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12-22王国青

赢未来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数学教学

王国青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因此,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学生去创新求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本文就以这个情况,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阐述说明。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激发

一巧设情景 激活想象

教师要花大力气为学生创造问题情景,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创新思维上,创新思维开始于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有问题才去思考。在教学中,我注重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趋势,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动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我出示了几道计算题,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这些算式的商都是相同的。老师接着提出一个新要求,“你能再写几道和上面的商相等的算式吗?”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奋笔疾书,我继续追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老师的疑问中,人人兴趣盎然,个个仔细观察,分析比较,相互讨论。我有意地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去比较,综合,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感悟商不变的规律。接着再追问“是怎样发现的?”让学生回顾探索过程,加深发现规律过程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感受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

二激发兴趣 调动思维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乐于上数学课,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師就要从多方面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点加以突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设疑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主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从有疑到解疑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重在善设疑,巧导疑,妙析疑上下功夫,学生贵在善生疑,细思疑,会解疑上显本领,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疑问的强烈意念和浓厚兴趣,从而诱发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的主体角色。

2、竞猜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家大都在大胆地进行观察、猜想,经过严密的推理、论证,获得新的数学规律。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对某类问题某些解法大胆猜想,通过猜想,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辩论

“问题愈辩愈明”,在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去辩论,以辩激思,以思明理,让知识在辩论中更加明晰,让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这样积极有效地营造教与学的良好氛围。

三 提倡独创精神 鼓励学生打破常规 勇于探索

运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运用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既要讲清问题的思想和透彻思路,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好例题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将例题加以变化,适时推广引伸,创造几道新题,无疑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同时也鼓励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目,创造新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通过一题多变,让学生弄清每题的数量关系,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分知识点的异同,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2、一题多解

这样开放题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索和创造。开放题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可得到不同的答案,活跃了学生思路,无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例如上完“表内除法应用题”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寄希望于他们课余去探讨:“把13棵树平均栽成2行,每行栽7棵,怎么栽”有几种栽法?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新课题,达到了“课尽意未尽”的效果,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课后,学生们通过探讨,终于提出了“V”形、“L”形、“十”形等多种栽法。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促进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再例如:在教学8+8+8+2+8+8=?有的学生采取逐一累加,有的采用8×5+2,有的采用8×6-6的方法。后一种算法带有独创性,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求异思维,教师应给予鼓励。让这些有潜质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勤于思考。

四 加强趣味性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要让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有所创新,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准备和设计实验去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诺贝尔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一次访问延安中学时说道”不做实验,有安培也不出安培定律”。可见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培养出创新精神来。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充分利用实验,如在教学“元、角、分”这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卖部”,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元、角、分”之间进率的认识,课后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把付钱的过程记录下来,第二天全班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降低了数学的难度。再例如教学圆周率时,如果任凭老师口讲,哪怕说得天花乱坠,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15926等,学生很难理解,甚至带着怀疑,我让学生分组去做大小不同几个圆,自己亲手量一量各自周长和直径,再指导学生用周长除以这个圆的直径,得到的比值是3.1415926,学生在愉快的实验中轻松自如的接受。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突发奇想,甚至异想天开,不怕学生给老师制造“麻烦”,教师对于这些“不安分”的学生应持鼓励态度,并给予他们恰到好处的指点,支持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感兴趣的实验,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而实验教学的倡导更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会,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驱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认真观察和深入研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万君.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32):96.

[2]苏佩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7(18):36-37.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