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气象术语标准研制的问题与对策

2018-12-22郝克俊余芳任超林丹田宇

中国科技术语 2018年5期
关键词:术语气象定义

郝克俊 余芳 任超 林丹 田宇

摘 要:为避免气象术语中出现循环定义、定义不协调、定义与术语不匹配、定义重复术语名称或使用代词等问题,运用术语学原理分析,提出研制术语时要注意“语料收集、定义研制、术语分类、辨析关系”的对策建议,这对提高术语研制质量,增强表达交流效果,完善气象标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气象,术语,原则,定义,方法,分类

中图分类号:H083;N04;P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8.05.002

Abstract: In order to avoid meteorological terminology problems such as cyclic definition, unconformity of definition, single central word, mismatch of definitions and terms, and pronoun definition use, we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based on terminological principles analysis. While in developing terminology, we think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rpus collection, definition development, terminology classification and relation analysis”. These suggestion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rminology development,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meteorological standard system.

Keywords: meteorology, terminology, principle, definition, method, classification

引 言

截至2017年底,我国气象领域内的术语标准,已有国家标准5项[1-5],行业标准10项[6-15],其中存在循环定义、定义不协调、定义与术语不匹配、定义重复术语名称、使用代词等问题,这容易造成误解,引起使用混乱。本文采用归纳分析方法,结合人工影响天气术语标准的研究,分析15项气象术语标准(以下简称“15项标准”)中存在的4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气象术语的使用一致性和逻辑统一性,增强表达交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气象术语的研制质量。

一 存在问题

在现行有效的部分气象标准中,术语的定义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1.循环定义

定义中重复使用术语。例如,“傅立叶变换光谱仪:采用傅立叶变换这种光谱观测技术进行光谱观测的光谱仪”,出现循环定义的错误,可修改为:“傅立叶变换光谱仪 :采用傅立叶变换这种光谱观测技术进行光谱观测,同时具备高光谱分辨率的仪器。”[16]

2.定义不协调

术语定义之间不协调。例如,关于“温室气体”的定义有3种说法[16]:①具有温室效应的微量和痕量气体,特指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氟氯碳化物、氢氟氯碳化物;②大气中能够吸收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主要包括水汽(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臭氧(O3)等。③大气中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等对长波辐射有强烈吸收作用的气体。可修改为:“温室气体:大气中对长波辐射有强烈吸收作用的气体。注:气体中主要包括水汽(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臭氧(O3)等。”

3.定义与术语不匹配

术语定义缺少中心词,释义不明。例如,“火箭弹:携带催化剂,发射到云体内指定部位,对云体进行增雨防雹播撒式催化作业。”其中缺少限定性名词,使得定义未能真正解释术语的意思。可修改为:“火箭弹:携带催化剂,发射到云体内指定部位,对云体进行增雨防雹播撒式催化作业的壳体装置。”[16]

4.定义重复术语名称或使用代词

在定义开头,重复被定义术语名称及使用“指”“是”“是指”“一般是指”“表示”“称为”等词语,或使用“它”“该”“这个”等代词开头。例如,①物候:物候指自然环境中植物、动物生命活动的季节现象。②气压: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③能见度 :能见度是指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的轮廓和形体的最大水平距离。④放射性测年:它是利用自然界中一些放射性元素……⑤农业气象灾害:一般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導致减产的不利天气或气候条件的总称。修改时,删除画线部分即可[16]。

二 对策建议

分析上述问题,关键在于未真正掌握气象术语研制的原则、步骤、方法和技巧,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掌握语料收集

1.收集原则

(1)科学选材。系统收集定义简明、准确科学的语料(包括词语、定义、概念和示例等),这些语料具有本学科学术特点、构成本学科概念体系。不收商标、商业名称,不收已淘汰、无现实意义的词语,不收定义不清、意义含混的词语。

