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薪酬水平对盈利的作用:促进还是阻碍

2018-12-26张在冉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9期
关键词:盈利中小企业

摘 要:本文基于中小企业年鉴2008年-2016年河北省、辽宁省、青海省、重庆市四省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主要采用聚类稳健标准误的OLS回归与LSDV估计法分别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采用FGLS广义最小二乘进行了个体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实证考察中小企业薪酬水平与盈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哪个省份,其薪酬水平对企业盈利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与用工人数的增加,薪酬水平的提高会对中小企业盈利水平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水平;盈利;非平衡面板数据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刘易斯拐点来临之后,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用工荒”与“招工难”愈演愈烈。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镇化正在经历快速发展期,中小企业承担着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历史职责。但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年至8年。根据全国工商联推出的第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所公布的调研数据,国内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以上问题表明:通过克扣、赖账与压低农民工工资与对其“劳动承接”、“生活排斥”的“大棒式”管理,已不能再使这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持续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必须正视薪酬激励与企业盈利状况之间的关系,如果薪酬激励对中小企业的盈利起到的不是阻碍作用而是促进的作用,那么中小企业势必要转变认知及管理模式,实现薪酬增加与盈利增长同步的和谐的劳资共赢的管理模式才是企业长久立足的根本。

二、文献述评

关于工资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国外的研究文献较多,但结论却具有不一致性。认为二者是矛盾的、对立的代表性学者,最早的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斯密认为:在出现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之后,工资就只能体现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了,其余部分被资本家的利润和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占据。在斯密之后,经济学沿着两条道路发展。一条是马克思及其追随者为代表的学派,马克思在《资本论》(1975)中认为,作为资本报酬的利润(M)和作为劳动力报酬的工资(V)存在于一个矛盾体(V+M) 中,利润和工资分别代表着两个经济利益主体——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利益。资本所有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者追求工资收入最大化,两者的此消彼涨,使劳资关系表现为对立与斗争;另一条道路是证明斯密“看不见手”正确性的西方经济学,其中的古典宏观理论也认为企业工资与企业利润是对立的。随后崛起的以凯恩斯为首的宏观经济学者们利用消费者的“货币幻觉”解决了劳资双方对立下的工人工资与企业盈利之间的矛盾;1954年,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曼切斯特学报》发表了《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存在着现代工业为主的资本主义部门和自给经济的传统农业部门。自给经济的传统农业部门利用不可再生资本,以传统的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很低(甚至为零或负数),仅能获得维持生存的工资,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无限供给是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主要集中在城市,大量使用可再生性资本,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水平较高,但劳动力不足。因此,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在刘易斯的二元条件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模型中,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取决于维持生计部门的收入,因此,维持生计部门的收入决定资本家部门工资的下限。以上理论,都不不同角度论述了工资与盈利的对立。

关于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作用的理論文献,最早可在菲利普斯曲线里窥见一斑,菲利普斯认为工资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反向关系,名义工资水平高。失业率低,这实际上可以推测出,随着工资水平的逐步提升,长期来看,有助于工人们的就业增长,这是第一个将工资增长与就业增长联系起来的经济学家。很可惜,这个理论随后被货币学派修改为通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因而也就没有使得工资与盈利之间的共赢关系理论得以发扬;效率工资理论是本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劳动力市场的微观经济理论之一。其代表人物有莱本斯特恩、斯蒂格里兹、格林沃尔德、魏斯等人。目前,在西方经济学界这一理论仍是一个富于争议的、活跃的研究方向。生产率高的工人理应得到高的工资,即工资依赖于工人的生产率,但在现实经济表明,工人的生产率也依赖于工资,这就是在8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非常流行的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假说。

国内研究工资与盈利可以实现和谐发展的学者主要有姚先国、杨俊青等认为,提高农民工工资,会使得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工业部门。陆正飞等在对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职工工资对比中得出,国有企业支付了显著更高的职工工资。刘晓君在《福特制的百年》中就提到:“福特汽车厂率先在分配制度中向劳动者倾斜,旨在把公司因生产效率提高而产生的利润让职工们共同分享。”

但以上学者的理论及模型都是截面数据,没有考虑到时间因素的作用。加入时间因素之后,可以有效避免模型遗漏变量等问题引起的估计参数的偏误。加入时间因素后,薪酬对盈利可以和谐共赢的结论是否不变,是本文研究的关注的内容。

