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金属工艺展露新貌

2018-12-19孔令平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工艺品双年展传统工艺

孔令平

2018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s and Crafts Biennale will focus on the theme of "Promoting Classics,Casting brilliant " and show the emergence of contemporary outstanding metal craft works, thus demonstrating the mainstream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metal craft creation and its artistic style.

2018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围绕“弘扬经典,铸造辉煌”主题,其中所展出的优秀金属工艺作品,展现出中国当代金属工艺创作的主流发展脉络与艺术风貌。

小鸟精灵 潘妙

礼天下 王千钧

2018年9月2日,“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圆满闭幕。参观本次展览收获颇多,尤其是技艺精湛、材质优美的金属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充分展现了我国当代金属工艺的时代特点。

2018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围绕“弘扬经典,铸造辉煌”的主题要求,不仅展出了部分馆藏金属工艺珍品,还囊括了许多当代金属工艺大师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既继承了传统工艺的经典制作技艺,又引领了当代金属工艺的创作方向。

我国最早的金属工艺品可以追溯到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铜制工艺品,后来商代出现金制工艺品,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金属材料和玉石等材料相结合的金属工艺品。汉代时,金属镶嵌制品已非常普遍,唐代时,银制工艺品已较为盛行,并出现了金银錾凿工艺。在宋、元、明、清时期,金属工艺品的制作更加成熟,出现了多种金属材料制作的工艺品,金属工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工艺品有商代的青铜器、战国的金银错、唐代的铜镜和首饰、明代的宣德炉、清代的景泰蓝等等。随着我国金属工艺的发展,现当代金属工艺品的制作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植入新的理念和主题,使得金属工艺品焕发出时代的生命力。

八仙过海金瓜宝瓶 金永才

镂空风景四方榄形瓶 杨志峰

金属工艺厅展出的作品在延续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标新立异、题材鲜明,有反映佛教题材的,如西藏次噶的《尊胜佛母》、古宗帕旦的《观音菩萨》、嘎雅的《绿度母》、泽旺的《弥勒佛》,福建杨迎军的《达摩》、陈金泉的《合掌观音》、吴立波的《如意观音》,云南寸发标的《精雕佛龛》、扎西的《药师佛》,青海夏吾角的《释迦牟尼》等;有反映民族特色的,如内蒙古图门贺希格的《足银马鞍》、娜仁高娃的《蒙古族银饰》、齐立文的《草原雄鹰》,福建林伟星的《畲族凤冠》,西藏段金荣的《藏式酥油灯》等;有首饰类的,如北京王晓昕的《青影》、潘妙的《小鸟精灵》,江苏王烈诚的《舞者》,内蒙古呼色勒的《蒙古族头饰》等;有茶具餐具酒具类的,如内蒙古那仁满都拉的《酒壶酒盅》、上海张心一的《御用镶宝金餐具》、北京于春霞的《圣餐杯》、云南段六一的《藏式纯银茶架》等;还有许多当代的优秀作品,如上海周南的《鹤舞》、山东王千钧的《礼天下》、江苏徐飞的《玉环配》、吉林隋进才的《火辣辣的日子》、安徽杜平的《渔舟唱春》、广东杨志峰的《镂空风景四方榄形瓶》、云南付云龙的《抚仙湖印象》等等。以上金属工艺品都是行业领域最优秀、最前沿的艺术精品,体现了传统工艺与当代工艺的充分融合和创新发展。

走进金属工艺厅,使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安徽杜平的铁画,“铁画也称铁花,是中国独具风格的金属工艺品之一。铁画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融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别有一番意境。铁画技艺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铁画是以铁为墨,以砧为砚,以锤代笔锻制而成。铁画的品种分为三类:一类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兰、竹、菊、鹰等为题材,这类铁画衬板镶框,挂于粉墙之上,更显端庄醒目。第二类为灯彩,一般由四至六幅铁画组成,内糊以纸或素绢,中燃银烛,光彩夺目。第三类为屏风,多为山水风景,古朴典雅,蔚为壮观。”本次展出安徽杜平的《渔舟唱春》、张家康的《山路松声图》、邢后 的《杏花茅屋图》应属上述第一类和第三类铁画,其中杜平的《渔舟唱春》是一幅山水风景屏风铁画,在远处看,俨然一幅水墨画,古朴自然,气韵生动,黑白线条分明。自古以来,水墨画受艺术家所青睐,其原因是水墨画最能表现自然的纯朴、瑰丽和挺拔,突出呈现生命的延续和伟大,能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如此栩栩如生的“水墨画作”,堪称佳作。

金属工艺展厅中的乌铜走银系列展品也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传统铜制工艺品,源于云南石屏。“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非常典雅别致。由于一般多以镶嵌白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在展厅中,云南金永才的《八仙过海金瓜宝瓶》和丁大为的《佛光普照小佛塔》最具代表性,其中《八仙过海金瓜宝瓶》的图案纹样线条流畅,以纯银银屑填充图案,走银丰满,银屑与乌铜熔为一体,极致完美,是一件非常值得观赏的作品。

2018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当代工艺美术的高水平发展现状,将“弘扬经典,铸造辉煌”这一主题理念延伸开来,势必为促进我国工艺美术创作与研究水平的提高,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工艺品双年展传统工艺
设计教育社团活动中的滴胶工艺品制作实践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2020亚洲物流双年展
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工艺品开发中的应用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艺术为技能统帅 工艺品孕成的根本要素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与图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