(2)普遍使用。基于目前气象领域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收集社会广泛认可、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和组合能力强的词语,收集科学概念清楚、使用相对稳定、反映当前学科发展水平的新词语。

(3)方便交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人员素质等差异较大,不收当地俗语或俚语,只收专业概念,少收从其他学科借用的概念,便于学习交流应用,利于计算机自动化加工。

(4)语料多样。一方面,从书店、图书馆、档案馆、情报研究机构等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科技成果等纸质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另一方面,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收集电子文档、数字影像、录音、视频等电子媒体信息。

2.收集范围

基于领域现状、未来发展和使用需求,在注重广泛性、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全面收集气象领域内有关术语的纸质信息和电子媒体语料。例如,研制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但专有名词除外)术语,尽量收集以下几类语料:

(1)人影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等有关文献资料的纸质信息。

(2)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民兵武器装备管理条例》等。

(3)词典、标准:《大气科学名词》[17]《大气科学辞典》[18]《气象学词典》[19]《化学辞典》[20]《英汉汉英大气科学词汇》(第二版)[21]和气象国家标准、气象行业标准等。

(4)规章制度:中国气象局制定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检测规范》《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业务规范》[22]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业务规范》[23]等。

(5)教科书、科技期刊等专业文献:《大气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24]《人工影响天气现状与展望》[25]《人工影响天气三七高炮实用教材》[26]《雹云物理与防雹的原理和设计——对流云物理与防雹增雨》[27]《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中的关键问题》[28]《人工影响天气岗位培训教材》[29]《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探索》[30]《大气科学》(期刊)和《中国科技术语》(期刊)等。

(6)生产企业技术资料:江西国营九三九四厂编印的《BL系列防雹增雨火箭作业系统年检规范(Q/XGS56-2002)》、YD系列说明书,陕西中天火箭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编印的《WR系列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年检规范(Q/SY14-2002)》《WR系列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产品应用技术及年检技术资料汇编》等。

(7)赋予术语形象释义的电子文档、影音视频等电子媒体信息。

3.收集步骤

收集气象术语语料的主要步骤如下:

(1)挑选词汇。按照预先确定的主题,观察所收集术语的重要性、使用频率、所属主题、系统性、构词能力和组合能力等,依据术语称谓专业概念和具有定义这两个特征,挑选最准确且最简明的词汇。收集的术语定义过宽,不借助上下文无法理解时,则需添加注明。

(2)摘录内容。摘录定义、概念、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完整形式、缩写形式、示例、注、公式、与其他语种的对应词和对应程度等,标明所属上位概念或下位概念、并列概念等关系。

(3)整理编码。将所收集的语料,按概念外延范围,从小到大排列编号。同义词同排编号。所有语料输入计算机,用统一方法命名文件,分类整理归档,方便查找使用。

(二)精准研制定义

气象术语反映气象领域的专业概念,以形式与意义结合,揭示概念特征。术语定义是研制术语标准的基礎,应准确科学,简明通顺,容易理解,没有歧义。

1.研制原则

气象术语反映气象领域的科学概念。应用术语学理论,结合我国科技术语规范化工作经验,研制气象术语定义,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从科学概念出发,准确、严谨地反映所指事物的特征。选字择词,应注重学术性,尽量不用普通词语。如非用不可,则需附专业定义或注释。

(2)系统性。保持气象科学概念体系和逻辑关系的完整性,妥善处理上位与下位(属与种)概念、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时空因果等关系。

(3)单义性。一词一义,词性中立,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符合汉语使用规范和用语习惯。若出现一个概念对应多个术语,则应综合评判其与概念相符的程度,考察其术语的构词能力,确定一个贴切的词语作为首选术语。

(4)简明性。简单明了,易读易写,好懂好记,便于推广使用。但勿过于简化,以致词义不明,甚至产生歧义。

(5)派生性。备选术语越简短,组合形成术语词的能力就越强大。例如:创建术语“作业点”后,以此派生出“固定作业点”“流动作业点”和“临时作业点”等。

(6)稳定性。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约定俗成的术语,不应轻易变更。即使有些术语的定名不尽合理,但已用很久,应用范围很广,就应当延用,否则将造成混乱,不利于术语规范、使用和统一。

