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之我见

2018-12-22王芳

赢未来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心理健康小学生

王芳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逐渐成长,渴望独立,但是也由于他们的身心不够成熟,社会阅历少,无法独立,所以小学生是心理问题出现比较多的群体。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应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小学生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本文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成长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容易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导致人格出现缺陷.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教育的审视程度不够

在小学阶段,学校和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中,抓文化课、提升教学质量是学校需要做的头等大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基本没有。学校没有合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理问题无处排解,学生不知道方法进行解决,导致很多小学生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心理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当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都是由学校团委或少先大队等部门的教师兼职,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对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透彻,心理咨询的经验不足,技能不高,不利于实现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的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的興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形式化,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而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的心理课堂上,教师只讲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颗,不能对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四)错误的认识导致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不高

社会中的很多人对心理存在问题的人比较歧视,甚至被等同于精神病。这种观念下,即使有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也不敢说出来,不敢求助于心理教师,害怕心理教师将自己的情况说出去,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很多学生都选择隐瞒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室中很少看到学生的身影。还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作用,并不对学生开放,设置心理咨询室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一)提高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审视程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审视程度,明确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日常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明确心理教师的重要职责,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经费,设置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配备师资力量,保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能力

要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做前提。学校应选择一些心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讲行教育培训,掌握心理诊断的方法以及各种软件的应用,并要求心理专家进行教育讲座。学校也应组织心理教师对学校内的典型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应组织心理教师到医院讲行临床实践,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心理教师还应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蔼地对待每一位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并为他们保守秘密,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心理问题讲给心理教师听,从而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

(三)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

目前,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比较简陋,硬件设施以及环境不完善,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和氛围,使心理咨询室的环境优雅、舒适,学生在心理咨询室能够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配备专业化的心理检测仪器和设备,帮助心理教师判断心理问题。同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应远离学生聚集的位置,避免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受到周围学生的偏见,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保证心理咨询室在日常教学时间随意为学生开放,以便满需足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育的重要因素,学校应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应强化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学风和校风,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人师表,鼓励学生,学生应勤奋好学、尊重师长,实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不给心理问题滋生的空间和土壤,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

(五)强化社会以及家庭的积极作用

除了学校要加心理健康的教育外,社会和家庭也应积极发挥作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贡献。社会要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歧视、嘲笑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应积极发挥社会的力量,帮助学生讲行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家庭方面,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的言行举止以及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应定期组织一些心理教育的讲座,让家长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干预,使学生实现积极健康的成长。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和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加强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实现学生的良好教育,促进小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8(90):13.

[2]李东芳.浅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50.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