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为官不为”需“对症下药”

2018-12-26黄春江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为官不为基层干部干部

黄春江

当前,对干部作风状况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声音,比如“为官不为”“不担当不作为”等,涉及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但也不乏以偏概全,给社会舆论和治理方向带来误导。因此,深入研究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由何而来、如何而在、因何而生、从何而治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来源

调研中,不少企业认为,过去政府在行政审批、土地出让金等方面能够特事特办,现在更趋于完全走“正步”,在项目申报时让企业准备许多资料,牵扯很多精力。有的群众谈到,个别干部对复杂问题解决力度不够,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有的为免责,即使上级有明文规定,也要求提供证明材料,导致效率很低,特别是污染治理、违建整治等问题,仍停留在搞宣传、贴标语阶段,见效缓慢。有的领导干部谈到,一些重点工作到了基层推进不快,有的基层干部关键时刻不担当,重要问题不尽责。不少基层干部则认为现在各方面工作任务很重、要求很高,上面的部署要求脱离实际,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综上,基层干部是否担当作为,与受访对象的个人认知、表面感受,以及社会人群相互传导影响等关系密切,“不担当不作为”的提法不一定真实、准确,更贴切的表述应该是干部行为趋于保守、进取不足。

现状考察

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并综合有关情况,归纳有四个方面的结论。一是基层干部的主流是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调研中,群众对基层干部脱贫攻坚、秸秆禁烧等工作普遍表示认可。不少基层干部谈到,现在工作任务重、责任压力大,“5+2”“白+黑”是常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也表示,近年来各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坚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提升,总体是很好的。二是“不担当不作为”在一些领域反映集中。一些受访干部谈到,安全、环保等工作容易被追责问责,没人愿意干,有个乡镇甚至商量班子成员一人分管一个月。征地拆迁、脱贫攻坚等上级要求急、群众期望高的工作,一旦进展缓慢,极易被挂上“不担当不作为”的名号。三是“不担当不作为”在一些人员身上表现突出。一些年纪大的干部感觉没“盼头”,纷纷提出“转非”申请,甚至不再上班“吃空饷”。有的中层干部受职数等限制,认为没必要再付出更多精力,工作缺乏积极性。少数年轻干部心态浮躁,认为“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在基层工作不安心。四是“不担当不作为”在一些事项办理上反映较多。不少受访者表示,现在各方面要求多,制度规定政出多门、存在矛盾,难以正确把握。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改革的锐气,决策行为瞻前顾后。部分审批许可的前置条件多,监督执行工作力量不足、能力不足等,也容易产生“不担当不作为”问题。

原因分析

当前,影响干部行为趋于保守、进取不足的原因是复杂的,具体而言,有以下十个方面主要因素。一是价值偏差不想为。一些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有的甚至受传统文化糟粕影响,一味“趋利避害”,有好处没风险敢放手做,有好处有风险便趋于不做。有的干部对日益扎紧的制度笼子和从严要求心存畏惧,在工作中消极应付、敷衍了事。二是动力不够不愿为。随着隐性福利的大量清理,有的干部出现“当官没‘奔头、风险还不小”的错误认识,职务激励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在堵“后门”“旁门”的同时,开“前门”“正门”的制度安排还比较少,如交流干部生活保障、值班加班补贴等,或存在制度空白,或沿袭十几年前的规定,不完全符合实际。一些地区和部门提拔干部论资排辈,看年头不看实绩,影响了干部积极性。三是能力不足不会为。有的干部知识结构单一,后续培养教育不够,不能胜任新任务新要求。有的缺乏钻研精神,喜好凭经验办事,信奉过去规避变通、应酬吃请、跑关系拉项目那一套,老办法不管用时,往往就束手无策。四是监管从严不敢为。这些年问责力度加大,既带来了认真履责,但也带来了干部事事“小心谨慎”,一些干部因为担忧可能存在的风险,不敢灵活处理、大胆创新,甚至等上级给对策、给口径,“开免责的会”“发免责的文”等现象有所抬头。

治理对策

治理当前基层干部行为趋于保守、进取不足问题,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基础上,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正本清源体现信任。不人为渲染夸大“不担当不作为”等提法,不炒作、不拔高一些个案反映出的问题,大力宣传基层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先进事迹,坚决防止“污名化”倾向,树立干部队伍良好形象。二是职权法定形成预期。厘清法定权限,健全权责清单,推进依法依规履责。积极面向社会公布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办事流程和权力清单,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办事进对门、找对人。三是表彰先进注重激励。在继续大张旗鼓表彰优秀共产党员、行业标兵的同时,适当提高各类先进典型的物质奖励。注重褒奖重用敢于担当负责的干部,对因担当作为而得罪人的干部,给予客观公正评价。四是拉大差距推动竞争。完善工资调整机制,研究分层分类针对性激励办法,试行干部差异性激励。深化薪酬体制改革,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适当拉大不同职务职级间的收入差距,让党员干部想上进、想干事。五是积极容错彰显关爱。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定期开展回访教育,做好受处分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严查诬告陷害行为,对问题反映失实、查无实据的信访举报及时澄清是非、消除影响,切实为担当者担当、為负责者负责。(作者系内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责编:周盼)

猜你喜欢

为官不为基层干部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外国如何治理“为官不为”
着力整治“为官不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