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与高阶思维技能培养的实证研究

2018-12-18周苹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

周苹

摘要:文章针对翻转课堂教学与高阶思维技能培养的关系在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程中开展实证研究。测试数据证明英语语言技能相当的学生经过翻转课堂教学在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性方面与控制组的学生相比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翻转课堂教学为高校大学生高阶思维技能培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翻转课堂;高阶思维技能;文学类课程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电子设备不断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方兴未艾,在全球教育领域,翻转课堂教学理念逐渐发展起来。翻转课堂是指将某一课程的讲解部分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转移到课堂之外,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吸收,课上学生积极参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心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知识的内化,从而实现课堂的翻转。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任课教师以授课内容为基础,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和部分新知识融合,创建相关教学视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预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新的课程,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随后,学生应根据教学视频自主完成在线测试,从而对新知识进行吸收,之后再带着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去课堂上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共享与讨论,实现其对新知识的完全理解、熟练应用,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高阶思维技能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S.布卢姆提出。他在1956年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布卢姆将学习阶段分为六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记忆,即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理解,即从口头、书面和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构建意义;应用,即在给定的情景中执行或使用程序;分析,即将材料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确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部分与总体结构或总目的之间的关系;评价,即基于准则和标准做出判断;创造, 即将要素组成内在一致的整体或功能性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新的模型或结构。前三者被称为低阶思维技能(Lower-order thinking skills, 简称LOTS),后三者被称为高阶思维技能(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 简称HOTS)。

二、翻转课堂教学与高阶思维技能培养

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上以教师讲解、传递知识信息为主,课下以学生吸收文学常识类知识为主。整体看来課程教学都是围绕低阶思维技能,即记忆和理解展开,没有为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提供任何空间和机会。而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在提高学生基本英语技能的同时,更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在基本文学常识和文学批评方法的指导下,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批评,该课程是训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翻转传统的文学类课程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教学之中,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课上以教师为主体实施知识传递、课下学生自行知识内化的模式,将知识吸收部分交由学生课下自主完成,将知识内化环节放置在课上,由教师全程参与,答疑解惑。这种“先学后教”的学习范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文学课的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以美国文学课为例。课程包含的知识内容庞杂,其中一部分是涉及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客观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会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来介绍这些客观知识,占用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这些客观知识的传递完全可以让学生课下自行完成。教师通过微课支持的线上测试系统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积累了文学批评和鉴赏所必须具备的常识性知识框架,即完成本课程所涉及的低阶思维技能训练。接下来把运用这些知识框架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批评、再创造的任务留给课堂教学。经过翻转,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组织、指导、参与学生的交流,解决难点疑点;学生之间分享对于作品的分析和理解,真正做到消化巩固和融会贯通,使知识得以最大限度地内化,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批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完成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三、实证研究

笔者结合一线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教学实践,采用准实验的研究方法考察美国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高阶思维技能培养的影响。参与者分别为笔者所在学院英语系2014级和2015级的三年级本科生,2014级为控制组,学生人数34名,2015级为实验组,学生人数32名。所选的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均在75分左右,英语语言能力在实验前基本相当。

实验课程为三年级第二学期“美国文学I”。实验内容为10个教学周的教学内容,每周2课时,90分钟,涵盖了从殖民时期的美国文学到19世纪末的自然主义文学,包括泰勒、欧文、库柏、爱默生、梭罗、霍桑、麦尔维尔、惠特曼、狄金森、艾伦·坡、马克·吐温、德莱塞等作家的作品。控制组采用教师课堂讲座,学生课下复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项目组教师制作了上述作家的一到两节微课,每节微课时长15分钟左右,全部英文讲解。同时要求学生收看世界知名大学在网易公开课等网站上发布的关于上述部分作家的课程,并做详细的笔记。此外将某些根据上述作家的作品改编的电影资源提供给学生,作为阅读原著的补充。项目组教师在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基于微信的在线测试系统。测试系统以客观选择题和判断正误题为主要形式,不但能够检测学生的课下学习效果,还可以监测学生的课下学习时间。学生课下利用这些微课、视频、音频、网络资源等手段自主学习知识,利用线上测试系统检测学习成果,完成知识的吸收。课上教师采用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方式,利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批评文学作品。32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5~6人,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充分参与的机会。将所有针对文本批评的问题分配到各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课堂报告等方式组织实施每个问题的课堂讨论,全部小组完成所有题目的讨论后、学生课下要将所有题目的答案整理、总结、上交。通过批阅这些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教师设计的讨论题目必须以训练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大胆创新、勇于批判的高阶思维能力为目的。

10个教学周结束之后,为参与者设计了针对高阶思维技能考核的测试。测试时间30分钟,包括20道题目。其中客观选择题15道,简答题5道。总分值20分,涉及高阶思维技能的分析能力的题目占8分,涉及评价能力的题目占7分,涉及创造能力的题目占5分。实验结果采用SPSS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高阶思维技能测试中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平均值有着显著的差异。分析能力方面t=13.095,显著性小于.001;评价能力方面t=11.688,显著性小于.001;创造性方面t=8.209,顯著性小于.001;总分t=11.898, 显著性小于.001;说明实验组经过10个星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比控制组更好地完成了测试,在高阶思维技能方面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SPSS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结论可以看出,采用课下吸收知识,课上内化知识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中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技能提供平台并取得良好效果。在这样的翻转课堂中,围绕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性而展开的教学不但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批判性思考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其创新能力成为可能,真正实现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实验采用的样本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数据结论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微课的制作、测试系统的建立、针对高阶思维技能训练的内容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这种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还不成熟。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未来大规模实证研究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Kim, M. K., Kim, S. M., Khera, O., & Getman, J.. The experience of three flipped classrooms in an urban university: an exploration of design principles[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4(22):37-50.

[2]Zainuddin,Zamzami.Flipped Classroom Research and Trends from Different Fields of Study[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2016(3):313-340.

[3]布卢姆,B. S..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86.

编辑∕杨波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
扬翻转之风帆,激课堂之精彩
备考史密斯玩转“翻转课堂”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关于“翻转课堂式教学”的探讨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