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探析

2018-12-17陈裕良

卷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积极心理学培养

摘 要: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是高校学生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过程中经常关注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注重学生的工作结果,培养的制度也不够完善。本文试图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发掘学生干部自身的优势,调动其积极力量,激发他们的积极品质,激活其组织潜力,营造培养的积极氛围,为今后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干部队伍提供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积极心理学;积极人格品质

高校的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朋辈引导者,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学生干部能否有效地配合学工部门的老师开展工作,能否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做到自信、独立、坚持和有责任心,这对他们的自我锻炼及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不断地研究总结更完善的学生干部培养教育方法,为社会输送出更多优秀的创新性人才。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中,更多带有消极认识和负向期待,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缺点与不足,试图以改正缺点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干部成为更优秀的人,以问题为导向,试图通过各类问题的修复和解决让个体获得发展。无疑通过问题的解决和不良习性的改变使学生干部个体积累了经验,获得了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培养思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师用“矫正的思维”习惯来看高职学生干部,忽视了学生干部积极心理品质的存在与其正向作用。

1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现状及思考

1.1 对培养学生干部的系统性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当前,虽说高校都知道学生干部在学校日常生活与学生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在实际工作中,学工部的老师们往往更注重对学生干部的使用,却较少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发展规划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度体系建设等。即使对学生干部所进行的培养,也仅表现为学校层面的集中培训,缺乏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和体系。主要表现在:首先,传统机制善于培养具有典型性格的学生干部,而对于具有隐形性格学生干部的培养却常被忽视。再者,缺乏统筹性规划,比如校、院、系等级学生干部的培养各自为政。激励机制中也往往倾向于主要学生干部,容易造成最基层学生干部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受挫。三是,多倾向于岗位技能的培训,理想信念的培育较为薄弱。四是,忽视大学阶段学生干部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干部心理角色定位的转变教育和人格的完善培养重视度不够。

1.2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制度完善性有待进一步健全

学生干部能力的提升、人格品质的发展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制度。它是构建学生干部积极心理品质及完美人格的有力支撑,也是其获得积极心理体验的直接源泉。目前学生干部的培养制度多为学校或学工部门教师意志的主观体现,大部分时候忽略了学生、学生干部的诉求。在此过程中,学生干部的获得积极心理体验和发展积极人格品质的要求常常得不到有效的满足。

1.2.1 选拔制度中轻选拔重挑选

虽然说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干部的选拔往往是由少部分学生干部和教师“挑选”出来的结果,学生或学生干事的建议或意见一般只作为参考。因此经常在学生社团或组织中干部换届之后,一些未当选的学生干事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产生了消极的心理体验。因此,如何制定出一套确实可行的能够选拔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并且让广大学生干事在参与过程中有积极的心理体验的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2.2 培养过程中轻培养重使用

大多数学生干部及干事都渴望在学生组织、社团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然而由于年龄、心智等因素,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在自律、自警、自省意识等方面较为薄弱,这就要求学工部门的教师在使用学生干部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人格方面的教育和心理素质的疏导。如果对于这部分学生干部只是简单分配工作和汇报工作,很少给予实践性的指导和帮助,更谈不上人性化、有针对性的培养,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在惯性思维中固步不前,对学生干部自身能力、阅历提高较慢甚至无用。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干部的个人特长不能充分发挥和展示,在合适的岗位上没能创造出合适的工作成果。从而使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工作实效低下,无法发挥他们潜在的优秀人格品质。

1.2.3 评价机制中轻激励重监督

高校教师在评价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上,往往将评价的重点放在预防和纠正学生干部的错误行为上,忽视对学生干部在开展学生工作的中的全程激励和肯定。即使有些高校有制定激励机制,也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干部不犯或者少犯错误,校正少数干部的不良行为。”这样的激励机制不利于激发学生干部潜在的优良品质。但是目前各高校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制度中,存在着考核缺乏层级、部门、类别之分和考核不规范、奖励有失公平等现象,考核主要局限于学生干部所组织的活动上,缺少对学生干部的品德和个人修养问题考核。而且考核“应该是持续的、跟踪的、不间断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往往做不到。

针对于目前高校中对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们一直把学生干部看成是要完善或纠正他们身上的缺点或不足,忽略了在培养过程中更应该要注重培育和挖掘他们身上固有的、潜在的积极品质。而这正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研究思路。

