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描教学中造型、创意与审美品格的培养

2018-12-19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素描艺术设计

郑 寒

From a macroscopic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essence of sketch teaching for design majors,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s of modeling, creativity and aesthetic elem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cultivating basic ability and creative thinking in the process of sketch teaching.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要义。主要围绕着造型、创意与审美诸要素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素描教学中基础能力与创意思维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素描教学关乎造型、创意与审美,是朴素描绘,徒手表达的艺术手段与创作样式。曾几何时“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简单化地将素描定义为艺术入门的基础,素描就是草图与基础,就是模拟再现对象与写实表达等等,比如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契斯恰可夫素描体系一统国内素描教学,素描仅仅局限于比较单一的构图、形体塑造、解剖、光影与质感表现诸多客观要素的再现,侧重于技巧技术层面的塑造。

海上风暴,打散与重构

综合材料运用,超时空的画面

趣味性图形,写真的描绘

老克勒,诙谐的同构

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多种艺术观念涌入。一是补充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线性与结构浮雕般结合的素描,这些素描往往是油画、壁画“创作”前的小稿与素材的搜集,以写实精准的精神贯穿;二是带来自印象画派以来,西方100多年间画风跌宕起伏,现当代艺术观念异彩纷呈背景下素描呈现的更为多元的样式。素描不仅描绘再现客体,同时还可以主观性地表达与形式上的多元探索,比如梵高、修拉、康定斯基、弗洛伊德、贾科梅蒂的素描;三是以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造型基础研究,例如伊顿将造型、构成与肌理综合起来训练视觉艺术的规律,将素描与设计相融合,探索造型基础的宽泛意义。以及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梳理出来的一套“设计素描”——结构分析的画法,主要是针对设计专业的一套侧重于技术层面之透视、形体结构分析,当然也包含线条的形式美感训练。

在互联网促使全球讯息同步,图像资源快速共享的今天,图像铺天盖地来去匆匆。然而还原到艺术本质的还是艺术的创造、体验与审美过程,眼、脑、心、手与材料体验,虚拟的数码图像替代不了有质感的实体,3D打印实体替代不了原创性的艺术创造。就像1840年摄影术的出现,亚当斯“F64”绘画派摄影是否能取代绘画的焦虑一样,当下电脑绘图能替代徒手素描吗?这显然是个伪命题。作为造型艺术或是设计艺术,本质上是人文的学科,情感体验与每个艺术家独特的气场,不同个性与阅历形成错综复杂的艺术创造,程式化理性设计中的绘图软件、智能机器仅仅满足于快捷高效与特殊领域的需求,是当代艺术的重要补充,或是重要的辅助工具。设备只是工具,它替代不了人的眼光与情感,个人独到多元的实物与原创体验过程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就像日本超级“变变变”综艺节目中那些粗劣笨拙的手绘创意与搭建,仍散发着艺术创造的动人魅力。

在苏派素描、欧洲经典素描、包豪斯造型基础与瑞士巴塞尔的结构分析,以及当代中外艺术交融背景下,中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当与时俱进。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大体可以用以上几个方面的线索作为主要的切入点,或采取较为兼容并蓄的做法。循序着构图、形与结构的把握,光影与质感的表达,突出构成与图形等设计要素植入到创意素描之中。将设计的原理,如正负图形转换、图形同构、打散构成、肌理与综合材料的运用,以及观念表达、情感表达等主题性理念导入到素描教学之中。由此,实现由客观对象外在“形”的塑造,深入到主观性思维表达与设计表达,从而扩展到素描训练的综合性目的,提升审美品格与创意思维。

因此,课程名称无论是素描,或是结构素描、创意素描、联想素描、造型素描、二维造型、自然形态与抽象研究等等已不再重要。素描训练的核心:一是准确、自由而富有个性的塑造与表现能力。二是素描本身可以是架上绘画,一种较为朴素的艺术创作形式。三是眼脑心手与工具材料的共生体验,是审美体验与形式美的历练过程。在此基础上,后续跟进表现技法或电脑绘图,再过渡到专业设计课程,循序渐进地构建起完整的大学四年专业课程体系。

形式构架,设计意味与节奏的把握

关于观念:随手涂鸦乃人之天性,素描是随手涂鸦最方便的形式。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本身也是一门艺术。正如安格尔所言:画素描,绝不单纯是打轮廓,素描不仅有线条所构成的,素描——它还具有表现力,有内在的形,有画的全局,这是艺术的雏形。

朴素的描绘,培养眼脑心手的协调一致,经素描训练后,能快速准确捕捉对象是其必要的能力。以素色工具与纸本,或是综合材料,或是突破西画的焦点透视法,或是将对象进行变形夸张、解构同构、质变异变等多种方法进行构思实践,都是训练创造性思维与艺术形式美的途径。更深层次的要求是表达某种特定的观念与指向,其实已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艺术创作这一层面。许多石版画与插画本身就是素描,许多手绘素描的图形以其原创性与朴素的亲和力成为设计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素描不能因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而划地为牢。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依托于对已有经验与积累的重新审视、鉴定乃至重构,既重视一般规律,又不媚服于僵化的规则。其次,创造力的培养,源于多元的种子和宽松的艺术土壤,不同的观点并存,相互碰撞、融合促进。第三,鼓励探索,张扬个性,不再满足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量是最基本的积累,但未必会有质的良好的结果。第四,依托于非常规的对象或纯理念的构想,避免先入为主的逻辑,在束手无策中发挥能动性。第五,与传统的观察方法背道而弛,步骤上与传统方式逆向行进,在此过程中及时体会总结。第六,创造力的培养,是对已有积累经验的融汇贯通与对未知领域的遐想,无论借助何种技巧与途径,最后都不仅仅是技巧的学习,而是技巧以外的人文精神、个性天赋和思维方式的综合体现。

