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教育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研究

2018-12-18杨超艺游思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体质素质教学内容

杨超艺 游思远 姚 健 朱 江

(1.广州市海珠区金影小学 广东广州 510310;2.广州市第97中学 广东广州 510310)

近些年来,中国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报告结果数据显示,虽然部分体质项目的测试指标不断上升,但是部分很重要的体质测试指标比如耐力、力量等数据却在持续下降。作为体现国家人口综合素质体现的重要指标之一,体质健康是国家人力资源的必要保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始终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体育课堂效率,不断提升学生健康素质。

一、学生体质数据下降原因分析

笔者抽取了金影小学2016学年学生总体分年级、性别、各项目成绩样本数、平均值与标准差的统计数据。其中二年级的男女样本比例分别为56和55,身高的平均值分别为123.80cm和122.00cm,标准差分别为5.55和5.00,体重的平均值分别为24.60KG和23.90KG,标准差的数值为4.30和3.40,肺活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85.70和1264.90,50米跑的平均值为11.00和11.60,一分钟跳绳的平均值为48.80和54.30.从整体数据来看,男生的体质数值要略高于女生。整年级优秀率不高,成绩在中下水平的居多,每班有几名体测不合格的学生。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差异以及个别学生体测不达标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体育课堂教学与设计理念融合不充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与目标,根据问题与目标设计教案,通过总结现实生活的体育动作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让学生把生活经验触类旁通进行技术动作学习,从而掌握所学技术动作、方法以及原理。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校体育课堂沿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教师教技术动作,学生在课堂中跟着学,缺乏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辅助项目,造成学生学习的欲望降低,没有完成课堂目标。另外很多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跑步单元时,只单纯引导学生跑步,甚至连跑步的姿势与技巧都没有给予正确的指导,体育课堂教学与设计理念无法充分融合,导致教师不知从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体育课堂教学缺乏目的性

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有目的性。如果所教学生的力量素质差,那么在每节课完成主教材教学后,植入8分钟的力量体能练习;如果所教学生速度素质差,那么在每节课完成主教材教学后,植入8分钟的速度素质体能练习。同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多层次的教学设计,满足优、中、差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核心力量训练,优生60秒平板支撑、中等生做45秒平板支撑,差生做30秒平板支撑;下肢爆发力训练,优生做20次连续蛙跳,中等生做15次连续蛙跳、差生做10次连续蛙跳。然而很多教师制定教学设计时,只有一个层次,强度对于每个学生都一样,学生没有了选择的余地,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没有明确目的性的体育教学即便涉及面广泛,也无法达成学生体质提升的目标。

3.体育课堂教学缺乏评价

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包括即时口头评价和同一内容多次考核评价。即时口头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一内容多次考核评价有利于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该项目的水平,引导学生加强技术动作锻炼,以达到更好水平。很多体育中下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情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两个原因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教学内容设计不科学,一是缺乏有效的学习评价。遗憾的是,很多体育教师错误地运用了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中下生的体质提高。例如50米跑,速度素质好的学生,不练也跑得快,而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差的学生怎么练也追不上速度素质好的学生,这样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看不到自己练习效果,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妨碍了中下生的体质发展。

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改革措施

1.课堂设计理念与课堂教学同步施行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贴切生活的问题,学生更容易学习和总结,从而掌握所学技术动作、方法以及原理。比如在教垒球掷远的时候,在教学准备前先发问:怎样才能把芒果树上的芒果用垒球砸下来呢?怎样的投掷方法能轻松把石子投到河对岸呢?因为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玩过这样的游戏,大脑条件反射想到怎样投的,教师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练习。随后在体验后进行讨论,总结出用力技巧、出手速度、出手角度等投掷技术动作,学生明白只有掌握这些要素才能将垒球掷得更远。

