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分级分区分诊模式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效果

2018-12-24李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26期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应用效果

李敏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分级分区分诊模式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4例AP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43例)与参照组(41例)。研究组实施急诊分级分区分诊模式,参照组实施常规模式。比较两组候诊时间、治疗等候时间、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候诊时間和治疗等候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分诊准确率和救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3.17%(P<0.05)。研究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患者实施急诊分级分区分诊可有效缩短患者候诊与治疗等候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总满意度,还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在急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急诊分级分区分诊模式;常规模式;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9(b)-017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ergency grading and sub-diagnosis mode in the triag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AP). 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AP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nd the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43 cases) and reference group (41 case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was implemented the emergency grading and zoning triage mode,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implemented the regular mode. The waiting time, treatment waiting time, triage accuracy, treatment success rat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disput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waiting time and treatment waiting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and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5.3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73.17%, P<0.05).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disput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2.3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14.63% i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ergency grading and zoning triage mode in patients with AP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waiting time and treatment waiting time,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riage diagnosis,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and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Acute pancreatitis; Emergency grading and zoning triage mode; Regular mode; Application effect

急性胰腺炎(AP)主要是由于胰酶被激活导致胰腺组织发生自身消化和坏死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临床上具有起病急和病变快等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患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是急诊室常见的一种急腹症[1-2]。近年来综合性医院急诊就诊量快速增长,医疗资源有限和患者不合理滞留的问题日渐明显,对患者的抢救情况、医患关系等造成一定的影响[3]。分诊主要是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后分配相应科室救治的过程,是急救医疗服务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4]。分级分区分诊模式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级,实施红黄绿分区的管理模式,具有优化患者就诊程序的作用[5]。本研究探讨急诊分级分区分诊模式在AP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4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43例)和参照组(41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与排除标准:①均符合AP的诊断标准[6];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排除认知功能障碍者;④排除有恶性肿瘤或合并肠梗阻等其他急腹癥者;⑤排除有心、肝或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研究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39~70岁,平均(51.12±7.91)岁;发病时间0.3~5.9 h,平均(1.85±0.64)h。参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0~69岁,平均(50.96±8.02)岁;发病时间0.4~5.7 h,平均(1.79±0.68)h。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分诊模式。根据患者主要症状和生命体征等基本情况分为普通急诊、危重症患者,前者按常规程序进行挂号、分科、候诊,后者即刻进行抢救。研究组实施分级分区分诊模式。①分级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有关划分患者病情等级内容的专业培训,按照加拿大检伤和急迫度量表(CTAS)将患者的病情分为4级,并分别采用不同颜色章进行标识:Ⅰ级-红色章,危急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Ⅱ级-红色章,危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进入抢救室,就诊时间<10 min;Ⅲ级-黄色章,紧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但存在快速发展的风险,通过急诊叫号系统按顺序就诊,就诊时间<0.5 h;Ⅳ级-绿色章,普通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但有急诊指征,按时间排队急诊,就诊时间<1 h。②分区管理:从空间分布上将急诊科划分为不同颜色的三个区域:红色-抢救区,黄色-观察区,绿色-科诊室。Ⅰ、Ⅱ级患者直接进入红色区域,Ⅲ级患者于黄色区域候诊,注意观察患者病情有无发生恶化,Ⅳ级患者于绿色区域候诊。③及时调整分级分区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其级别分区进行及时调整,对医护人员定期培训考核,以提高其对患者病情突变能快速做出决定等应变能力。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候诊时间、治疗等候时间、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总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进行评定:满分为30分,>20分为非常满意,10~20分为基本满意,<10分为不满意,其中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就诊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的候诊时间和治疗等候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分诊准确率和救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2,P<0.05)(表2)。

2.3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3,P<0.05)(表3)。

3讨论

“急诊科拥挤”目前成为急诊医疗学科常见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综合性医院急诊科里,就诊患者数量越来越多,由于医疗资源有限,急诊室过多拥挤现象日益严重[7-8]。AP具有起病骤急、病变较快等临床特点,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发生休克甚至死亡。分诊是急诊科服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但常规分诊模式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容易导致部分危急症患者错过及时有效的诊疗,进而也容易导致医患矛盾发生[9-10]。分级分区分诊模式近年来在国外被广泛推行,主要是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急诊室实施红黄绿分区管理的模式,可有效保证救治通道顺畅、缩短患者候诊时间[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候诊时间和治疗等候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分诊准确率和救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3.17%(P<0.05);研究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63%(P<0.05)。提示AP患者分诊实施急诊分级分区分诊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候诊与治疗等候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并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AP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候诊时间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急诊分级分区分诊模式通过给患者病情分级的方式,可以保证Ⅰ、Ⅱ级危重患者及时进入抢救室救治,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故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分区管理模式指定不同病情患者于不同区域候诊,可保证患者就诊顺序井然有序、救治通道顺畅,可有效缩短患者候诊与治疗等候时间、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提高其专业知识及应变能力,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分级分区情况,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分诊准确率[13-14]。黄伟平等[15]通过研究分级分区分诊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结果也表明急诊科采取分级分区分诊模式可确保为患者争取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时间,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AP患者实施急诊分级分区分诊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候诊与治疗等候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还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聪.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的预防性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康复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74-76.

[2]林转结,孟宇.分级分区分诊在急诊科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20(2):159-160.

[3]余良珍,叶天惠,朱杉.两次预检分诊模式在儿科门急诊风险控制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238-4240.

[4]高美洁,覃小慧,邹爱玲,等.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341-342.

[5]董建兰.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3):158.

[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消化杂志,2014,24(3):190-192.

[7]纪超娜,黄惠根.影响急诊运用分级分区分流患者的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9):1292-1295.

[8]纪超娜,李素玲,鐘楚燕.地级市医院急诊分级分区分流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2(5):118-122.

[9]陈秋菊,方方,黄萍,等.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63-966.

[10]谯进,王励敏,余正慧,等.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群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5,27(12):1883-1885.

[11]杨宝林.基础护理联合加强型护理模式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1):137-139.

[12]韦惠云,黄芳,黎慧萍,等.分级心理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1):1539-1543.

[13]钟敏.分级式急诊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8,26(5):173-174.

[14]林花,曾艳,李秋,等.分级式急诊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候诊时间及救治成功率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21(2):358-360.

[15]黄伟平.分级分区分诊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评价[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2(4):396-397.

猜你喜欢

急性胰腺炎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细节护理的可行性研究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对比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