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教好说明文
——《神奇的克隆》教学谈

2018-12-26江苏扬州市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小学225828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4期
关键词:克隆人文眼说明文

江苏扬州市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小学(225828)

《神奇的克隆》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文章从《西游记》讲起,为我们介绍了克隆的概念、克隆的定义,接下来举出克隆的类别,最后写出克隆是如何造福人类的,并对未来克隆进行展望。在《神奇的克隆》这篇说明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这些说明方法呢?

一、紧扣文眼,层层推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师紧扣“文眼”展开教学,常常能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在《神奇的克隆》一文中,“神奇”二字便是教师需要抓住的“文眼”。

【教学片断】

师:文章的题目叫作“神奇的克隆”,你们对此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克隆是什么?

生2:克隆神奇在哪里?

生3:克隆的过程是什么?

……

师:看来同学们都对“神奇”这个词语充满了好奇,到底克隆神奇在哪里呢?看看你们通过阅读课文,能否找到答案?

教师以质疑导入,让学生针对《神奇的克隆》这篇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学生很快就抓住了“神奇”这个关键词语。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由地阅读课文,在文章当中找一找克隆的神奇之处,展开自主学习。

生4:我觉得柳树的克隆很神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经过很漫长的过程,但是克隆只需要剪下柳树的一个小小的枝条就可以重新长成一株柳树。

生5:我还从文章当中的“就”字体会到柳树、马铃薯还有其他的植物都有这种本领。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快地去繁殖植物,对于一些植物缺少的国家很有益处。

生6:克隆技术不仅仅神奇在让植物很快地生长,动物也可以,克隆出不同的动物还可以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得以繁殖。

……

学生紧扣文眼,在文章当中圈画出克隆的神奇之处,不仅初步理解了文章的脉络,也对克隆这一技术有了更多的了解。

二、巧抓语言,当堂训练

大部分的说明文语言简洁、严谨,这是为了使文章更具有科学性,让学生可以学习到说明方法。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呢?课文的第三部分为学生介绍了不同植物是具有先天克隆的能力的。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能力,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学生联系生活去思考植物的先天克隆能力,有的说桂花可以先天克隆,将桂花的叶子取出,再插进土里,过几天就可以长出一颗小小的桂花树,有的说桑树也是可以克隆的,只要将桑树的枝条剪下来,然后插到泥土里,过几天它就会长出桑树根,变成一颗小小的桑树……学生抓住说明文的关键部分,了解到了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这是属于“植物王国”的神奇之处。他们还联系生活去思考自己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植物也可以做到先天克隆,学习效果显著。

三、把握细节,增强情趣

想要更好地学习说明文,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明白说明文的写作特色。

教师可以抓住第四自然段对低等生物克隆的描写,引导学生明白低等生物是如何克隆的,并体会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果只是单一地让学生去背诵文章当中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只会生成一种“一是一,二是二”的学习模式,学生不会明白为什么课文会这样写。教师不妨让学生去猜一猜:为什么课文要这样写?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进行克隆,在不同的时间内原先的细胞会变成多少呢?这样充满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充满了探究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在纸上演算,大胆地猜想细胞会被克隆成多少个。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为在6个小时后会有多少个细胞,有的学生说可能有七八百吧,有的学生认为有好几千。这时,教师利用表格为学生展示出细胞在不同时间会被克隆出多少个(如表一所示):

表一

当教师将表格展示出来时,学生惊呼:“居然这么多!细胞克隆真的好快啊!”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去归纳说明文当中的列数字方法,说一说列数字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算与教师提供的表格,进一步理解了列数字的精准性,直观地感受到了克隆速度的迅速。这样一来,说明文教学就不单单是枯燥的讲授说明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了说明方法的好处。文章当中的其他说明方法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猜测,自己思考说明文写作方法的好处,进一步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说明文的学习有滋有味。

四、创设话题,思辨导行

《神奇的克隆》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克隆技术的神奇之处,在文章的最后也写出了对未来的展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说明文的训练点,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辩证地看待问题,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文章的最后写:“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其实我们都知道,对于克隆这项技术,世人的看法褒贬不一……我们中国的立场是:反对克隆人。”教师抓住这一训练点,让学生体会克隆是一把双刃剑,并询问学生应不应该克隆人。一部分学生认为可以,一部分学生却认为不行。教师相机在课堂当中开展了一次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听听他人的想法,再不断整合自己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认为可以克隆人的学生说:“我们中国一些很出名的人他们拥有的知识,对人类的贡献是无穷的,如果可以克隆,那么他们就可以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反对克隆人的学生说:“克隆人是违背生命伦理的,如果同意了克隆人,那么应该克隆谁?这由谁来决定。当人人都去克隆,人人都不会死亡,这样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多,我们地球最后就会居住不下人类。”

……

这样一来,学生学会了辩证地看待问题,也认识了克隆的价值。

总之,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发掘说明文独特的魅力,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文学习的快乐,在科学的世界中探究,在说明文的世界里前行,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克隆人文眼说明文
光(六)新生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克隆人的所思 所想都一样吗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克隆人
可恶的克隆人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