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胆碱酯酶测定用于诊断的临床分析

2018-12-26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5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肝炎肝细胞

肝病属于在肝脏位置发生病变的疾病,如乙肝、丙肝、甲肝、肝硬化、肝癌、脂肪化、酒精肝等,属于常见的一种较大危害性临床疾病,动物和人的胆碱酯酶包括乙酰胆碱酯酶和酰基胆碱酰基水解酶两种,乙酰胆碱酯酶大部分分布在肺、红细胞、神经末梢、脾中,也被叫真胆碱酯酶;酰基胆碱酰基水解酶主要在脑白质、心、肝、胰中分布,也被叫做假胆碱酯酶。血清胆碱酯酶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物质[1],在损伤肝细胞时会降低合成血清胆碱酯酶的含量,减少血清中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将2013年11月—2017年11月收入的160例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报道血清胆碱酯酶检测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6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60例肝病患者中,女79例,男81例,平均年龄为(45.21±3.21)岁。依据疾病的不同,将其分为肝硬化组(n=50)、肝癌组(n=40)、慢性肝炎组(n=30)、急性肝炎组(n=40)。选取本院同期收入的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中,女20例,男20例,平均年龄为(45.54±4.11)岁。比较分析肝病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上报本医院伦理委员会之后获得批准,以Child-Pugh分级标准将5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20例、B级17例、C级13例。

1.2 方法

选择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胆碱酯酶,应用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为我院提供的试剂盒通过双试剂丁酰硫代胆碱底物法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分析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参照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和肝硬化不同级别肝功能下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参照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

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参照组数据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4.106 5、6.094 6、60.284 5,P<0.05)。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最低。

2.2 分析肝硬化不同级别肝功能下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

A级(20例)血清胆碱酯酶水平(4 652.32±213.21)U/L,B级(17例)血清胆碱酯酶水平(3 121.54±200.51)U/L,C级(13例)血清胆碱酯酶水平(1 821.55±128.51)U/L,A级和B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63 0,P<0.05);A级和C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931 4,P<0.05);B级和C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53 6,P<0.05)。表明肝功能Child分级和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之间呈现出正相关性。

3 讨论

体内胆碱酯酶主要包括两种,即为假性胆碱酯酶和真性胆碱酯酶,真性胆碱酯酶就是乙酰胆碱酯酶[2],多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灰质、运动终板以及交感神经节中,水解乙酰胆碱存在相对比较强的作用。假性胆碱酯酶是人体血清中胆碱酯酶的关键来源,血清胆碱酯酶是经肝脏然合成且在肝内大量存储的物质[3],属于一种经肝细胞合成的水解酶,如肝实质发生损伤,会降低肝内合成含量和酶活性,所以,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有利于肝脏储血功能的测定和评估,也有利于肝脏受损程度的判断。急性肝炎发生之后虽然损伤肝细胞,但不会对肝小叶结构进行破坏,所以,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变化不显著[4-5];慢性肝炎发病之后会扩大坏死区,严重损伤肝实质,导致降低血清胆碱酯酶,如发生持续减低现象,表示存在严重的病情和不良的疾病预后[6]。不同类型肝病都可能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症状,但不同类型存在不同的坏死程度[7-9]。肝癌和肝硬化存在结缔组织增生、大量的纤维组织、严重破坏肝细胞等现象,对合成血清胆碱酯酶造成影响,降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原发性肝癌以及肝硬化肝实质遭受到反复且长期的破坏,进而肝功能发生严重损伤,降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10-12]。

本次数据显示,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对比参照组,肝硬化组对比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统计学具有数据分析意义。表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最低,其次为肝癌。A级和C级比较、A级和B级比较、B级和C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肝功能Child分级和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之间呈现出正相关性。

综上所述,肝病以加重肝纤维化程度,降低正常肝细胞数量,损伤患者肝细胞功能,导致对肝细胞合成血清胆碱酯酶造成影响,减少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所以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成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以及肝实质细胞损害程度的关键指标。

表1 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参照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对比(±s)

表1 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参照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对比(±s)

肝硬化组 50 3 212.54±253.54 67.734 8 0.000 0慢性肝炎组 30 5 122.43±256.52 38.328 8 0.000 0肝癌组 40 3 523.21±222.54 73.987 4 0.000 0急性肝炎组 40 6 232.54±212.33 22.405 8 0.000 0参照组 40 7 322.21±322.21 - -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肝炎肝细胞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世界肝炎日》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