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探讨

2018-12-24姜霄娜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数学化数学教学

姜霄娜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对生活充满好奇心、敢于探索一切未知的少年时期。生活之中充满着数学,而数学又源于生活,每一日生活所见皆蕴含着数学的规律。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理解数学并创造出特定的教学情境,提升其对探究数学规律的好奇和兴趣,从而将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数学化”,达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终极目标。本文以“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一主题为出发点,探讨了数学与生活“互溶”的策略,以期能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开辟崭新的未来。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走近生活;数学化

“生活化”数学,“数学化”生活,是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大趋势之一。教师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小学数学在教学之中,让学生日益渐增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相融汇,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拓展数学知识的涉及面,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在新课标实行后,小学数学的教学生活化都是符合教学发展需要的,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于生活中理解数学

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将其生活化,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和数学知识相关内容,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当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真正存在于自己生活中并和實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师要注重立体化教学,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小升初的升学压力最小,而小学阶段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习惯与方法,形成将沿用多年的自主学习系统的关键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清晰明白、简单准确地将重点向学生叙述,更要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以生活学数学,以数学学生活。

例如:在学习“识数”时,不能让学生拘泥于书本,可以让小学生回到家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对之整理。如此,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和对数学的兴趣,并发现数学并不只是存在于书本,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截了当地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养成从生活中发现并解读数学的能力与习惯。教师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活化”教材,根据实时的教学任务调整方案。如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中的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不同的思维习惯、方式、和特征等,来布置最为合适的“课后作业”,如此才能保证数学教学的高效。

二、生活情境与数学结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对课程进行讲解,充分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将学生置于实际生活的情景之中,鼓励学生探究并解答问题。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研究等来找出最佳的方案,使学生形成借助于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例如:教学“百分数”时,可设题“对于同一款的项链,甲商场打八折,乙商场则举行满100送30的优惠券的活动。试问,在哪个商场买更实惠?”通过乘除计算,可知,满100送30与打八折是有区别的,满100送30的实际折扣是在76.9%~86.9%之间。结合实际,当顾客持商家赠送的购物券购买其他东西时,要满足购物券的使用条件,往往还要再贴钱,有时会为了使用购物券而再隔一段时间,再次来该商场购物,这样便大大提高了商家的销售额。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发现,如果购物金额在100元至120元之间,使用乙商场满100送30的促销方案比甲商场更合算。如果购物金额在120元到199元之间,甲商场打八折的促销方案更划算。通过对百分数的应用,学生了解在购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最佳促销方案,才更加省钱。同时在遇到类似试题时,也会有所头绪,明白要从不同方向解题。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大多情况下,对一门科目的兴趣决定了很多小学生学习是否努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去。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设题,让学生感觉数学的亲近,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的兴趣也会明显提高。

例如:在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的时候,要充分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和以往相同。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内容单一,形式封闭,和学生的生活缺少联系,往往就会使其成为学生最重的负担之一,甚至可能因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这种情况之下,教师需要对作业的形式进行改变,将其和生活联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较轻松地完成作业,如此,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如例题:“足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要买5个排球和6个足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结合生活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第一种:95×6+50×5;第二种:(95+50)×5+95×1;第三种:(95+50)×6-50×1。灵活地运用了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共同解决问题,使数学走近了生活,学生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之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既实现了教学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更接近生活,才能真正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与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莉.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江苏教育研究,2015

[2]郭海霞.让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6

猜你喜欢

数学化数学教学
在数学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概念教学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不要让数学课堂“数字化”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