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所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18-12-24陈广燕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策略

陈广燕

【摘 要】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高,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讲解不足、涉及甚少,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不足。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识字教学、古诗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及传统节日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授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当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知晓和继承我国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而成为契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所存在的问题

(一)识字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过少

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主要根据汉字结构、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快速记住所学汉字,但那仅是短时记忆。教师在讲“明”“但”时,主要是根据之前学过的字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但是不足以让学生牢记并深刻理解所学汉字的意义,更不能体会到中国汉字所传承的传统文化魅力所在。学习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再加上汉字本身是“活”的,是历史演变的传承,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却被教师的应试教育教“死”了,以致于学生从中学习到的传统文化甚少。

(二)古诗词教学关于传统文化延伸少

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主要关注句意,对古诗词中作者的相关知识与背景介绍很少。古诗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的相关背景及写作由来传递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许多教师在对古诗词进行教学时仅停留在让学生们翻译诗词语句的阶段,对传统文化延伸少,学生无法吸收古诗词背后的传统文化。

(三)课内关于传统文化阅读教学浅显

教材上的每一篇文章,每一篇阅读都有一定寓意,并且每一个单元都有它自己的主题。在教授课内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大体含义外,每篇阅读中也不乏许多有意思的词语、成语、故事等,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是因课后作业的需要才对其进行讲解,而忽视了这些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词语、成语、故事等。教师课内阅读教学过程对传统文化教学浅显,使小学生与更多的传统文化擦肩而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在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汉字来源古老,历史悠久,是唯一绵延至今的表意文字体系。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要想在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应先从汉字本身蕴藏的文化出发,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传统文化。老师若能结合汉字的演变过程进行识字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储备。比如,教师在教学生“旦”这个字时,可以借助多媒體给学生先回顾“日”这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从最早的圆中一点表示“日”,经过甲骨文、金文等,再到如今的方块字“日”),然后再讲太阳从东方升起,并且太阳刚刚升起的地方与海平面相接,海平面看起来就像是“一”字,所以“旦”就是“日”的下边加“一”。给学生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及汉字背后的传统文化故事,从而让学生能够继承传统文化。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是情感抒发的前提,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并搜集相关资料,如作者的时代背景、诗词的创作背景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想象。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首先可以介绍作者是在长安谋取功名,远在他乡,在九月九那天登高后写下的诗;接着,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注解及自己的理解进行预习解读;然后,在课上进行提问,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话进行问题创设:“如果作者没有处在他乡,独自在外,九月九那天会写下这首表达思恋的名诗吗?”通过这样的设问让学生感受创作背景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同时使其自觉自主地学习传统文化。

(三)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本每册的编排都有介绍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内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中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内容的安排十分丰富,文中既写了古代大思想家的故事,也写了古代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整体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细致的描述。语文教师在对这组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与主题“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及视频,在教授每篇课文时,还应当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进而加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和巨大的精神文化宝库,作为炎黄子孙,有义务对其发扬和传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多个方面融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汲取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牛清波.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的联姻:汉字文化类节目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11):44-46+72

[2]马西刚.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7(30):167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