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困境与出路研究

2018-12-23徐丹武昌职业学院

数码世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徐丹 武昌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的教育方针是以就业为基本导向,本着为学生服务为总之,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工学结合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在现代职业教育相关决策中明确表示,为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始终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模式难以形成共享成果、共担责任、共育人才的教学机制,多数院校对办学各方面实行绝对化管理,导致企业无法直接参与到管理中去,其自身诉求无法有效表达,从而导致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缺乏创新和服务意识,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热情等,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新出路,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终极目标。

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义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也就是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国际上简称为合作教育。随着职业教育面临的就业压力十分严峻,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更好的促进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争取行业配合与参与,这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为培养出建设、服务、管理、生产第一线专业人才的必然途径。从当前情形来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目标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通过和企业、服务部门及行业等一些校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教学质量提高,提升未来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还能增强相关企业与高职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可能[2]。近年来,高职院校在面临着严峻的行业竞争压力和学生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已经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校企合作的紧迫,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的出路与模式,但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停留在以院校主导的企业被动的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企业难以真正表达其利益诉求,因此这种合作模式是一种片面的、浅层的合作形式,相关业内人士指出,校企合作模式目前正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分析

2.1 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意识缺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校企合作的意识,难以对校企合作重要性产生正确的认识,也不能深刻的认识到对培养出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在办学和教学过程中对校企合作模式并没有产生重视,对高职院校发展的眼光较为狭隘,没有对当前校企合作模式的改进机制和方式,缺乏主观动力和合作热情,甚至有一部分高职院校是处于对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工作而产生的应付心理,因此总体来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仍停留于一种表面形式[3]。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对校企合作模式缺乏经验和思考,一些大型企业只接受高等院校本科生来企业实习,一些中小型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目光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视自身生产任务完成,其发展和管理方式还是传统盲目跟风的管理形式,没有承担起对企业未来人才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缺乏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思考,人才市场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现象,对校企合作对等性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2 社会政策与作用突显不足

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仅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也是社会协调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合作模式,对社会公益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需要有切实的政策提供保障,从而为校企合作模式进行调节和规范,但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仍然缺乏政策保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国家缺乏专业协调机构的建立,缺乏对校企合作模式的设计、监督与考核,从而导致诸多项目难以取得劳动部门、企业主管单位和教育部门的协调,校企合作也难以真正落实。其次,国家缺乏相关奖惩机制,对企业和高职院校双方权利与义务缺乏有效监督与约束,对双方利益缺乏保护[4]。最后,国家尚未建立具有权威性和完整性的校企合作准则,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缺乏规范性的指导。

2.3 合作推进机制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最大的现实问题则是企业参与合作缺乏利益驱动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重视形式,轻实践。从实际情况来看,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认为校企合作模式并不能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导致企业和高职院校在不同的运行机制下产生冲突问题[5]。就高职院校而言,经过多年教学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也渐渐成为办学主体,政府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投资人,对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现行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仍然体现出较多政府指令性管理机制,在课程设置、教育目标和专业设置下都有着明显官方色彩,虽然这种管理机制可以把控校企合作方向,强化政府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主动地位,但客观上来看对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回报不足,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模式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打击。

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困境的出路分析

3.1 全面树立校企合作意识,构建科学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要加大高职院校及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宣传活动,可以从正面宣传和反面事例的宣传,提高高职院校及企业对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意识,构建科学的合作模式。企业不仅需要提供实践教学设备的捐助,还要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式及教学内容,承担对人才培养的责任,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需要提高自身主体性地位,参与到办学中来,并分享办学的效益[6]。由于企业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是深层参与和整体参与,对人才的培养也是分内的事情,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片面追求利润而导致短视行为发生。随着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和教育产业化发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2 强化政策作用,增加政府扶持力度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需要正确引导舆宣传,促使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予以重视和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宣传、鼓励和引导企业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将校企合作模式融入企业文化中,政府需要对高职院校的教育问题予以充足的重视,给予高职院校相关的关怀和鼓励措施,为高职院校建立起公平的、有意义的、受社会重视的环境中,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通过政策调节形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保障体系,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产生内在动力,积极创造出学研结合的积极环境和条件,使校企合作模式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促使院校和企业双方能有序执行合作政策。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对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和增加社会信誉值,信贷优先等一系列鼓励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模式中来,并履行职业教育义务,与此同时还要制定惩罚性政策法规,制定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7]。在信息化时代,还要搭建校企合作的信息平台,拓展校企合作的渠道,政府通过信息技术建立高校与企业的沟通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共同完成产业开发、人才培养、业务交流与科技服务等,也可以通过公平竞争和自由选择的模式使校企双方选择产学合作的对象,或是在政府统筹下简历地方性协调组织,培养出本地区企业高技能人才,为本地区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产学合作的教学模式提供机会,创造有利条件。

3.3 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完善运行路径

构建科学运行机制需要协调校企双方的关系,强化合作意识,寻求出互惠互利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在此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需要提高服务意识与市场意识,增加对企业贡献价值,从而获得企业长期支持,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可以通过开设加强班、培训班等,或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进行专业技术性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使企业对学校产生合作需求,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校企合作双方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8]。除此之外,在激励校企合作时,也不能只有政府的以为保护,还需要引进科学运行的竞争模式,刺激高素质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引进竞争,如开展专门合作评估部门和校企合作管理机制,选定合作双方首先需要对双方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增加合作的质量,促进校企双方进行自身的不断调整与进步,提高校企合作的水平与质量。

总之,当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下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校企合作双方积极探索合作转型的方式,突破重点,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型道路,提高我国高职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对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双方需要不断创新,从而努力寻找出解决当前困境的办法与途径。

[1]周芳,余祖伟.高职院校文科专业产学合作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17-20+106-107.

[2]王翠娥.高职院校校企深层合作的困境及对策——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23-26.

[3]时海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赢在何方[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3,09:75-76.

[4]罗旭东.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困境与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2,31:167.

[5]罗旭东.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困境与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168.

[6]陈胜,周志刚.基于高职院校的“双主体”校企合作研究——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3,36:13-18.

[7]赵宝柱.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校企合作策略[J].职教论坛,2016,31:37-41.

[8]李雅斯.浅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问题与策略[J].艺术科技,2016,06:396.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