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袭成为合伙人,这个服务员真牛

2018-12-24张东亮

伴侣 2018年12期

张东亮

       打工还债幸遇好老板,甘为海底捞拼命

 1994年,国内第一家“海底捞”火锅店诞生于四川简阳。这一年,对于简阳农村姑娘杨丽娟而言,是灰色的。因为两个哥哥做蜂窝煤生意惨败,欠下一屁股高利债,家中经常挤满了债主。为帮家人还债,16岁的她辍学打工,到简阳市一家餐馆当服务员。

 在外人眼中,杨丽娟家是一个看不到未来的家庭:一个普通农家在90年代初背债数万元,而且利息越滚越多,仅凭她和哥哥外出打工偿还,显然是杯水车薪。但绝望到不能更绝望时,就会有希望。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也是四川简阳人,他经常光顾杨丽娟打工的小饭店,并注意到了这个干起活来动作利落又聪明伶俐的女孩。张勇问杨丽娟一个月能拿多少钱,女孩回答说120元。张勇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来我的‘海底捞吧,我给你160元。”杨丽娟笑了:“谢谢你,我想想吧。”

 没过多久,杨丽娟的老板要离开简阳,去广东开店,并想带聪明能干的她一同南下。但因奶奶坚决反对年纪尚小的杨丽娟去外省,她最终留在了简阳。重新找工作时,她想到了张勇曾经的邀请,于是找到了“海底捞”。结果,杨丽娟还真以160元的高薪,成为了这家川味火锅店的服务员。彼时,17岁的她根本不知道,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选择。

 杨丽娟的工资虽然高了一些,但活儿也是真累,别的餐馆忙的时候是快走,在“海底捞”要小跑。第一个星期下来,杨丽娟差点累趴下,但为了帮家里还债,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当时最让杨丽娟接受不了的是,张勇老是逼迫员工不断学习。他让杨丽娟等人每天写工作笔记,把做得好的和不好的地方,都记下来。并且要求他们去新华书店读书。杨丽娟读过《性格决定命运》等,还有一本张勇推荐的《把信送给加西亚》。后者是一本讲述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小说,这些品质也体现在了她后来的职业生涯中。

 “海底捞”最为人称道的是“师徒制”,任何岗位新人入职时都会认一位“师父”。杨丽娟的师父,是“海底捞”的创始人之一李海燕。李海燕每天早晨例行檢查工作,杨丽娟就跟着学,怎么关心客人、关心员工。每当月底评奖,如果拿了奖,杨丽娟会把100元奖金和组内员工平分——尽管她家里很需要钱,但她认为自己被评优离不开同事们的协作付出。

 当年中秋前的一天,杨丽娟的妈妈来到店里。半年不见,杨丽娟发现妈妈憔悴不少,赶紧拉着她到包间说话。原来,一个债主把家里所有值点钱的东西都拉走了,还放下狠话说,剩余的2000元不还清,她们家就别想过安宁日子!在杨妈妈的含泪央求下,对方让她在中秋节前先还上1000元。但她砸锅卖铁也就凑了200元,剩余的800元实在没处筹借了,就想让女儿在城里想想办法……

 杨丽娟每月都把工资寄回家,只给自己留10块钱生活费,她哪里有钱帮助母亲啊!何况同事们也都是农村姐妹,人家也都要带钱回家过节,哪里能借得到800元?娘俩在包间里相拥着哭红了眼睛,也没想出法子。

 杨妈妈走后,张勇听说了这件事,马上让公司借给杨丽娟800元。杨丽娟激动不已:“这笔钱,每月从我的工资里扣吧!”张勇却说:“扣了,你家不还是没钱?年底再还吧。”

 到了年底,大家都去会计处领奖金。杨丽娟没去,她觉得肯定没自己的事,奖金都不一定够还那800元的。会计却喊她过去:张大哥说了,你家还债的800元钱公司出了。因此,你这些奖金照发。

 正是从这天起,17岁的杨丽娟咬牙发誓:从今往后,“海底捞”就是我的家,谁要损害公司利益,我就敢跟谁拼命。

  独当一面,“出征”西安打出一片天

 杨丽娟在服务员、配料、上菜等岗位都做过,最后当上了领班、大堂经理,几乎每半年升一级。1998年,张勇忙着在简阳开第二家新店,19岁的杨丽娟便全权接管第一家老店,当上了店长,第二年又被派去西安筹备新店。这时,杨丽娟已经通过努力打拼,为家人还清了债务。

