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陪伴只为成长

2018-12-18殷秀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5期
关键词:理解尊重中考

殷秀娟

〔关键词〕理解;尊重;班级管理;中考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5-0080-01

临近中考,学校给班级下达了硬任务,务必抓好“临界生”,确保每个班级“正榜”考入高中人数不少于40人。

命令如山,不容置疑。经过和各位科任老师一番研究分析后,我们班级的“确保、提高和稳定”六字工作目标达到高度的统一。班级前20名学生考上基本没有问题,不能有任何闪失,这是确保的;中间的20名学生即是“临界生”,需要提高的,这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关注的重点对象;还有20余名所谓的“差生”,怎么办?领导没详说,其实不言而喻,稳定压倒一切,只要他们“不作”,就顺其自然吧!

考前进行学情分析,因材施教,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良好的想法一旦涂上了“片面的”“功利的”色彩,恐怕就变味了大错特错了。一是“好、中、差”学生的划分仅是依据“分数”,本身就不科学。尽管可能用的是不止一次考试成绩,但也跑不了“片面”的嫌疑。因为孩子有多元智能,成绩落后不意味着其他方面一无是处;还因为孩子都是发展变化的,说不定在考前几个月,他突然彻悟开窍发力,而后来者居上。把他无端地贴上“差生”的标签,不管不问,很可能就把未来的“爱迪生”推向了自甘落后的深渊。二是重点关注“临界生”,带有人格歧视之嫌,违背教育原则,带着浓厚的功利性。偏爱“临界生”,因为他们最有可能“出成绩”,能给老师和学校“涂脂抹粉”。所以,“座位安排好一点,上课提问多一些,作业面批多一些,课下谈心多一些……”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施偏肥,开小灶。那么其他学生呢?同是学生,在同一个班级学习,如此差别对待,公平公正吗?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应该享受到阳光雨露,都需要老师用心的陪伴。因此,我们工作重心应该是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态系统,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尊重”“被激励”,让他每天进步一点点,在和谐的集体中快乐成长。

草原上的牧羊人能将羊群顺利地赶过一座座山岗,靠的是什么?牧羊人能选好头羊,带好队,自己拿着鞭子赶着尾羊,一声吆喝,羊群便能迅速往前赶路。班级管理同样是这样,一个班集体犹如一群羊,班主任巧用“羊群理论”,使优等生“吃饱”、临界生“吃好”、问题生“吃了”,才能使班级全体学生个个往前走,一个不落地朝着班级既定目标奋进。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教育就是给所有孩子以希望,“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的发展潜力是无穷的。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事业心去爱每一位学生,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不要总埋怨班级学生太差,素质不高。其实,正因为“差”和“不高”才需要你的温暖和爱!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发展智能的基础,兴趣是提高素质的源泉。有了内动力,再加以适时的引导,那么后进变先进就指日可待。教师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帮他们建立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从而促使他们学习上进。

追求功利的教育忘掉了教育的目的,忘掉了教育的初心,结果只会毁掉学生、毁掉教育;只有不忘初心,用教育影响和改变人,才能真正成就人、发展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南校,枣庄, 27700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理解尊重中考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