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作业再审视

2018-12-17陈健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劳动作业

陈健

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过长,参加校外学业类辅导班比例较高,学习压力较大。”有研究指出:家庭作业具有两面性,既能提高学习成绩,也能降低学习兴趣,家庭作业一旦过量,便会侵占生活、爱好、健康、娱乐的时间,因而不是多多益善。当前,学校把家庭作业这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当成了主要的教育手段,用到了极致。

家长谈“家庭作业”

今天的教师和家长都不同程度地有了家庭作业依赖:很多“主科”教师,如果没有家庭作业作为最后的一道“防线”,他们会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感到不踏实,不管什么内容,一定要课下多练几遍才放心;同样的心理,家长也会有,他们中有的还会在学校作业之外再给自己的孩子增加一些作业和测验。

近年来,虽然不乏教育专家、学者主张减少或取消家庭作业,但是我国孩子的作业负担似乎并未减少。“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过长”屡受诟病。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对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结果显示:四年级学生数学、语文单科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3.6%、40.4%,在6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4.7%、21.5%,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4%、8.7%;八年级学生数学、语文单科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0.2%、45.5%,在6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9.2%、15.1%,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6%、3.4%。

监测报告指出:我国四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和语文校外辅导班的比例分别为43.8%、37.4%,八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和语文校外辅导班的比例分别为23.4%、17.1%。此外,三成以上学生感到很有学习压力。以数学学习为例,四年级学生表示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很有压力的人数比例为30.7%,八年级学生表示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很有压力的人数比例为49.4%。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对义务教育的监测,只有各级政府重视监测反映的问题,才能达到监测的目的。所以,各级政府主管教育部门需要读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并用好监测报告。”

检查孩子作业,让许多家长不堪重负。安徽合肥一位“80后”母亲杨女士说:“家长给孩子的作业签字看似简单,想要达到老师的要求,却并不容易。孩子上了小学,写作业的事情常把我们折腾得筋疲力尽。老师说孩子的作业里有错题,建议我们以后认真检查再签字,不要出错了。我认为孩子写作业错一两道题很正常,在老师订正讲解时就可以加深印象。”一项调查显示:79%的家长反对孩子作业由家长签字。主要原因在于反对课业过量,反对强行增加难度、脱离实际的作业,反对老师教育职能的“缺位”。

对于家长的抱怨,教师的解释似乎也站得住脚。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英语教师張莲娣说:“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相互配合,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更需要家长担起责任督促他们学习,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家长签字是希望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因为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个孩子。”从她多年的教学实践看,家长重视孩子的作业,认真检查签字,孩子的作业和学习成绩相对会比较好;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作业不重视,一些孩子可能几天都不做作业、不交作业,有的孩子虽然写了作业,也字迹潦草,敷衍了事。

“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呼声渐起

前不久,网上关于“小学生作业家长要不要签字”一事,网友的讨论各执一词,十分热烈。

2017年9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两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约之作业篇》和《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篇》。前者提出:“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生这样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后者提出:“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我们想改变这样的作业场景: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现在,有些家长接送、陪做作业、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我做了校长之后也经常会和家长聊天,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焦虑:要检查作业、要纠错、要批改,学生作业演变成了家长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压力。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由老师承担起应尽的责任。”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指出:家长要为孩子做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跟孩子去完成作业;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让孩子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提高了认识,端正了学习态度,孩子才会努力认真地对待学习和作业。

无独有偶,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陶艺艺术大师徐安碧曾携带8份提案参加两会,其中一份提案就是专门讨论“家长批改作业”的。徐安碧认为:教师堂而皇之地要求家长批阅家庭作业和周末试卷等,是教师转移教学责任的表现。家长应尽责任是督查孩子完成作业,督促其专注,督促其书写认真之类,岂能将批阅的责任也推到家长身上?教师要求家长批阅作业,如发现未曾批阅或者批阅有误,便会批评孩子,或批评家长。而教师批阅作业是天经地义,假如连作业都可以不批阅了,岂不是“不务正业”吗?为此,徐安碧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重申或出台有关教师教学工作职责规范,尽快制止“家长批阅”的行为。