 首次派自己一手培养的得力干将去省外“开疆拓土”,张勇很重视,亲自把杨丽娟送到了西安。两人经过一座高架桥时,看着鳞次栉比的大楼和眼花缭乱的车龙,张勇情不自禁地说:“将来我们要是有钱能买一辆大大的车子,带着员工们到全国各地看看该有多好。”

 此时,恰巧一辆金杯面包车从桥下经过,杨丽娟一下子就记住了她人生中有深刻印象的第一个汽车标识。尽管她不知道那辆车的品牌叫金杯,但她牢牢记住了那个奖杯的样子。

 杨丽娟初到西安时,分店生意很差,压力巨大。而且当时他们是跟西安一家单位合资开设“海底捞”的,对方也派人管理,可他们又不懂经营。火锅店买个扫把都要批条子,杨丽娟好不容易刚鼓舞起士气,往往会被对方一句话搞泄气……

 而这时,张勇还让她每天写工作总结,逼着她在工作之余学电脑。这些压得小学文凭的杨丽娟喘不上气,一天她直接打电话给张勇,一边哭一边说:张大哥,我真的干不来了,我不想做了!

 张勇在电话中沉默了片刻,直接把杨丽娟训了一顿:“合资的麻烦我来解决,生意不好,我们慢慢做。但是,你不想学习,不行!你这么年轻,你什么都能学会!”杨丽娟那时候还不太懂学这些的意义,但每次她都选择相信张勇。

 在张勇的逼迫下,她先是花了30元买了一个键盘,然后让餐馆旁边打字店的人教她打字,后来又攒了几千元买了台电脑,之后她还报了个电脑班专门学了一个月。新技能在后来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海底捞”整个公司连上电脑系统后,她毫不费力就跟上了时代节奏。

做过餐饮生意的人都知道,开饭馆遇到醉酒客人闹事很常见。一天,“海底捞”西安店里三个男客人喝醉后,跟服务员吵起了架,而且还动手打了两个女服务员。结果男服务员不干了,就围上去把三个男人打了一顿。对方显然来者不善,走的时候撂下一句:你们就等着吧!

  一个小时后,两辆卡车开过来,跳下60多个手持棍棒的大汉。对方再次撂下狠话:给5万赔偿,否则直接砸店!杨丽娟当即拨打110报警,可警察来毕竟需要一段时间,这时候店被砸了怎么办?!

 关键时刻,杨丽娟一声令下,100多名店员冲出店,男的在前,女的在后,不到1.6米的她冲到最前面的中间,气势汹汹地吼道:“有种先把我放倒,否则谁也别想进‘海底捞闹事!”

 老话说的好,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看见“海底捞”这阵势,尤其“带头大姐”一副誓死悍卫餐馆的模样,那60个大汉顿时心虚了,他们站在马路对面,愣是没敢过来。

 不一会儿民警赶到,紧接着三辆110警车鸣着警笛赶到。这一次,杨丽娟守住了自己的家——“海底捞”。她说当时忘了害怕,只有一个念头:这个店花了这么多钱装修,绝对不能让人给砸了。

 这一年杨丽娟才21岁。这个年龄,很多人还没有大学毕业,还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但杨丽娟已经能管理100多名员工了。

 西安店初期运营异常艰难,杨丽娟主动求变:他们去街上贴小广告宣传“海底捞”,后来直接被城管没收营业执照,杨丽娟软磨硬泡,一毛钱罚款没交把执照要了回来,还把科长游说成了“海底捞”的顾客;他们带着暖壶装满豆浆,去附近单位挨家挨户送给人家喝,上下班时也去公交车站送,过程中宣传“海底捞”;后来直接去大街上往店里拉顾客来吃……因为初创时期没钱做广告,“海底捞”的顾客都是这样一桌一桌硬“抓”来的。

 就这样,杨丽娟带领店员尝试了各种方法后,终于把店救活了。她也越来越被重用,并且带出了很多优秀的“徒弟”。

   忠诚努力,成为“最牛服务员”