关于材料:铅笔与铅画纸是素描初始最为普遍使用的工具,单一的材料加上单一的光影写生对象,最终只能是抄袭对象、抄袭自然,千人一面。应试教育下的急功近利,造就千万基础僵化的素描,这是训练观念与方法上出的问题,不是素描本身的问题。

材料的改变可带来素描面貌上的新意,木炭笔、碳精条,柳条、油画棒、色粉都是很好的素描画具,广义上水墨都可作为素描的基本工具。牛皮纸、白卡、灰卡、黑卡、水彩纸都是很好的画纸,可以产生不同的底色,产生不同的笔触、叠加、覆盖等艺术效果,肌理的拓印制作形成丰富的审美体验,大大地提高了素描的艺术表现力。

结构分析,形体与空间的准确表达

守望,超现实的空间

写真的光影效果

关于品格:无论素描是基础或是创作,素描与设计艺术、工艺美术,以及与国、油、版、雕的关系如何,都同样贯穿着艺术品格、艺术语言这一本质性的问题,品格的高低决定着艺术生命。素描是造型的艺术,包括具象的、抽象的以及间乎其中的意象形态,即是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形态,是源于自然进行艺术再创造后似曾相识的图形。从符号学的角度说,具象的物象,除却大自然的造物,如山川、草木和生灵之外,我们所看到的诸多具象是人的造物,是意象构想的物化。比如龙的图形、麒麟和饕餮的图形无不寄托着人的情感,是创造意象的产物。

因此,作为基础的素描,应在宽松的艺术氛围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摹写是为了积累经验而非目的。从仿生学的角度来说,飞机、汽车来源于飞鸟与甲壳虫的形态原理,因此,我们也可以将熟悉的物象进行形的联想、质的变异,犹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之荒诞文学,或者是音乐的节奏、情感的变化等等比较抽象的感受转化成视觉图形——理念的素描和图形。

素描是一门艺术,无论作为基础训练的途径或是素描创作,是写生或是写意,其核心是技巧、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完美结合。因此,素描品格的提高,还是要还原到素描作为一门艺术的原点,还原到人文素养、艺术风格与对自然形态、理念形态的孜孜以求。素描本质上是一门学问,而非停留于技巧、技术层面的雕虫小技,要回到通读美术史、设计史之风格流派,回到中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比较与取舍,逐渐形成自我的有着独特艺术特点的素描艺术,没有捷径可走。

关于形式:再现性素描仅仅是素描能力的一个方面,素描与设计的结合,素描与绘画的结合,手绘与肌理制作拼贴的结合,素描与水墨的结合,都可以带来千变万化的素描形式。因此,素描不仅在练习造型的严谨,更是通过不同的艺术门类、画种与工具材料的变化,来训练艺术思维、美感形式与制作的视觉审美体验,并从中寻找适合个人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运用同构与异构的原理,将两种以上的物象拼置仿生形态、共生形态、异质形态、相异形态、换置形态。并利用形与质的相异、相似或相同之处,经过扩散思维想象相互转换嫁接,使之变异组成与异变前完全不同的造型。将客观物象进行重新调整与配置,使物象脱离原有的比例特征和空间秩序,通过质变和形变,巧妙地将其嫁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新形态,获得新颖的视觉刺激,达到创意表达之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素描与设计,素描与绘画,基础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既有差异,又是无缝对接。

综述:素描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有广泛的造型艺术的共同基础,同时兼顾不同专业,从大类来说是造型专业或是设计专业,以及不同大类专业下细化的专业方向应有所侧重。简单化改革的弊端,一是将素描课程改成五花八门、似是而非的名称,其内涵是换汤不换药。二是干脆取消素描课程,如将素描必要的能力训练分解到比如表现技法、构成、装饰等课程之中,这是急功近利,没有形成系统的做法,于学生进一步的成长,以及今后跨专业的学习与工作中的适应性变化带来长远的不利。由写生、理解到艺术表现,还素描以本来的面目,记号、记忆、情感的寄托,朴素的表达,形式与材质的美感体验,再现与表现能力的提高等等。无论摹写或是表现,是块面塑造抑或线的勾勒,要表达的核心是对素描艺术本质的认知,以及对画面的把控:布局与张力、光影与结构、技法与感受诸要素交融着的个人化的体验,并把这种体验物化为有意味的素描。其切入点可以是多元而富于变化的,其主线仍是造型、创意与审美品格的统一。

猜你喜欢

素描艺术设计
武汉素描
素描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纸的艺术
跟踪导练(一)4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凡·高的早期素描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