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乡村初中生物课堂活色生香

2018-12-24杨掌玉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新课程笔者生物

杨掌玉

初中生物学的知识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又紧密联系生活,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就生物学教学而言,乡村学校更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是天然的生物实验室,这是大自然馈赠给乡村学生特殊的礼物。笔者在乡村任教多年,走访过许多乡村学校,却发现在全面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下,乡村学校的生物课堂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并没有发挥乡村学校的优势。如何才能让乡村学校的生物课堂活起来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应赋予知识生命,教学理念要新颖、教学方法要灵活,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一、教学理念新颖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迅速推开,作为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克服一切困难,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每一项工作。

1.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强调知识灌输和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早已成为过去式,现在我们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古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在教学《鸟》这一章节时,尝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鸟儿的特征,找出鸟儿是“天生的飞行家”的原因。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飞机怎样产生上升力、怎样减小阻力、强大的动力来自何处、所耗能量由何处提供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现、交流、讨论,使课堂既有温度又有深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重视以学定教,教学相长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我们提倡“以学论教”,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要什么评什么”和“评而有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教学方法灵活化

高效课堂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学有所得,笔者认为乡村生物学的课堂教学可以灵活采用以下方式开展教学:

1.循环开放的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方法的引导,兴趣、情感的激发,倡导探究性学习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做到“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不是重点的不讲,过难的不讲。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把课堂分成三个部分:自主学习10分钟,课内展示10分钟,课内解析20分钟,课堂检测提升5分钟。首先,让学生结合老师设计的自学提纲,认真阅读课本,找出自己能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有针对地讨论、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教师深入组内对这些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充分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解决疑难点。问题解决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检测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对检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再进行矫正点拨,以确保每节课都能做到“堂堂清”。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好习惯,在预习时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

2.小老师课堂

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理论,“小先生制”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创举。他认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当年“小先生制”的教育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但我们仍需继承和发扬“小先生制”以生为主的学习理念。

初中学生已构建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知识观,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学习环节中,每个小组长就是组内的小老师,负责组织与讲解。而学科主持人则是整节课的小老师,负责组织学习活动的开展。为了课堂的有序、高效,教师在学习前要对学科主持人和组长进行专门培训。在活动与展示中,通过展示者的讲解与其他学生的对抗质疑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思考。在这交流,质疑、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还能锻炼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动手的实验课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的得出来源于严谨的科学实验。人教版初中生物的四册书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活动,几乎覆盖了各个章节。如此安排不仅体现了人类认识生物的一个动态过程,而且预示着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教学中的分量很重。没有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的生物教学,再精彩再有趣都是有缺憾的。然而现在乡村的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实验室,有些实验因实验器材缺乏,无法进行实验。很多教师干脆把实验操作过程丢掉只“讲实验”,学生则是背诵实验做法。如此“纸上谈兵”的生物课堂又怎么指望它活跃起来呢?笔者认为初中大部分实验比较简单,有很多实验并不需要精密的实验仪器,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验研究。如:调查“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只需要一些常见的材料用具,实验装置简易,方法步骤简单。在同学们找鼠妇的过程中也加深了他们对“生物適应环境”这一概念的理解。

4.以自然为载体的生命课堂

乡村学校有它独特的生态系统,为我们上好生物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学习周围的生物及各种动植物时,与其进行各种生物特征的描述,不如直接走出教室把周边自然环境当成上课场所或把生物请进教室。笔者在教学生物时,田野里、小溪边、树荫下到处都是孩子们观察生物的身影。红的花、绿的草、爬的虫、游的鱼、飞的蝶、跑的兔……它们都是教室里的常客。学生们观察完会把这些“小天使”送回适宜的生活环境中。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他们也学会了保护环境,更懂得了如何与生物和谐共处。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才是初中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它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乡村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教学素材,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场所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让生物课堂有活力、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新课程笔者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老师,别走……
第12话 完美生物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