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安市裕安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12-25丁菲荣先卓严家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9期
关键词:茶产业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丁菲 荣先卓 严家东

摘 要:该文介绍了六安市裕安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茶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并针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全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产业;发展情况;制约因素;对策建议;六安市裕安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9-0029-02

六安市裕安区位于大别山北麓、安徽省中西部,生态环境优美,山区、岗区、湾畈各占1/3,淠河、汲河贯穿而过,是中国名茶“六安瓜片”的主产区之一,产茶时间久远,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年产瓜片系列茶上千吨,是全区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1 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裕安区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现有茶园总面积0.94万hm2,开采茶园面积0.86万hm2,其中2018年春茶产量达到4280t。产茶区覆盖独山镇、石婆店镇、西河口乡、青山乡和石板冲乡5个乡镇,涉茶农户有10万余户。独特的地形地貌从上到下形成了以高山区、半高山区和低山区为特色的“三级”产茶区域,全区80%的茶园面积和90%的茶叶产量均来自这5个乡镇。

1.2 企业市场不断发展 裕安区现有茶叶初级加工企业56家,其中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已建成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8个,通过QS质量认证的企业25家,已建成覆盖城区及乡镇的大中型茶叶交易市场5个,全区从事“六安瓜片”初级生产、加工及销售的人员达30余万人,茶叶销售网络覆盖华东、华南、华北、东北、西南的城市。

1.3 品牌效应日益显著 “六安瓜片”证明商标持有者为六安市裕安区茶叶产业协会,全区现有“徽六”、“冷水冲”、“齐头山”等多个名牌产品。其中,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有6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5个。“六安瓜片”于2013年喜登“中国十大最具魅力农产品”光荣榜,2014年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2017年在杭州首届中国茶叶博览会上获得“全国十大名茶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六安瓜片”再次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裕安区5个产茶乡镇均被列为“六安瓜片原料原产地保护范围”。

1.4 茶旅融合蓬勃发展 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发展,已经成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六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发展、放飞金色梦想”的战略部署,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总取向,全面推进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裕安区把握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茶文化休闲旅游,构筑“茶文化+茶产业+茶休闲”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框架。连续举办4文化节宣传,推动茶旅融合的发展。

2 茶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1 历史底蕴深厚 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清朝茶学专家张英在饮茶专著《聪川斋语》中说:“六安(茶)为野士,皆可为岁寒之交”。马德俊于2001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周恩来的临终茶思》上讲述了一代伟人周恩来情系“六安瓜片”,不仅为品味香茗,更為重温与叶挺将军的一段重要情感记忆。建国后,“六安瓜片”一直被中央军委作为特贡茶。197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博士首次访华,“六安瓜片”被作为国品礼茶馈赠,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被传为佳话。在1982年湖南长沙举办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六安瓜片”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香高味醇等品质优点,被评为全国名茶之一。

2.2 自然条件优越 裕安区茶园集中在南部响洪甸水库和齐山周围山区,海拔大多在300~800m,云雾缭绕,土壤结构良好,酸碱度适中,营养成分含量丰富,雨水充足,年降雨量900~1400mm,气温合适,年均气温15.5℃,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225.6h,无霜期200d,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茶叶优良的内在品质。此外,因远离城镇不受工业“三废”的污染,又有良好的天然植被保护,茶园极少遭受病虫害,因此各项指标均能达到绿色食品要求。明代《茶疏》曾赞曰:“天下名山,必产名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自古以来,裕安区相继出产六安龙芽、龙门秀针、六安瓜片、六安碧毫等名茶。

2.3 政策支持有力 裕安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对茶产业十分重视。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争取最终将“六安瓜片”列入省政府﹝2012﹞23号文件确定的重点支持的四大品牌之一,这也是江北地区唯一的1个知名茶叶品牌。2012年区政府为此出台了《裕安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六安瓜片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裕政﹝2012﹞86号),明确了区政府每年预算安排不低于100万元作为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和产品认证、品牌宣传、营销网点、设立茶叶科技推广基金、新组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及茶叶协会工作经费等。自2012年以来,国家及省每年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中拨付资金扶持裕安区茶产业发展,用于标准化茶园建设、茶园配套设施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等,为本区茶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 制约因素

3.1 良种繁育相对滞后 裕安区现有茶树品种老化、重采轻管,导致茶叶产量低、质量不高、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其中20世纪50—60年代的茶园占总面积的49.45%,20世纪70年代茶园占全区茶园总面积的11.8%。近年来新辟无性系茶园面积虽有增加但整体的良种繁育水平仍较低。

3.2 标准执行难到位 裕安区现有一些中小企业对茶叶标准体系重视程度不够,在茶叶的种植、采摘、生产加工、包装等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导致生产出的茶叶质量难以保障,等级不清。

3.3 茶叶产业化程度低 裕安区现有茶叶加工企业数量虽多,但是多为中小企业或个体小户,生产销售的基本是初级产品,其生产设备简陋且老化、卫生条件差、加工水平及管理落后,导致茶叶生产力低下,茶叶的质量卫生难以保证。另外,大型企业与国内先进茶叶生产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茶叶深加工和出口长期处于空白,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力度,重点用于“六安瓜片”纯正品种——“独山地方群体种”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裕安区选育、提纯复壮、无性系扦插繁殖及推广,以推进无性系茶园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和扶持龙头企业,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逐步全面推开,推动整个产业标准化生产;进行设备更新升级,技术改造,创新开发茶产品。三是延长茶叶相关产品产业链,加大开发力度,提升茶叶的附加值,重点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比如茶饮料、茶味坚果、茶味糖果、茶味糕点、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带动夏秋茶生产。

4.2 加强管理指导 一是区农委负责抓好茶树品种改良、茶农及茶叶生产人员技术培训、茶叶品质监管等工作,加强指导服务工作。二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区农委执法大队要负责茶叶市场的监管和质量标准的管理,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侵权行为,维护广大“六安瓜片”茶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充分保障消费者利益,为裕安区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3 加强宣传引导 整合国家、省、市及区各类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促进裕安区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由区政府或茶产业协会牵头,在网页、电台、微信等各种平台采用广告、小短片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六安瓜片”,提升知名度;鼓励和支持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农产品及茶叶展销会,以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建立专卖店或直营店,进一步扩大企业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茶产业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浅析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战略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