(7)协调性。本着“副科服从主科,主科尊重副科,民主协商统一”的原则,注意协调气象领域内各学科,避免术语交叉重复,甚至相互矛盾[30]。

2.研制方法

研制术语定义,可以采用内涵定义、外延定义、上下文定义、分析性定义、枚举性定义、提示性定义、示范性定义、同义术语定义、同义互训定义、综合描述性定义等方法[31],一般用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内涵定义也被称为“属+种差”式的定义。例如:“辐射计是测量电磁辐射量的仪器”是个内涵定义,其中“仪器”是属概念,“测量电磁辐射的”是种差。外延定义也叫列举式定义,即列举概念外延所涉及的客体,以明确术语的概念。例如,火箭作业系统:“由火箭弹、发射架和发射控制器等组成的增雨防雹体系”;“连旱:发生的跨类干旱(包括春夏连旱、春夏伏连旱、夏伏连旱、伏秋连旱、秋冬连旱、冬春连旱)”[30],该定义并不严密,列举不全面,因为连旱可能还有夏伏秋连旱、春夏伏秋连旱、冬春夏连旱等形式。

3.合理评价

由释义入手,研究、评价气象术语的定义、概念,判断属概念与种概念划分是否符合逻辑,有无误导性术语,概念是否遗漏,术语与定义、概念是否存在不对应甚至错误的情况,概念内涵是否不对应术语意义,是否有一个术语命名两个概念或有几个术语指向同一个概念的情况等,经过不断整理补充,完善术语定义。

(三)做好术语分类

气象术语分类要注意主题界限清晰、主题内容确切、主题材料均衡、术语集收词全面,既体现术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能妥善处理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每类术语的数量尽量保持在30条左右,如《生态气象术语》,每章21~22条。若某类术语太多,则要拆分,创建新主题;若某类术语太少,则要减少类别,适当合并相关主题。

1.术语标准分类分析

在15项标准中,术语分类无统一方法,其分类见表1。

分析表1,气象术语有3种分类方式:

(1)不分类,术语仅有1章,逐条排列。例如,《电离层术语》《风能资源术语》《气象服务分类术语》和《气象信息服务基础术语》。《气象服务分类术语》分为“公共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5条,而公共气象服务包括“决策、公众、专业和专项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又包含“农业、林业、牧业气象服务” 等17种气象服务,术语间关系不太清晰。

(2)分章设条,逐条排列。在15项标准中,有11项标准按此分类,约占73.3%。如《大气气溶胶观测术语》《风能资源术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围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主题,将术语分为“基本术语、常用播云催化剂、作业装备、地面作业、飞机作业、作业效果评估、作业管理”7章,各章界限清晰,每章列出相关术语,术语之间不交叉且不重复。

(3)分章设条,条下再细分。例如,在《气象仪器术语》中,将仪器分为“地面气象观测及其观测仪器、高空探测仪、遥感观测设备、环境气象观测及其探测仪器”等;在“地面气象观测及其观测仪器”中,又分为“温度及其测量仪器、湿度及其测量仪器、气压及其测量仪器、风及其测量仪器、降水及其测量仪器、蒸发及其测量仪器、辐射及其测量仪器、能见度及其测量仪器、云及其测量仪器、雷电测量仪器、综合测量仪器、地面观测配套设备”,好似剥笋,分类清晰。

以上分类,各有优劣。术语数量少,可不分类;术语数量多,不但要分类,而且还要細分。如《气象仪器术语》551条、《农业气象术语 第1部分:农业气象基础》372条,若不细分,则应用不便。

