封堵被动的德育方式发展成疏导的模式,并且将自己视为道德学习者,从德育中提升自我。网络媒体、社会团队、政府部门都要加强网络监管,通过线上监管开创绿色网络环境。另外,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维护功能,减少虚假、不良信息在网络上传播。

自媒体时代传统德育应强化主体教育

一是提高自媒体时代公民的媒介素养。进入自媒体时代后,很多网络谣言、不良视频、反组织言论在网络空间干涉着公众生活,也对传统德育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严厉打击非法言论、网络谣言,但依然不时有混淆视听的现象发生。对此,国家必须增强显性教育,让群众了解自媒体运营机理、操作技能与传播形式,不断提高传播素养。同时,国家还要做好隐性教育,让群众意识到自媒体对个人成长的消极与积极影响,从而提高自媒体素养。除此之外,国家还需将法治教育、德育、人文教育结合在一起,大力宣传自媒体功能与传播特点,抵御不良信息扩散,科学应用自媒体。

二是引导受教者形成正向的德育观念。受信息传递的快速化、自主化等因素影响,传统德育渠道需要不断更新。比如,受教者在大众传媒、学校、社区、社会团体、家庭等传统德育环境下接受德育,但面对自媒体环境时会作出改变,会出现传统德育培养逆向化的特点。传统德育培养逆向化是受教者利用自媒体平台对所学德育内容进行理解与辨别,然后通过阐释、实践、创新变成德育主体,让受教者逐渐成为施教者。若施教者观念正确,那么将影响其他成员德育意识,并且激发所在团体正向的传播德育观。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充分运用逆向功能,从学校、家庭教育着手,形成正面的德育指引,让施教者从小树立科学的德育观,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自媒体冲击。

三是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德育融合推广教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教一直是德育的关键。尽管自媒体不断发展,使得网络德育日渐流行,但是仍然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制作出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文字与视频,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电台、报纸、杂志等社会公信力强的平台、机构等,吸收诸如《周礼》《礼记》《仪礼》等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处,通过展板、条幅、办板报、开讲座等传统方式,在寓教于乐中开展德育教育,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注:本文系201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网络诉求表达和现实行为方式研究”(项目编号:FJ201681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段俊霞、刘菊:《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路径探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②裴杰生:《自媒体时代的德育特征及创新策略》,《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第7期。

③袁雅莎:《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途径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11期。

责编/陈楠 贾娜 美编/李月敏

猜你喜欢

自媒体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