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有效路径研究

2018-12-17周徐娜郑青

卷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业教育创新创业

周徐娜 郑青

摘 要: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际联系,与专业教育课程脱节的现状。希望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创新创业活动,强化校园创业氛围等路径,促进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专业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校级课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背景下的湖高旅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T17—01)

2015年7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强调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意见》中指出要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部署。我校作为全国唯一以“高尔夫”命名的高职院校,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比较滞后,因此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的研究将对我校的专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

1.1 创新教育的含义

创新意味着利用现有的思维模式,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材料,提出与传统或普通人不同的见解,在特定环境中,根据理想化需求或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建的新事物,方法,元素等, 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意识。

1.2 创业教育的含义

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和其他综合素质的创业教育,最终使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

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现状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到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校地理位置偏僻,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都不够,导致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的完善和实效性。结合我校实际从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2.1 学校创新创业氛围不足

学校专业多为服务类专业,注重订单式的人才的培养,直接与企业和行业进行对接。因此,长期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我们学校缺乏创新和创业。近两年来我校创新创业的氛围开始逐渐显现,2017年参加湖南省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黄登峰老师指导的《快乐农场》项目在全省民办职业学校中排名第一。虽然学院已在积极宣传但是也仅停留在校园文化中,在校生的创业兴趣和校友创业典型还是比较少,缺乏与专业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

2.2 创新和创业教育缺乏实际联系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我校在时间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便于学生更快上岗,而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开展较少。创新型创业教育主要是给以个体创业学生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开展创业实践。如提供场地、指导老师等,这种教育实践非常松散,没有形成体系。

2.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脱节

在创新创业课程教授的过程中,我们学校主要教授创业基本知识,创业思想以及创业的手段和方法,仍处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阶段,而专业教育课程主要是是教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两者之间基本是两条平行线。创新和创业教育没有融入专业教学体系。

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3.1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我校的专业特点和教师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和跨专业人才综合培养的多元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2)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院的专业优势。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将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逐步在学校建立多元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促进专业教育改革,有效融入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融入职业教育的过程中。

3.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突出专业特色,如我校的高尔夫专业、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结合,利用专业优势和学校资源将创新创业实践和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挂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创新创业教研室的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科研工作,从学生进校就逐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3)按照“面向全体、合理设计、突出重点、分部推进”合理建立创新型创业教育课程的原则。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两门公共必修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创业管理, SIYB培训课程,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财务,法律,税务等方面介绍课程资源和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中,增加了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行业特征的课程内容,丰富现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3.3 师资队伍建设

1)注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度。它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创业思想,指导创业实践,提供创业服务,并促进成功的创业。

2)专职创业导师由各二级学院、教学部的专业教师或有创业经历的老师担任,兼职创业导师由成功的企业家,企业家成功,专家和学者选出。通过定期和兼职教师培训和交流,组织参加校外创新和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研究活动,总结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经验,不断提高创新和创业实践水平。

3.4 丰富创新和创业教育活动,营造创新和企业文化氛围。

1)丰富创新创业活动方式。依托学校的会计实训室,金融沙盘实训室,电商实训室等实训基地,模拟银行,税务等业务培训。定期组织项目演练,在创新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创业实践。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核心,增强学生创业知识,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组织具有创新创业潜力和意向的学生,去企业或孵化基地参观学习,了解企业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建立学校“创客吧”,定期举行创业者沙龙、创新创业成果展等活动,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的活动向校外拓展,与市场接轨。

2)积极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和团队。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各专业资源与特长,成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社团和创业团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成功率。重点支持一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源,大力弘扬创业典型的企业家精神和感动事迹,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总结创新创业典型经验案例。推广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秀经验、表彰和树立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丰富宣传形式,进一步营造校园内创新创业的积极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只有两者的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的融合,才能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同时对我校持续发展也具有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周徐娜(1982-),女,汉,湖南长沙,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郑青(1981-),男,汉,湖南长沙,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业教育创新创业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