2.人影术语分类研究

人影术语是气象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影术语标准研究中,基于目前业务、科研、管理、培训和交流等特点,结合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发展趋势,考虑术语的概念内容、功能特点、使用范围和系统性等因素,以“分类科学、简单明确、使用方便”为原则,可从业务范围、管理对象、使用范围、术语性质等维度,对人影术语进行分类:

(1)按业务范围分类,可分为基本术语、业务运行、技术研发、装备管理、作业管理、业务管理、教育培训、交流访问等8类。

(2)按管理对象分类,可分为人员、设备、环境、管理、业务、科研、培训、交流等8类。

(3)按使用范围分类,可分为基本术语、人员管理、作业监测、预测预警、作业装备、作业技术、催化物资、作业管理、运输存储、效果评估、技术研发、培训交流等12类。

(4)按术语性质分类,可分为基础术语、分类术语、术语集3类。①基础术语:通常适用于某个专业或学科内的术语。例如《大气科学名词》(第三版)。②分类术语:以人员、设备、催化剂、作业管理、效果评估等某一专题分类编撰形成的术语。例如围绕人影作业研制的气象行业标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③术语集:将人影领域内的术语系统化,按一定规律编排,形成术语集。

(四)辨析三种关系

1.比较术语与普通词语的异同

术语和普通词语,在形式、发音方式、词法功能和句法关系等方面近乎相同,但词义不同:普通词语传达一般知识,或多或少要依赖于上下文,通过概念来体现词义;术语的内容是某个科学概念,传达专业知识。尤其在表示准确、科学的概念或定义方面,术语与普通词语差别很大。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32]对设备、器物、用具、器具的解释如下:

设备:进行某项工作或供应某种需要所必需的成套建筑或器物:厂房~|机器~|自来水~。

器物:各种用具的统称。

用具:日常生活、生产等所使用的器具:炊事~。

器具:用具;工具。

工具: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如锯、刨、犁、锄。

从释义可以看出:“设备—器物—用具—器具—用具—工具—器具”之间,出现循环解释。如作为术语释义,则定义专业、准确。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的“术语在线”上搜索,略举几例不同行业对“设备”的定义:

(1)导航设备:供船舶定位、确定航线、避免危险,使船舶在航道或预定航线顺利航行的仪器装置。

(2)接收设备:接收船上留存的或不能排放入海的残油或油性混合物用的专门设施。

(3)工艺设备:完成工艺过程的主要生产装置。如各种机床、加热炉、电镀槽等。

(4)建筑设备:为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达到所要求的物理环境标准而采用的技术保障系统。即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和动力系统的总称。

(5)起动设备:对燃气轮机转子提供扭矩的组合部件。它能使其加速到点火转速,然后达到自持转速。

(6)滴灌设备:用于滴灌系统的各种动力机械、滴头、管道及附件的统称。

(7)抽气设备:将凝汽器中不凝结气体不断地抽出并排入大气以保持凝汽器真空的装置。

(8)打桩设备:沉桩和拔桩用的机器及部件。

(9)救生设备:航空器失事时使乘员安全获救的各种装置和系统的总称。

在一定条件下,术语与普通词语可以相互转化。普通词语变成术语的过程称为“术语化”,术语转化为普通词语的过程称为“非术语化”[33]。比较术语与普通词语的关系见表2。

2.弄清视点与术语的关系

视点是人们在创造和运用词语时的参考点。词语视点分为构词视点和用词视点。构词视点是人们造词时自觉或不自觉采取的视点。例如,“射高”“地面燃烧炉”就是站在地面观察人影作业,以地面作为视点构成的术语。用词视点是说写者用词时所采取的视点。用词视点可以同构词视点一致,也可以不一致[34]。例如,因作业人员违规操作发生安全事故而受到伤害,对他本人而言,他是“受伤者”,对于事故产生的原因而言,他又是“肇事者”,这是用词视点和构词视点的不同。视点的多样性是产生同义术语、多义术语的原因之一。因此,研制气象术语,只有保持视点始终如一,才能确保术语的单义性,杜绝同义术语和多义术语。

