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微孔导管灌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探析

2018-12-20汤维力胡金波杜洪宇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1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硬膜灌洗

汤维力,胡金波,杜洪宇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溧阳 213300)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指患者发生颅内出血且血液在其硬脑膜下腔积聚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多发生在患者的额顶颞半球凸面。该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无特异性表现,但在其发病3周后,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呕吐、头痛、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1]。目前,临床上常用钻孔引流术对CSDH患者进行治疗,该术式可有效清除患者的颅内血肿并改善其临床症状,但术后其病情的复发率较高。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微孔导管灌洗术治疗CSDH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08年1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CSDH患者。其纳入标准为:1)患者有头部外伤史,其病情经CT检查被确诊为CSDH。2)患者未合并有血液循环障碍、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等。3)患者无言语、精神障碍。将这73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有37例患者,乙组有36例患者。在甲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7例;其年龄为43~73岁,平均年龄为(61.8±5.4)岁;其血肿量为32~83 ml,平均血肿量为(59.2±10.6)ml。在乙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6例;其年龄为45~74岁,平均年龄为(61.6±5.3)岁;其血肿量为31~84 ml,平均血肿量(59.4±10.3)m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根据CT检查的结果确定患者血肿的位置及穿刺点,并对其进行局部麻醉。同时,为乙组患者使用常规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是:用骨科钻头固定穿刺针,在患者血肿腔最厚层面正中点的位置钻透其颅骨、硬膜。将穿刺针置入患者的血肿腔后拔出针芯并连接侧孔引流管,放出暗红色的血性液体,若无液体流出,可用注射器进行抽吸。然后,对其穿刺点进行无菌包扎。术后,协助其取头低足高位进行休息。为甲组患者使用微孔导管灌洗术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是:以克氏钢针为钻头钻透患者的颅骨、硬膜,退出克氏钢针后可见暗红色陈血从其骨孔处溢出。将穿刺针自患者的骨孔处置入,抽出陈血。然后,固定穿刺针并将金属导丝经穿刺针送入其血肿腔内,拔出穿刺针后将中心静脉导管沿金属导丝置入其血肿腔内。在密闭的状态下用注射器抽吸患者的血肿,并在抽吸的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对其血肿腔进行反复的冲洗置换,直至抽吸出的液体颜色变淡为止。冲洗结束后将导管固定,将引流管的尾端接上三通,并对其进行无菌包扎。术后,定时对患者的血肿腔进行冲洗引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接受手术前后BI评定量表的评分和CSS的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1)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治愈: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颅内血肿全部消失,且无积液残留,其术后半年内病情未复发。有效: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其颅内血肿消失≥40%并有少量的积液残留,其术后半年内病情未复发。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其颅内血肿消失<40%并有较多的积液残留,其术后半年内存在病情复发的情况。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使用BI评定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其日常生活能力越强。使用C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满分为45分,分数越高,表明其神经功能越差[2]。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与乙组患者相比,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2.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BI评定量表评分和CSS评分的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BI评定量表的平均评分、CSS的平均评分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乙组患者相比,甲组患者BI评定量表的平均评分较高,其CSS的平均评分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BI评定量表平均评分和CSS平均评分的对比(分,)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BI评定量表平均评分和CSS平均评分的对比(分,)

组别 例数 BI评定量表的平均评分 CSS的平均评分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甲组 37 69.4±5.2 89.4±6.5 27.8±3.6 15.3±2.5乙组 36 69.2±5.9 80.3±5.1 28.0±3.7 18.7±2.4 t值 0.154 6.643 0.234 5.925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CSDH多是因患者脑组织受到损伤导致其静脉窦、桥静脉等破裂出血所致。由于该病患者颅内出血的速度较慢,多数患者在受伤3周后,其血肿的体积较大时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钻孔引流术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术式。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患者的血管和动脉主要分支损伤较小等优点[3]。但由于常规钻孔引流术中所用的引流管较粗,导致患者血肿腔的开放较大,使整体的引流过程不够密闭,导致其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及血肿的复发率较高。微孔导管灌洗术具有手术创口小、引流过程密闭、术后患者无需取头低足高位、病情的复发率低等优点[4]。且该术式在术后是以阶梯减压、逐渐置换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冲洗引流,可使其逐渐适应颅压降低的过程,减少其血肿的复发率[5]。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用微孔导管灌洗术治疗CSDH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硬膜灌洗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介绍一种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Francis-Yacoub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慢性硬膜下血肿148例手术治疗体会
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 INSTRUCTIONS TO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