2.体育课堂教学应具有目的性与成效

在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时,一切的教学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为目的,在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教学内容优化后是否有成效,以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度、熟练度为检验标准。例如笔者设计50米跑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高抬腿,在教学内容里设计了越野障碍跑;为了让学生掌握后蹬跑,在教学内容里设计了跨越小河流的游戏;为了训练学生的步频,在教学内容里设计了左右脚交替快速跳绳的内容。在掌握跑的技术动作后,增加穿梭跑、倒后跑、追逐跑等内容,练习中可允许学生自行想象,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讨论如何才能战胜对手,加强冒险获胜的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源于生活内容设计,更能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质。

3.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体育课堂教学

(1)练习形式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关系着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与具体的教学成果。当教师把体育课堂内容设计的新鲜、有趣、有挑战性,学生们马上精神充沛、充满好奇心,对体育课程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就会更喜欢运动。比如在跑步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枯燥和重复地机械运动,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但教师若是能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将跑步换成侧步走、侧身跑、后踢腿跑或者前后踢腿跑等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

(2)情景教学模式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有帮助。比如在教学肺活量练习课上,导入潜水的情景,将潜水练习划分成深呼吸练习、憋气练习、持续吹气练习,通过这三步情景练习,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肺活量测试的技术动作,保证所以学生能正确地测量肺活量,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的肺活量成绩的目的。

(3)提高良性竞争力度

在体育工作的展开过程中,应当具备针对性,同时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展开实际有效的激励策略。例如对在体育课程中更加专心学习的学生,在学期结束时予以表扬“优秀学习称号”并给与小红花奖励;对时常自主锻炼身体的学生授予“优秀锻炼称号”并给与小红花奖励;对自觉团结讨论体育课程的同学授予“团结小明星称号”并奖励小红花,让学生在学期末比谁的小红花最多,以此使学生们良性竞争,促进学生们的团结友爱意识,使学生要不断提高对自己的体质水平,进而学习更多的体育知识。

表3-1 2015、2016、2017年金影小学二年级男女生体质数据

(4)挖掘课堂内容,添加有效游戏

教师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时,课添加有效的体育游戏,有效体育游戏是必须与主教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体育技能知识在不断的游戏中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比如笔者的50米跑内容优化设计,把上课的准备热身运动优化成热身游戏,包括侧身跑,交叉步跑等游戏;主教材先进行前后踢脚跑与高抬腿跑,接着体验不同形式的跑(包括不摆臂跑、倒后跑、直腿跑、摆臂抬腿跑等),让学生在体验中知道哪种跑姿是正确的,然后把这种正确的跑姿作为自己本课学习的动作目标,进行巩固练习;在主教材教学结束后加入8分钟与速度、灵敏有关的动态体能练习,最后留3分钟的放松时间下课。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身体锻炼的兴趣。教学内容优化形式的选择多种多样,游戏的选择也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体育游戏,如针对力量、速度、灵敏素质差的学生,教学内容增加俯卧撑比多、蹲起比快、掷远比远等游戏,这些游戏式的练习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力量、速度、灵敏等素质,从而提高了学生体测的优良率。

三、体育教学优化成果

笔者所在金影小学通过一年的体育教学内容优化,对学生体质的改善已有了明显的增长,现将2015年、2016年、2017学年的学生体质数据做出见表格:

从表3-1可以看出,金影小学未进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前的2015学年到2016学年,体质数据上下浮动较大,教学成果并不明显,甚至有所下降的数据。但到2017年,二年级与五年级男女生体质数据已经大幅提升,女生不及格率全部为0,男生除了50米跑有3人不合格外,其他项目的成绩不合格率都为0。而且优秀率与良好率也大幅上升。从学生们普遍提升的体质数据可以证明,基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教学内容优化有效果的。

结语

基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教育教学内容优化,不仅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更要从体育教学工作者与学生的学习理念、家长的态度等多个层面考虑,不仅要紧跟时代步伐,弘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等重视的精神,更要在培养学生体质健康的过程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与教育改革的进度。

猜你喜欢

体质素质教学内容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