3.理顺气象术语间的关系

气象术语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存在属种关系、从属关系和关联关系。

(1)属种关系:某些术语概念之间在某类特性方面存在着分层结构的关系。当下层的术语概念继承上层术语概念的所有特性,并且包含有将其区别于上层术语概念和同层其他术语概念的特性时,这种关系称为术语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例如,“干冰”“液氮”“碘化银”与“常用播云催化剂”的关系,就是属种关系。

(2)从属关系:在某些术语概念的层次结构中,下层概念形成上层概念的组成部分,这种关系称为术语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例如,“作业装备”由“飞机”“焰弹”“高炮”“炮弹”“火箭”“火箭弹”“地面燃烧炉”和“烟条”等组成,飞机、高炮、火箭、地面燃烧炉等属于作业装备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构成从属关系。

(3)关联关系:在某些概念的结构化的关系中,一个概念和另一个概念有联系,可以从其中的一个概念找到另一个相关概念,这种关系为术语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冷云” 与“ 暖云”、“作业安全”与“作业管理”、“吸湿催化剂”与“致冷催化剂”即属于关联关系。

三 结 语

“概念—定义—术语—术语标准”环环相扣,抓住收集语料、定义术语、恰当分类和妥善处理三种关系等关键环节,对提高气象术语研制质量,提高表达交流效果十分重要。今后,只有长期关注术语使用效果,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了解用户新需求,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增删术语数量,更新术语定义,增加术语多语种、多形式的释义和应用手段等,才能满足各种层次的用户需求,才能研制更多更好的气象术语和气象术语标准,才能不断完善气象标准体系,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更系统、更完善的基础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气象服务分类术语[S].GB/T 27961-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大气气溶胶观测术语[S].GB/T 31159-20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太阳能资源术语[S].GB/T 31163-20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风能资源术语[S].GB/T 31724-201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天气预报基本术语[S].GB/T 35663-2017.

[6] 中国气象局.气象仪器术语[S].QX/T 8-2002.

[7] 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本底观测术语[S].QX/T 125-2011.

[8]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S].QX/T 151-2012.

[9]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藏语术语[S].QX/T 185-2013.

[10] 中国气象局.生态气象术语[S].QX/T 200-2013.

[11]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卫星名词术语[S].QX/T 205-2013.

[12] 中国气象局.气象卫星产品术语[S].QX/T 250-2014.

[13] 中国气象局.电离层术语[S].QX/T 252-2014.

[14] 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服务基础术语[S].QX/T 313-2016

[15] 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术语 第1部分:农业气象基础[S].QX/T 381.1-2017.

[16] 黄潇.浅议如何编写术语及定义[J].气象标准化通讯(内刊),2011.

[17]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大气科学名词[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8] 大气科学辞典编委会.大气科学辞典[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19] 朱炳海,王鹏飞,束家鑫.气象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20] 周公度,等.化学辞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1] 周诗健,王存忠,俞卫平.英汉汉英大气科学词汇[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

[22] 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业务规范(试行)[S].2000.

[23] 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飞机人工增雨作業业务规范(试行)[S].2000.

[24] 郭学良,杨军,章澄昌.大气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25] 李大山,章澄昌,许焕斌,等.人工影响天气现状与展望[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26] 马官起,王洪恩,王金民.人工影响天气三七高炮实用教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27] 许焕斌,段英,刘海月.雹云物理与防雹的原理和设计——对流云物理与防雹增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28]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和作业现状与未来发展专业委员会.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中的关键问题[M].郑国光,陈跃,王鹏飞,等译.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29] 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人工影响天气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0] 郝克俊.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探索[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72-73,77.

[31] 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M].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74-176,185-187.

[3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47,1029,1147,1569.

[33] 刘青,温昌斌.中国术语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62.

[34] 王希杰.这就是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9-147.

猜你喜欢

术语气象定义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