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顽童汪曾祺

2018-12-19梁惠娣

保健与生活 2018年22期
关键词:碎米汪老鸡窝

梁惠娣

汪曾祺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他也是一个充满童心的人。无论是他的作品中,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是至情至性又童心未泯,处处流露着天真与可爱。

生活中的汪曾祺,处处用一颗童心在感受世界、关怀人生,这更显出了他做人的魅力。

1982年,62岁的汪曾祺回故乡,特地看望他上幼儿园时的王文英老师,并献诗一首:“小羊儿乖乖,把门儿开开,歌声犹在,耳畔徘徊。念平生美育,从此培栽。我今亦老矣,白髭盈腮。但师恩母爱,岂能忘怀?愿吾师康健,长寿无灾。”诗后还有两行字:“敬呈文英老师,五小幼稚园第一班学生汪曾祺。”花甲之年的汪老,毕恭毕敬地给已近耄耋之年的老师献上这首饱含感激又充满童真童趣的诗,让人看来忍俊不禁又心生温暖。

他儿女写的《老头儿汪曾祺》一书,描写了汪老与孙女相嬉的情景:孙女捏着泥娃娃问他好不好看,他毫不敷衍地看一看,闻一闻……假娃娃没有真的好玩,所以孙女开始打他的主意。他胆战心惊、投降地问:“玩什么?”孙女在他稀疏的白头发上梳起了小辫,顷刻间就缀满了横七竖八的花卡子。别人呵斥小孙女,倒是他挺身而出:“管得着吗?你们!我就愿意这么玩!”当认不了多少字的孙女看到他在写文章,调皮地断然一喝:“让我看看!”他受宠若惊地呈上,小孩子磕磕巴巴地读完。垂手而立的汪曾祺谦虚相询,却只得个“不怎么样”的评价,汪老头眼泪汪汪地接过来,好不伤感。一个天真可爱的老顽童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

富于童心与童趣也在汪曾祺的作品中充分体现,是汪曾祺作品一个显著的特色。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曾评价他的作品说:“汪老小说最好读,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这句话着实点出了汪曾祺人品和文品的精华:充盈着童心的魅力。汪曾祺本人也曾多次表达对孟子名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的服膺。综观汪曾祺的人生历程和创作轨迹,“不失赤子之心”的确成了汪曾祺毕生为人为文的不懈追求。

汪曾祺有篇小说《鸡毛》,写得着实有趣,有以下描述:每天一早,文嫂打开鸡窝门,这些鸡就急急忙忙、迫不及待地奔出来,散到草丛中去,不停地啄食。有时又抬起头来,把一个小脑袋很有节奏地转来转去,顾盼自若——鸡转头不是一下子转过来,都是一顿一顿地那么转动。到觉得肚子里那个蛋快要坠下时,就赶紧跑回来,红着脸把一个蛋下在鸡窝里,随即得意非凡地高唱起来:“咯咯哒!咯咯哒!”到了傍晚,文嫂抓了一把碎米,一面撒着,一面“啯啯、啯啯”叫着,这些母鸡就都咕咕叫地回来了。它们把碎米啄尽,就鱼贯进入鸡窝。进窝时还故意把脑袋低一低,把尾巴向下耷拉一下,以示雍容文雅,很有鸡教。鸡窝门有一道小坎,这些鸡还都一定两脚并齐,站在门槛上,然后向前一跳。这种礼节,其实大可不必。进来后,嘟嘟囔囔一会,就寂然了。

以上描写多有趣!字里行间显得童趣盎然。此文写在汪曾祺60多岁,而人在晚年即是童年的回归。汪曾祺曾极言一切文学达到极致都是儿童文学,以童年与故乡为文学的永恒主题。我以为,单是这篇短篇小说《鸡毛》里的片段,已经显示出汪曾祺的本性童心。

童 趣 漫画/陈英远

猜你喜欢

碎米汪老鸡窝
大米加工中的碎米去哪里了?
“这样的菜谁敢吃!”
独挂风帆汪洋行
碎米荠属植物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的研究进展
鸡口夺蛋
骨顶鸡窝战斗多
浅谈酿酒原料大米碎米含量测定方法的适用性
“偷”鸡蛋
在汪曾祺家抢画
在汪曾祺家抢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