2 积极心理学在學生干部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其创始人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Martin E.P.Seligman,Kennon M. Sheldon和Laura King。它与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消极和病态心理不同,积极心理学主要是看待正常人性,关注人类美德、力量等积极品质,研究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认知过程、积极的人格特征以及创造力和人才培养等。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最大程度的激发人自身的积极情感和力量,激发人的优秀品质,并有效地利用这些积极的情感、力量和品质来帮助人们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获得最大的幸福。因此,可以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理念应用到学生干部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激发他们自身潜能,激活组织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开展工作,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干部积极心理品质,同时也为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氛围。

3 积极心理学在学生干部培养中的应用探析

培养学生干部应从学生干部的積极力量和积极人格品质入手,引导他们发现自身具备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并使之充分发挥和发展。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基本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的模式探析:

3.1 增强学生干部工作中的自我幸福感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常常关注的是学生工作的结果,往往以批评、指导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干部,依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这样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和自我否定感,挫伤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无穷的能量和潜质,人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状态,并具有不断向上积极的成长能力和需要。这提示我们在教育学生干部的过程中,要将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实践于现实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养上,从学生干部自身的发展出发,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他们,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引导他们在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地悦纳自我,关爱他人,提高受挫能力,提升学生干部工作中的自我幸福感,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自身的成长。

3.2 培养学生干部积极的人格品质

培养学生干部积极的人格品质是学生干部自身发展的长久动力源泉。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蕴藏着积极的能量和潜质。因此,在培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应该着眼于学生干部已有的积极人格品质,引导他们发现这些积极人格品质,并用自身力量促进其发展。心理学家对积极人格的观点归纳如下:一是,正性的利己特征,指善于接受自我,能够悦纳自己,对生活有目的、有意义,且善于适应环境并接受环境的挑战。二是,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社会支持系统完善,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自己也能乐于助人,与社会建立亲密的链接。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也需要高校的教师帮助他们塑造后天的完善人格,用具体的学生活动来锻炼他们团队合作和与人交往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突发问题处理等,同时锻炼他们积极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3.3 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去体验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乐观是指人们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解释时,对好的事件作持久、普遍和内部归因,而对坏事情作短暂、具体和外在归因。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Albert Ellis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归因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一直存在,还会引起情绪障碍。而归因方式是人们在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合理情绪理论的调节,将悲观的归因方式转向乐观的归因方式,从而增强信心。当学生建立了积极的认知,改变了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就容易体验到积极的情绪,这有助于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去应对学习和工作。因此,高校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干部对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和工作后的总结、评价和考核时,应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敏感、焦虑等情绪,获得积极情绪和体验,发展积极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形成积极的习惯。要培养他们全面看问题并做出合理归因,改变消极的认知方式,让学生干部在错误中得到成长,总结经验,使学生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勇于开拓创新,更加高效地完成学生工作。

3.4 完善激励机制以构建更积极的组织环境

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如积极的工作制度、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家庭关系。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帮助人们健康成长,有效的社会支持包括:情感、信息和物质支持,它可以促进个体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挫折与压力。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而言,学生干部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成长环境,积极的培养制度是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保障,能促进良好的学生干部成长环境的形成。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精神、物质激励机制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至关重要,应该建立更加健全的激励机制,从学生干部的道德修养、学习、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公平合理、分级明确的考核机制和奖励体系,比如建立不同院系、部门、岗位、职级的分级考核,以同学、老师、同事、自我评价等多角度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从而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再者,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最后,注重校园中“正能量”的传导和“榜样力量”的正面引导,对表现突出、勤劳肯干、开拓创新、道德高尚等的学生新秀及时表扬与嘉奖,营造一种大环境对于某种价值观的认可和肯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连洁平.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学生干部的培养启示—教师视角[J].出国与就业(成才就业),2012(03).

[2]王付英.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05:26-28.

[3]韦兴龙.高静,高校学生干部告退现象案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31).

[4]张泽.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3(2):22.

[5]卡尔著.丁丹等译.积极心理学(第二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6]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2006:11-12.

[7]徐张,王佳利,李磊.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理性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7).

作者简介

陈裕良(1979-),男,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干部积极心理学培养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