 没两年,“海底捞”在西安火了。赚到钱后,杨丽娟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辆金杯车。新车提回来,她兴奋地给张勇打电话说:“张大哥,我们终于有车了,我们买了一辆奖杯车!”张勇有些糊涂,什么奖杯车?听着听着才明白,原来是西安“海底捞”店买了辆金杯。那是杨丽娟作为“海底捞”的一个店长,在自己的权限内,没有征求老板张勇的意见,就给西安“海底捞”店购置了当时最大的固定资产。

 2002年,杨丽娟被调往北京管理“海底捞”。这时张勇又提出新要求:每个小区域经理都必须懂电脑,会开车,没有驾照不能做经理。当时也有很多人抵触,偌大的北京,坐车都迷路,而且工作又忙,凭什么要逼着我们学开车?

 但杨丽娟坚信,老板的思维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她回想起只有小学文化的自己,当初如果不按张勇的要求多看书,并学会了电脑打字,后来就不懂得通过电脑网络进行线上管理,工作将举步维艰。所以,杨丽娟不仅号召同级别的经理踊跃考驾照,她本人还通过数年的刻苦自学,修完了成人大学课程!

 从一个只上过小学的农村女孩,到熟练电脑、驾驶、公司管理、商务谈判等技能的白领精英,乃至创立了“日清周结”“股权激励”等管理制度的中国餐饮企业巨头的优秀高管,杨丽娟说,自己跟对了老板。“对于学历不高的人来说,有一个逼着你学习的老板,才是你职业生涯最珍贵的财富!”

 后来大家都明白了张勇的用心良苦,一个和杨丽娟同期加入“海底捞”的大姐感叹说:“我初中学历,结婚又早,很排斥工作之外烧脑的学习,如果不是张大哥一路逼着学习进步,我现在还不会用电脑、不会开车,很可能依然是个后厨洗碗的服务员。是张大哥没有让我们被时代落下啊!”

 30岁时,聪明能干的杨丽娟成了“海底捞”唯一的副总经理,辅助张勇管理近万名员工。这时她作为核心员工,在四川“海底捞”登记时成为十大原始出资人之一,出资约25万元,出资比例为0.2%。

 随着“海底捞”名声大振,杨丽娟也多了个烦恼——老是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开出的价格都是百万年薪+股份。要知道那可是10年前。但出身贫苦的杨丽娟却完全不为所动:“你们别再费劲了,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我离开‘海底捞什么都不是,我不会离开的。”

 对杨丽娟们来说,令她们脱胎换骨的张勇不仅仅是一个老板,“海底捞”也不仅仅是一个公司。基于知遇之恩,和一份家人般相互信任和体谅的情感,这些“海底捞”的老员工,都是同类餐饮企业出多少钱都“挖”不走的。

 2012年,34歲的杨丽娟全面掌管“海底捞”所有门店运营。这一年开始,“海底捞”开始走出国门,第一站在新加坡,之后又挺进美国,整个过程包括选址、谈判等,她都亲自参与。2014年,张勇给核心老员工发放股权,杨丽娟占到4%。

 2016年,“海底捞”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扩张,杨丽娟更忙了,她在各地不停地奔走,从开设一个个分店到筹备公司上市,身材娇小的她就像一只卯足了劲的陀螺,不知疲倦地拼命运转着……

 2018年1月,40岁的杨丽娟担任“海底捞”公司非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9月26日,堪称“餐饮界航母”的品牌火锅“海底捞”上市,创始人张勇夫妇以600亿身价,一跃成为中国前50名的富豪。而从17岁就追随张勇做服务员的杨丽娟,身价超过了30亿人民币。

 一个人赚钱很爽,一群人赚钱才能走得更远。赚到钱的张勇,也愿意大大方方地跟员工分利。如今,杨丽娟和她带出来的徒弟们,都已经拥有很好的待遇,子女们也多在国外留学,享受着她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教育和生活。

 回首人生逆袭路,漂亮干练的杨丽娟嫣然一笑,认真总结道:“跟对一群人,干好一件事,就够了。职场切忌频繁跳槽,那样或许能让你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但会造成你无法在一个行业领域深耕。我想我的成功关键词,应该是忠诚,努力,和幸运吧!”

责编/毕春晖

E-mail: bchaa@163.com

微博网址: http://weibo.com/bch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