三、中小企业薪酬水平与盈利的实证分析

1.基准模型构建

为充分挖掘二者之间关系,本文建立了以下面板计量模型,考虑了不同省份的情况以及时间趋势的情况,面板数据同时兼具时间与截面的二维特性,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2.数据来源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小企业年鉴》,其他省市的中小企业统计资料中未统计其盈利明细及薪酬发放情况,因此本文截取了河北省、重庆市、辽宁省、青海省四省市2008年-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

本文以企业个数代表市场的竞争水平,以用工人人数代表中小企业的规模,由表1可知,河北省、辽宁省的盈利占比远超过其人工成本占比,而青海省的盈利占比尽管高于人工成本占比,但两者差距较小。重庆市出现较为可喜的情况,其人工成本占比超过了盈利占比,因为重庆市的服务业极为发达,带动了其整个市区工业化、城镇化的欣欣繁荣,同时说明重庆市的中小企业支付的薪酬是这四个省市中最高的。

3.面板数据的异方差、截面相关性、序列相关性检验

本文的面板数据时间最长年限为7年,最短年限为3年,如果处理为平衡面板,年份只有3年,时间太短,不利于分析。因此本文采用不删除任何截面个体的办法,利用非平衡面板进行实证,因年限不足20年,不足以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面板数据存在截面相关、序列相关时,容易造成估计参数的不一致。在进行参数估计之前,本文使用stata14.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有关方面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该面板数据存在截面异方差,鉴于此,本文使用聚类稳健的标准误处理;同时该数据存在着组间相关及组内序列相关,本文使用FGLS进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

4.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静态面板模型主要包括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其中固定效应模型包括个体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个体与时间双固定效应模型,在估计时间效应模型时,有时候也会通过加入一个时间趋势项来评估时间效应的大小。

见表3中的模型(1),本文首先采用OLS回归进行了混合效应模型估计,发现人工成本对企业盈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回归系数为1。

表3中的模型(2)采用聚类稳健的标准误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其回归系数不变,但是方差扩大,说明聚类稳健标准误对截面异方差处理要优于混合模型,混合模型的回归系数虽然无偏,但对方差的估计误差较大。

究竟是用混合效应还是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本文采用表3中的模型(3)LSDV估计法,生成截面省份的虚拟变量,发现其辽宁省、青海省、重庆市的系数并不显著,这说明个体固定效应并不成立,因此应该选择混合效应模型。

为了考查时间变化对解释变量的影响,本文采用表3中的模型(4),在方程中加入了时间趋势项,人工成本对企业的盈利系数依旧显著为1。在模型(5)中,时间虚拟变量的系数依旧不显著,这说明无论是时间效应还是个体效应模型均不如混合模型更有说服了。

随后本文采用普通标准误进行了表3中的模型(6)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系数显著的为0.963。对混合效应模型与个体随机模型进行Breusch and Pagan Lagrangian multiplier检验,其卡方值为0.25,p值0.6206,无法拒绝混合回归模型假定。因此本文最终采用面板混合效应模型的OLS估计。

混合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人工成本与企业的盈利水平是正向相关的,这且不会因为省份不同有所差别。这与人们的普遍认知以及常常采用的做法似乎恰恰相反,企业通过压低工资不但不可能增加利润,还会导致利润同比例下降。企业应提高工资以保证利润同比例的增长。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年鉴2008年-2016年河北省、辽宁省、青海省、重庆市四省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探索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无論哪个省份,其薪酬水平对企业盈利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第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与用工人数的增加,薪酬水平的提高会对中小企业盈利水平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为此,第一,各个省市在进一步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中小企业要持续不断地从利润中分享一部分用于提高员工薪酬,这样做尽管使得用工成本上升,但长期看,却使得中小企业整体生存环境变得更为和谐,更有利于服务业、工业、城镇化的发展,第二,中小企业要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员工的薪酬发放额度;且在同等薪酬总额情况下,应尽量提升激励效率:诸如风作生活平衡、弹性福利、人文关怀等。第三,政府要想办法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参考文献:

[1]杨俊青.古典劳资关系理论缺陷及对其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经济问题,2017(06):1-8.

[2]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J]. Manchester School,1954,2(22):139-191.

[3]陈彦斌.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J].经济研究,2008(12期):50-64.

[4]张焕明.1979年~2000年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3(02):78-82.

[5]薛辉.浅析效率工资--理论述评作用机理借鉴意义[J].集团经济研究,2005(4):161-162.

作者简介:张在冉(1981- ),女,汉族,山西乡宁人,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博士在读,晋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与就业

猜你喜欢

盈利中小企业
家电企业的盈利能力评价
单次止损幅度对组合盈亏的影响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一季度公募赚得盆满钵满 “盈利王”华夏基金每天帮投资人赚3.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