如何治理“家长作业”?2018年7月12日,在四川省政协召开的“治理‘家长作业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四川省教育厅答复:“我厅正在广泛开展中小学减负大调研。我们将在调研的基础上,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措施,切实推进课后服务。”针对近年来一些中小学生家庭作业异化为“家长作业”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与会的四川省政协委员和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从“家长作业”的成因、对策及其落实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就厘清家校职责边界、规范教学要求、建立良好家校沟通机制和督查机制等达成了基本共识。

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间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上海青少年每周写作业花时间最多的约14小时,其次是俄罗斯、新加坡,而芬兰每周是3小时,虽然韩国的学生也是3个小时,但是他们平均每周请1.4小时家教,上3.6小时课外补习班。另外,调查还发现学生用在作业上的时间与家庭经济条件关系密切,富裕家庭比贫困家庭的学生每周多1.6个小时用在写作业上。

“家庭作业”是老师和家长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辅助性教学手段。近年来“减负”呼声居高不下,但不少老师和家长依然把家庭作业当成了主要的教育手段,用到了极致。家庭作业是不是越多越好?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目前,我国有一些地方把初中生的作业量限定在两小时以内,小学五、六年级限定在一小时以内,而小学三、四年级限定在半小时以内……作业量以时间计量会遇到一个老大难问题:以谁的能力来定时间,因而可操作性不强。另外,这两年有更多的地方加入了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行列。这项措施有可操作性,也很容易检查。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是否有根据?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三、四年级甚至小学全学段是否也可以不留作业呢?這需要有切实的研究来支持,也需要对家庭作业这种教学手段的作用进行再审视。

2018年6月,重庆市教委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暑假工作的通知》,要求遵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假期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可根据学生实际布置适量假期作业。同时还要求,各中小学在暑假期间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组织学生集体上课、补课,不得动员、组织或诱导学生到社会培训机构补课,严禁学校将校舍、设施设备等提供(租、借)给社会机构、学术团体和个人举办各类补习班、培训班、竞赛辅导班。

家庭作业形式应丰富有效

学生的家庭作业除了课本知识作业,应该还有劳动技能作业,甚至包括洗衣、扫地等日常家务劳动。2018年7月,由浙江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少工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劳动实践教育,以改变一些学生劳动观念差、轻视劳动实践、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教育》记者了解到,当前许多中小学生不会做家务,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住校生甚至每周把脏衣服打包带回家,让父母洗。追根究底,主要是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中被淡化,导致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机会少,劳动观念淡薄,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同时,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中小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作业越来越多,补习培训有增无减,甚至暑假成了“第三学期”,学生没有时间与机会参加劳动实践,接受劳动教育。

这种问题,早就引起了政府关注。2015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对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要求学校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今,浙江省把家务纳入家庭作业,是旧话重提,是对素质教育的重申。浙江省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实践教育的氛围。一方面,在学校中设置各种劳动课程,给学生创造各种劳动机会;另一方面,让洗衣、扫地成为学生的家庭作业。这一政策在获得各方支持的同时,也让一些学校和家长犯了愁。在他们看来,操作起来有难度。

根据随机的采访调查,多数家长对浙江的这一政策表示支持:“孩子的素质由多方面决定,光是学习成绩好显然不够,假如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推动劳动教育,培育孩子的劳动意识,对孩子的帮助肯定很大。”不过,也有个别家长持谨慎和怀疑的态度,他们认为现在孩子每天做完作业睡觉都是在晚上9点以后,怎么忍心再让他们做家务,因此,坚持做这个家庭作业有点难。

如何真正体现家庭作业的价值,需要我们再审视,从根本上找出解决办法。有专家观点:教师不应用作业“绑架”家长。《人民教育》2018年第6期刊登程路文章指出:“没有多少老师和家长会特别顾及家庭作业的负面属性;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减负文件和一些地区性法规外,似乎也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家庭作业的学段、学科效果区别;最重要的是,我们把家庭作业这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当成了主流的教育手段,用到了极致。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一是化解社会焦虑;二是在控制作业总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学业内容在校内消化解决;再有就是加强家庭作业方面的研究。找到适合我国实际的家庭作业规律并进行推广是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劳动作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小学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体系的构建研究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作业
美国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之关系研究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