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项目驱动为主导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索

2018-12-18刘甲学何茂霞曾晗贇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10期

刘甲学 何茂霞 曾晗贇

摘要: 针对目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度较低、教学成效低微的问题,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以更好地发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作用。文章剖析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论述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上的应用性和适合性,并提出具体的实施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发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特性,更好地完成课程的教学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课程。由于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局限,大多数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偏重于系统开发的方法和过程的理论学习,在实践方面改革不够。因此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此,应该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解决目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当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现状与缺陷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更需要的是实践和操作,即可以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来进行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目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当前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式在理念上依然是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老师讲授,学生坐在下面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论课程后再进行上机课程,实践操作验证理论课程上所讲到的知识点和教材中的示例。

这种教学方式想要取得好的效果是需要理论课程和上机课程无缝对接的,必须先掌握理论知识,然后上机实践操作,继而掌握综合能力。但现实中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知识结构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同时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时感觉抽象枯燥、提不起兴致,这样在第一阶段就出现了困难。以不全面或一知半解的知识储备显然无法完成上机课程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循环往复下去,对学生来说理论知识愈发难以掌握,上机实践也毫无头绪,导致整个理论知识和上机课程完全脱节,对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深度的理解更无从谈起。

1.2薄弱的实践方式

虽然现在的课程教学都已经是多媒体教学,上机课程使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实践还是很薄弱的。理论课程教师侧重于探讨某某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偶尔会拿出一些相关的案例来辅助讲解某信息系统;之后的上机课程会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系统,验证课堂上讲授的那些信息系统的功能。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这种程度的验证完全不足以让学生获得技能的提升。

1.3片面的考核方式

在完成一个学期的教学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通常的考核方式都是书面考试,考察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概念的记忆理解、图表的绘制阐述,仅有的实践考核也是简单的模式化操作。这些考核内容对学生来说更多体现的只是理论基础掌握情况,体现不出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2 项目驱动教学法及其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当前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式存在的种种问题表明,这门课程需要一种可以更好的兼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2.1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方法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思想是将现实工程项目与教学内容结合,通过项目的实施完成教学任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是对认识对象的“镜式”反映,知识具有生成性,是在丰富复杂的真实情境中通过人自身与环境的互动建构生成的,即知识的意义需通过知识的应用来理解,强调实际情境对知识的生成和掌握的作用。建构主义倡导的知识是因为应用之需而产生。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把教材中的全部知识放在具体的项目中来学习,项目的选取由老师或学生或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出,确定项目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其核心是实践出真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巩固原有知识并获取技能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思考能力和兴趣点。

2.2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可行性

项目驱动教学法适合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把教材知识纳入到项目中整体而全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体现出来。此外,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寻找设计自身感兴趣的项目。当项目确定后,项目的设计、分解、编制、测评、维护全部由学生自主实现,教师在整个流程中处于引导、辅助、控制的作用。这样的流程需要学生去面对实际操作中的种种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发合作、思考、学习理论知识、测试项目,而项目的成败彰显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的强弱。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来说无疑是非常适用的。

3 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具体措施

经过上文分析,我们知道项目驱动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非常适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具体的实施步骤。

3.1讲解基础理论知识

在整个流程开始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来掌握一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从软件的生命周期法入手,学习并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及相关的工具。此外,还应该让学生通过体验一些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如ERP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管理信息系統能够做到什么、实现什么。这一步可以奠基一些实践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并挑起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兴趣。

3.2选取合适的项目和学生分组

在熟悉并理解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后,下一步就需要着手选取合适的项目。由于学生已经体验了一些管理信息系统,所以可以先让学生优先选择他们中意的项目,教师为学生所选的那些项目把关,判定其是否合适。如果学生没有确切的想法,可以由老师给学生指定一些合适的项目。

选取项目后,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划分,人数在3~5人之间。小组间选出一个负责人,也就是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严格来说,选取项目和学生分组二者并没有先后之分。在分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协调,以保证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小组内没有大的矛盾且能够相互学习,以利于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

3.3项目的实施

一切准备就绪后,整个项目的实施即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就可以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一切操作都是自主的,架设系统结构、学习理论知识、开发系统、遇到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生要自主解决的。教师只是负责监督、引导、调控,应定期通过小组负责人了解各组的进度。当某小组进度太慢或者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瓶颈时,教师须加以适度的帮助和引导。

3.4项目效果测评

期末,就可以對小组的项目进行实践测评、分析反馈。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且每个小组的项目经理汇报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和整体的心得体会,小组成员也可以表达自己和对其他小组成员的感悟。台上小组演示后,台下各小组可以针对演示的项目成果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整个流程既让学生更加了解了自己,也能够与小组成员和其他小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老师针对各小组项目的完成程度、优秀程度以及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出的能力进行点评,点评既要充分肯定学生和小组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也要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4 结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理念上的创新,非常适用于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类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强的课程。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出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但是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大规模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难点。首先是项目的选取困难,满足要求的项目应该由浅入深地包含教材知识,既不能太难,引起学生的畏难心理;也不能太容易,否则达不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其次,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对管理信息系统要有更深入的理解,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英姝,安佳慧,杨建秀.基于项目驱动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2):99-101.

[2] 林春梅.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 (7):74-76.

[3] 徐雅斌,周维真,施运梅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 (3):125-127.

[4] 王欣,张毅.基于“项目驱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32 (2):108-111.

[5] 罗平,朱珍,朱扬清.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5,14 (11):186-188.

[6] 王贵鑫,昝乡镇.基于团队协作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5).

编辑∕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