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润泽学生的生命

2018-12-17邹银娟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右脑朱自清散文

邹银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讲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对人的成长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拓展人生的宽度。通过阅读,可以感受到眼前的新时代气息与弥散于人间的永恒智慧;通过阅读,可以将内心的浮躁予以祛除,使心灵得以慰藉与滋润,使心灵得以丰盈与充实。当代作家余秋雨认为:“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方能超越时空,实现精神的远行,让灵魂得以升华,生命得以潤泽。

高效的朗读教学

宋代理学家朱熹特别鼓励人们朗读。朱熹认为,“书”必须要读得“字字响亮”“逐句玩味”“诵之宜舒缓不迫”。唯有如此,人们才能够深深地体验到阅读材料的意义、阅读材料的气韵、阅读材料的节奏等。元代诗人贡奎有诗曰:“闭门谢尘鞅,展卷自朗读。”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朗读者》这档综艺节目火爆的主要原因,毫无疑问是朗读对孩子的成长与学习都很有意义。朗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右脑,因为人的右脑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地方,具有强大的功能,包括右脑记忆能力、右脑专注能力、右脑观察能力、右脑思维能力、右脑想象能力、右脑理解能力、右脑创新能力、右脑行为控制能力、右脑感知能力等。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一定的思考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知力和对于阅读作品的理解力;朗读也有利于情感的传递,学生在朗读中还可以获得其他的体验。

教师可以让初中学生多去朗读一些现代名家的作品。有人认为,名家文学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因为名家文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读书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写作方式等。比如,朗读朱自清的散文,会发现其主题集中表现在言志表意、览胜记游、书怀抒情、感悟觉世、指摘时弊等方面,朱自清笔下的人生感悟扎实而不玄虚,真切而不做作;朗读巴金的散文,会发现其显著特点是将心掏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的话;朗读郭沫若的散文,会发现几乎都是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产物,学生从朗读其作品中可以看到郭沫若思想演变的脉络,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健康乐观情绪的闪光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阅读季羡林的散文,会发现其“真”与“朴”的独特风格。朗读将“静态”的语言变成“动态”的语言,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言积累,让学生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化的体验与对作品的多元化的解读能力,释放了学生的创造力,润泽了学生的生命。

有效的拓展阅读

语文拓展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点拨和指导之下,以初中语文新教材为基石,以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打破语文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界限而进行的有效的迁移与延伸的教学活动环节。拓展阅读的出发点是借助于语文课堂学习资源的迁移与延伸去扩大学习“主角”——学生的知识面,建构新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扩展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有效的拓展的立足点是语文教材,应遵循语文阅读的“根本”;有效的拓展需有一定的“度”,拓展只能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拓展的次数、容量、时间、深度与广度需适度;有效的拓展是多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迁移,既包含语文知识层面的拓展,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拓展;有效的拓展是动态生成性的,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拓展。

当然,并非每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要进行拓展;只有遇见到有价值的问题时,才需要拓展。令人遗憾的是,当下的阅读课堂拓展却往往走入误区,这表现在脱离了语文教材(文本),忽视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需求,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的情感需求,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脱离学生的生活。因此,有效的拓展阅读,需要教师选准时机,依据阅读活动的进程及时调整、更新拓展内容,在知识的重点处、难点处与关键处可及时进行拓展,在学生的疑惑处拓展,通过拓展让学生明事理、辨是非。有效的拓展,能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如在《乡土情结》教学后,就可以让学生课后搜集余光中、李广田、席慕蓉、舒兰的乡愁诗进行拓展性阅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组探究讨论,从中体验那难以言表的思乡之情。

审美的阅读感悟

审美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鼓励学生坚持对美的追求,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与高尚的审美情趣。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思想与心理尚处于一个不太稳定的特殊时期,审美指向不稳定,审美情趣比较浮泛。语文新教材上有不少审美意味极强的课文,教师就可以凭借这些课文,引领、点拨和指导学生从这些课文中去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并创造美。例如,学生在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会感悟到其散文结构之精巧、诗情之浓郁;在阅读朱自清的《春》后,心灵会得到净化,会体验感悟到散文所描写的意境之深远、主题之深刻,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提升。

法国文学家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可以积极主动地发现意义、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责任在于引领、点拨和指导学生进行潜心阅读,让学生真正凭借阅读获得发展甚至超越式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让学生保持思想的活力,智慧得到启迪,浩然之气得以滋养,生命得以润泽。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右脑朱自清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朱自清的较真
高中数学如何加强右脑开发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我有爱迪生的右脑
那一抹诱人的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