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教育的殷切召唤

2018-12-24栾佩峰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品德儿童

栾佩峰

关注学生生活应是《品德与生活》教育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我们品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充分关注生活,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使小学品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此,在平时的品德教学中关注生活,是小学品德教育的殷切召唤。

一、源于生活,激活学生的“需要”

激活学生的需要,“需要”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是提高道德认识的内在动因,也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坚实基础。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标强调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是因为过去的品德教育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着脱离生活,从生活中剥离的现象。学生学到的不是丰富的生活智慧,只是“呈于道德的知识”。而新的课程标准,按照学生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

如:在教学《谦让》一课时,课前准备活动。上课时在操场上我预先准备了15副羽毛球拍子和羽毛球,然后把全班同学带到操场上,要求全体学生练习打羽毛球运动。在打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能让人,打了一会儿之后,主动对身边的同学说:“我打累了,给你打一会儿。”可有几个孩子却不一样,丝毫不顾站在身边等候同学的感受,一直把羽毛球拍子拿在手里,好多同学纷纷向我告状说:“某某同学不讲理,只顾自己一人打,不给我们打……”我见火候已到,迅速组织学生进教室,这时我问:“大家玩得开心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样,让学生带着在自己亲历生活的体验中发生的行为冲突、思想矛盾、真实问题走进课堂,生成主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讨論、交流,在互动中自醒、自悟、自主去修正不良言行,使“讲谦让”真正成为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二、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品德教育是为了生活,是通向美好生活的手段。因此,放下职业的面具,淡化课程意识,结合实际,畅所欲言,换上一种跟自己学生拉家常的心态,做平等中的首席。引领孩子超越狭窄的课堂空间,走回到德育生成的广袤沃土之中,回到儿童自己生活中去结合自己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是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注意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这时同学们的发言会特别积极,如:教学《我和春风一起玩》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这个课题,这时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春天有风时,你可以玩哪些游戏?”然后带孩子到操场上玩风游戏。这时同学们都非常积极,争先恐后,抢着回答:“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这样,在同学们生活实际中,课结束了,效果非常好。

新课标也提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生活需要与特点,不从这种生活实际出发,教育是不可能有效的。

三、走进生活,建设美好精神家园,学会生存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研究社会。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将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提升道德认识,来改造和重组自己的经验,促进自己的快乐发展。

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密切联系当地儿童的实际,及时补充、调整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介入,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思路基本遵循原教材,但教学内容更贴近我们学生生活,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喜爱。真正的品德教育,永远不是停留在对“教材”的“看图说话”上,而是要引领孩子走进生活,用孩子熟悉的生活事件引发、激活引导孩子回顾自己经历的普通生活事件,日常生活事件等,唯有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情境,品德课程才有源头活水,才能激起学生共鸣,惟有与自己真实经历相关,才有真情投入,才能使品德教育发挥对善对美的向往作用,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四、超越生活,追求无痕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艺术之一。”常碰到的一个场景,以此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自主。学生生活的世界是自然不造作的,而面向生活的品德课程需要教育者的精心设计。如:教学《珍惜时间》这一课时,教师在学生自己知道一分钟能做哪些事后,又在屏幕上出示了社会上其它行业一分钟能做哪些事,如:一分钟打字员打字120个,运动员能跑400米……学生能从中感悟到时间就是效率。接着老师向学生播放了一组录像资料:一个粗心的母亲没有及时把吞食果冻的小孩送往医院,而使小孩失去了生命……孩子们沉默了,没有老师刻意的讲解和剖析,他们的心被这些超越他们自己生活的真实事件触动了,真正意识到时间不仅是效率,还是生命、财富和胜利,最浪费不起的就是时间。这就是超越生活的无痕教育,它要求我们善于创设超越孩子生活情境,密切观察活动进程,情感要真实。

它需要我们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它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育人技巧,也是我们品德教学所追求的教学境界;品德教育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到生活中去,孩子们是生活的实践者、开创者。生活的课堂能给每个孩子激励、鼓舞,关注生活,是小学品德教育的殷切召唤。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品德儿童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留守儿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