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三元人生”发展规划

2018-12-18王启航张泽民王卓学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

王启航 张泽民 王卓学

摘要: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有经营力的企业必有优秀的文化企业,一个有生命力的班级必有健康的文化特质。班级文化是将全体同学团结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积极的班级文化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学生感到心情愉悦,产生浓郁的学习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三元人生”;希望教育;班级文化

一、中职学生:一个特别的教育群体

(一)养成教育的复杂性

中职教育的对象绝大多数是不能进入比较好的高中学习的初中生,他们正处于人格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关键完善、确定期。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业成绩水平偏低,受特殊社会、成长环境影响,引起个体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行为方法等方面暂时性时偏离常态,易引发学习环境适应不良,并产生带有一定破坏性作用的行为举动。

(二)社会、职业教育的多元性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是以职业定向为依据的。他们既要养成基本人文素养,又要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并要发展职业能力水平,其触及的社会生活更为广泛、深入,需要面对解决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丰富。因此,也要求其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更高的职业综合素养。

二、“三元人生”全人希望教育发展观

(一)人:教育对象的完整性

全人教育观(又译为“完人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其思想源于古希腊时期裴斯塔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论”。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提出造就“完全的人”的教育目标。全人教育其理念就是强调将教育的对象视为一个完整的发展个体,强调在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全面性的,考量受教育者的发展学习需要与顺序,培养心志、品格、行为、体魄全面均衡发展的“健康”个体。

就中职教育的特性而言,其全人发展应当包括自然人的生命教育,社会人的品格教育和职业人的发展教育。全人教育观就是要让“有限期”的教育在“完整的人生”中都能发挥其长久的意义和价值。

(二)希望:教育意义的发展性

希望是一种要求满足良好需要的意识倾向,是击溃消沉,激发向上的心理机制,德国教育哲学家博尔洛夫说“这种希望并不是当然地作为所有物给予人的,人也必须学习像学习居住一样学习希望”。希望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内在的希望之火”,通过开放、多元的激励模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自由性,通过激发学生对职业、对未来神圣的期待,回归本然生命,承担应有责任,塑造生命品格,实现生命价值,促进自我超越。

三、“三元人生发展规划”班级文化构建模式

“三元人生发展规划”是对中职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方式、学习特点进行科学分析,将高中三年分为三个培养阶段,建立平等的班级关系、和谐的班级氛围和有效的班级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学习文化、管理文化和职业文化建设为内核的系列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一)一元“自然人”:生命教育

1.时间周期:高一学年第一学期。

对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分化、保护优势、遏制问题。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但不实行差别化教育和不对等区隔,建立平等的班级关系。学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老师抓住机会积极促进,但是要做到张弛有度,避免学生压力过大,造成负迁移。

2.活动实施:

(1)回归本真:建立成长档案。

在入学初期并不急于马上建立高压性的管理机制,而是在保证原则的前提下给学生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减低学生对新学习环境的陌生感,新学习任务的紧张感。通过与家长协谈、学生档案、日常观察、其他学科老师交流,了解学生家庭、心理、学习的真实状况,以此为据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并在档案中记录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优点及主要问题,以对其后续发展有基本预判,解决方案和培养发展目标。

(2)定立底线:确定班级及个人行为规范。

班规不是古板的《学生守则》,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教学经验规范班级教学活动和学生个人行为规范。因为中职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相较普通高中学生很差,出现问题时经常会做出危险性和侵害性的行为。因此其规定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以教师意志为主的,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上建立基本的底线,“回归本然,尊重生命”。但这一时期教师是以提醒其触犯规范的劝导方式加以教育,并不进行强力转化,以免其产生抵触情绪。

(3)激发希望:确定班歌、班训和班级誓言。

(二)二元“社会人”:品格教育

时间周期:高一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学年

通过三个层面的教育,建立学生的自我存在感,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还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加强班级体建设,为学生构建和谐的集体环境,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活动规划:注重管理文化建设

(1)学习尊重:建立平等的班级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不设班长、支书等一般性管理“岗位”,而是由四名“执行委员”共同承担班级管理责任,执委下设不同事务的“负责人”,尽可能多地调动大多数学生都能承担相应的责任,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营造平等的班级氛围。平等的关系和全面的参与,学生在管理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又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劳动,逐渐形成“尊重自我、尊重亲情,尊重师恩,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念。

(2)建立自信:建立班级的民主管理方式。

班级事务由管理委员会共同决定,学生要举行什么活动由管理委员会共同提议,讨论形成计划,向老师申请。老师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但不直接决定班级事务而是由同学“自主”决定。并且促进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3)承担责任:建立班级管理专项负责机制。

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与集体的互动功能,给学生充分的管理权并将班级事务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单元,由不同的学生承担完成。在此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注意与人交往、待人接物的方式和原则,促进学生的社会行动了与社会责任感的同步提高。

(三)三元“職业人”:发展教育

1.时间周期:高三学年

职业选择是以个体的自身评估为前提的,但是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能否就业,学生如何就业,是摆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的难题。职业教育虽然指向职业,但不是终结于职业,如何强化所有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让他们学会在未来职场和团队生活中不断发展,促进其一生的职业观进化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2.活动规划:

(1)正视现实:认识职场。

经过两年的培养,学生自身的存在感逐渐恢复,随之而来的自身优越感也被强化。但是,中职教育只是其职场人生的开始,他们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通过让学生了解往届学生的就业状况,让学生认识其职业素养的水平,帮助他们客观分析、理性认知自我的职业生存状态。通过模拟职场招聘活动让学生了解职场竞争的残酷性,激发其自我完善的动力。

(2)提升素养:综合素养培养活动。

通过系列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通过“新闻时间”活动,在早自习让学生轮流播报昨日要问,帮助学生敢于在公开场合正式、审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举办技能节,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网页制作大赛、Flash动画大赛、平面设计大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3)职场生涯:建立班级工作室。

整合班级学生资源,以真实的数字新媒体工作室为蓝本,建立班级工作室,完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帮助学生适应职场生涯。工作室所有职位竞聘上岗,工作室宗旨、管理体制由班级同学民主议定,由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通过整合形成不同的工作团队。工作室的工作并非虚拟任务,而是真实的订单需求,在商业模式的运作下,帮助学生走好职业人生的第一步。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构建高中特色班级文化
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构建诗意班级文化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浅议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勃发成长,文化浸润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