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2018-12-22傅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5期
关键词:米非司酮临床疗效

傅云

【摘要】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88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 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 每组44例。参照组给予炔诺酮治疗, 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8%,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2/44), 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12/44),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米非司酮应用于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 具有显著效果, 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米非司酮;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69

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 主要是指由于患者出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通常在40~55岁较为常见[1]。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血量较多, 少数患者会出现贫血或者感染等相关症状。临床常采用激素治疗, 但治疗期间阴道常伴有不规则出血, 而采用刮宫、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复发率较高, 如以上治疗均无效患者可采用子宫切除术, 但创伤大, 并发症多, 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米非司酮是一种拮抗孕激素, 具有抗雌激素作用, 通过抑制内膜生理功能促进子宫内膜萎缩。本文选择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 分析米非司酮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 每组44例。研究组患者年龄44~53岁, 平均年龄(48.5±4.5)岁;病程6个月~4年, 平均病程(1.52±0.85)年;有分娩史42例, 无分娩史2例;简单型增生过长40例, 复杂型增生过长4例。参照组患者年龄45~54岁, 平均年龄(49.5±4.5)岁;病程5个月~4年, 平均病程(1.48±0.84)年;有分娩史43例, 无分娩史1例;简单型增生过长39例, 复杂型增生过长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实施子宫内膜检查, 并进行对症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诀诺酮片治疗, 口服, 初始剂量为5 mg/次, 1次/8 h;止血后调整为5 mg/次, 1次/12 h;口服7 d后调整为2.5 mg/次, 1次/d。持续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 口服, 25 mg/次, 1次/d。持续治疗3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痛、恶心、食欲不振)。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且患者月经恢复为正常规律的次数>6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且患者的月经恢复为正常次数为3~6次;有效:患者临床相关症状有所减轻, 且患者月经恢复为正常规律的次数<3次;无效:患者临床相关症状无改善, 病情甚至更为严重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8%,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发生头痛1例, 食欲不振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2/44);参照组患者发生头痛3例, 恶心5例, 食欲不振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12/4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4, P<0.05)。

3 讨论

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所致, 该病通常发生于40~55岁女性, 且随着女性自身年龄的不断增加, 其卵巢功能呈现衰竭状态, 导致其对促性腺激素所具备的刺激抵抗性也相应增加, 从而促使卵泡无法实现正常发育, 对其排卵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患者雌性激素分泌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2]。常规治疗通常以刮宫术进行治疗, 刮宫术主要有宫腔镜下的内膜电切手术、微电波式的子宫内膜切除手术等[3], 这种方法能够使病情得以有效治愈。但是, 手术中通常会使患者产生比较大的痛苦, 大多数患者对这种治疗方式较为排斥。

临床常用诀诺酮片治疗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单方或者与雌激素合用, 能够对排卵产生抑制, 从而实现避孕效果。但是服药后, 通常会出现呕吐、头晕、恶心、食欲减退、闭经(少数停药后仍继续闭经)、疲乏、头痛等相关不良反应, 尤其是年龄>35岁, 且有吸烟史的妇女, 通常会引发缺血性心脏疾病, 并对肝功能造成损害。因此, 临床中较少应用该药物进行治疗。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临床研究中提出采用米非司酮对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进行治疗, 并通过相关临床证明显示, 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且临床应用中未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4]。米非司酮最主要作用是抗孕激素, 促使孕体绒毛、妊娠蜕膜的变化, 以此实现阻碍胚胎发育的目的, 其能够促使孕体子宫收缩, 从而对孕体宫颈产生刺激, 加快其变化, 促进胚囊蜕膜从孕体中排出。同时, 这种药物还能够应用于妊娠期女性的脑垂体, 一直促使黄体生成素(LH)指数减少, 具有防止早孕的作用。此外, 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孕酮受体的阻滞剂, 通常能够在垂体以及下丘脑进行直接作用, 对卵泡雌激素进行有效的抑制, 促使黄体形成的激素得以有效释放, 从而实现闭经的效果。同时米非司酮能够引起患者子宫中的螺旋动脉实现有效萎缩, 促使子宫内膜变薄, 可以有效治愈子宫出血情况[5-7]。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8%,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2/44), 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12/44),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将米非司酮应用于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 具有显著效果,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卢勤英. 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26):66-67.

[2] 陈秋红. 诊断性刮宫术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33):122.

[3] 韩梅敏, 徐慧軍. 浅析用炔诺酮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13):65-67.

[4] 李燕雄. 米非司酮在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 2012, 18(1):144-146.

[5] 李惠萍, 尚玉敏. 米非司酮用于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进展. 医学综述, 2010, 16(23):3639-3641.

[6] 辛峰, 武传中, 赵彦梅.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 22(8):617-618.

[7] 钏助娇.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8):125-126.

[收稿日期:2018-09-28]

猜你喜欢

米非司酮临床疗效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