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多声部音乐”学习的体会

2018-12-24吴灵敏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节奏感声部节奏

吴灵敏

新课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教学也给予了重视。音乐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多声部音乐”作为音乐学习的初始阶段,对高阶段的音乐学习以及合唱学习起着基础作用,因此得到了教师的重视。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多声部音乐”学习?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策略的选取与运用提出几点意见。

一、从音乐节奏开始进行学习

在音乐学习的开始,节奏学习比音准学习更易入门。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会先学习节奏。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追求教学量的积累,只是一味地将所有的节奏类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教学质量,难以使学生掌握音乐节奏。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时,不仅要对量上有追求,还要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往节奏训练的深度上发展。高效的节奏训练可以为学习多声部打下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感、记忆力和理解力。

例如:运用声势进行训练。声势是指以身体作为乐器,通过手、脚拍击而产生的音乐节奏。这种既有音乐又有动作的练习方式最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小学生天性好动,乐于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因此,以声势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学唱歌曲,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拍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做出规范的、固定的节奏型拍击,学生依据教师的示范做出即兴的拍击练习,与教师的拍击交相进行;教师为学生提供固定的背景拍击,使学生即兴进行拍击练习;让学生运用双手分别拍击不同物体,练习上、下两个声部的协调能力以及读谱能力和节奏感。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声势结合学生熟知的歌曲,比如:《小星星》《卖报歌》等,学生以教师高低声的弹奏来转变手脚拍击,锻炼学生的灵活程度和节奏的掌控能力。这样的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为学生以后的合唱、合奏打下堅实的基础。再者,教师还可以自编多节奏型儿歌,并带领学生诵读,练习从儿歌中分离出的节奏,从而训练学生多声部的节奏感。

二、训练多声部节奏

节奏的掌控对于学生多声部的训练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可以运用节奏棒敲击学生熟知的曲目,让学生进行猜测,之后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节奏辨别能力,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之后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敲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还可以创设关于节奏的游戏,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以基本拍4拍进行拍击,之后让每位学生自己创编一条4拍的节奏,依次进行,使学生的节奏与教师的拍击形成简单的二声部节奏,培养学生多声部的节奏感。

三、歌曲与小型乐句的多声部学习

小学生的音乐知识较少。因此,教师可以将小型、简单的乐句与歌曲相融合,不断重复,贯穿于一段音乐当中,让学生在演唱的同时,掌握简单的多声部练习。例如:我们以《两只老虎》的结束句作为乐句的模本,在刚开始教师唱模本,学生唱曲调,之后由部分学生唱模本,其他学生唱《两只老虎》的曲调。等学熟悉了这种演唱方式后,就可以将学生分组练习,几对几,或者一对一,使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多声部音乐。歌曲与小型乐句的多声部学习,尤其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它可以以简单的节奏对学生已熟悉的歌曲进行伴奏,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理解与学习。简单、易懂的小型乐句,不仅能帮助学生在低年级段掌握多音部的学习,而且学生以合唱的形式进行,能为以后的合唱学习打下基础。

四、将多声部的歌曲与节奏相结合

歌曲与节奏组合成的多声部是学生学习合唱的基础,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这种组合方式能使学生在熟悉的歌曲中感受多声部,又可以避免低年级学生由于音准不稳定而造成的声部混乱。这种类型的练习,使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把握音乐的节奏,感受多声部音乐,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多声部音乐的知识与感觉。此类练习,可以采用分组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配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感。等学生熟练掌握后,适当加大练习难度,让学生们在演唱的同时拍击,使心、口、手、脑同时运用,培养学生的灵活能力和多声协调能力。

五、运用童谣、绕口令进行多声部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童谣引进课堂,凭借学生熟悉的童谣进行教学,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增添新的音乐知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童谣《买梨》以及绕口令《炖冻豆腐》等,将学生熟悉的绕口令以新的形式展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对不同的年级设置不同的要求,以符合不同年级学习的要求。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只要求他们会说就可以,三年级可以加入低声部,五年级加入音符时值等不同的要求,使学生能适应教学的强度,符合教学程序的要求。

总之,在进行小学“多声部音乐”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从教学的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进行多声部训练的知识教学,使学生形成和声意识。之后,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以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从音乐的节奏教学开始,将多声部训练与节奏相融合。此外,还可以借助童谣、绕口令、卡农等艺术形式与和声相结合,以学生熟悉、喜爱的形式进行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节奏感声部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YOUNG·节奏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