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涯彩虹理论在高中生涯辅导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2018-12-17

江苏教育 2018年80期
关键词:生涯彩虹课程设计

一、生涯彩虹理论简介

生涯是指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途径。美国心理学家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提出了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亦称为生涯彩虹理论。为了综合阐述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的相互影响,舒伯创造性地描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一生生涯的彩虹图,形象地展现了生涯发展的时空关系,更好地诠释了生涯的定义。

生涯彩虹理论有三个主要概念:

1.广度——横贯一生的彩虹。彩虹图的横向层面代表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彩虹的外层显示生涯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的年龄: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以及衰退期。

舒伯认为,除了整个生涯的发展要经历这五个阶段之外,各个阶段和角色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五阶段,由此形成“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循环发展模式。

2.空间——纵贯上下的彩虹。彩虹图的纵向层面代表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由一组职位和角色组成,各角色交互影响交织出个人独特的生涯类型。其中持家者角色可分出配偶(夫妻)、父母(家长)、祖父母三种角色,伴随着衰退期的到来,还会出现“退休者”角色。因此,舒伯认为人在一生当中至少扮演十种角色: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祖父母和退休者。这些生涯角色相互作用,一个角色的成功,特别是早期角色发展得好,将会为其他角色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3.深度——彩虹的阴影部分。深度层面即彩虹阴影部分的厚薄,代表对角色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适应生涯不同阶段发展任务的变化,生涯角色的投入程度也会随之此消彼长。要保持生涯彩虹的完整、连续和绚丽,需要综合考虑生涯目标、阶段任务、核心角色、个体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做到合理安排角色的投入程度,以求得生涯的和谐发展。如果在一个角色上投入过多的精力,没有平衡协调各角色的关系,会导致其他角色的失败。

生涯彩虹理论告诉我们,高中阶段正处于生涯探索的关键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适逢其时。生涯规划其实就是对生涯各角色和职位的计划与抉择,生涯辅导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和扮演生涯角色,实现生命的完整、丰富与精彩。

综上所述,生涯彩虹图的绘制就是生涯规划的功课,生涯彩虹理论本身就是可迁移应用的生涯辅导课程资源。生活广度呈现的生涯发展阶段,可应用于生涯阶段的探索中,作为生涯课程的基本流程,从宏观上帮助学生了解生涯所经历的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等阶段,并根据各阶段特点和任务确定核心角色;从微观上引导学生觉察每个生涯角色的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规律,设计每个阶段的角色成长任务。生涯空间的每个生涯角色可作为课程内容独立成章节,引导学生逐个审视澄清各生涯角色的出场次序,明确生涯各阶段的核心任务和核心角色,并结合生涯发展任务充实相关内容。生涯深度的概念则提醒学生兼顾和统筹安排生涯角色,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生涯主角和配角,使之主次分明、相映成趣。如此建构的生涯辅导课程方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自成系列又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可谓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兼具。

二、基于生涯彩虹理论的生涯辅导课程设计方案及其操作流程

1.课程预设的教学目标。

参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大领域,本课程设计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文化基础目标:了解生涯规划的意义,树立生涯规划意识;了解生涯彩虹理论的基本内容;能绘制并读懂生涯彩虹图,了解生涯发展的阶段及各生涯角色的意义与责任,确定当下所处的位置及核心角色,习得绘制生涯彩虹图的技巧。

社会参与目标:能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彩虹图,学会观察和倾听同伴的分享,并能对同伴的分享给予积极的回应,善于借助同伴的资源反思和完善自己的生涯角色,明确并承担生涯角色的社会责任。

自我发展目标:在课堂中习得利用彩虹图诊断生涯状况的能力,学会统筹安排、合理选择和规划的技能与方法,提高自我觉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能力,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2.课程内容框架及课时分配。

本课程设计方案题目为“描绘绚丽的生涯彩虹图”,课程设计沿着彩虹图呈现的生涯发展路径,带领学生逐个审视澄清生涯角色和整个生涯历程,在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生活规划方面,习得根据不同阶段的核心任务合理规划生涯角色和主动应对生涯挑战的能力。整个课程内容设计既契合生涯发展历程,又贴近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可让学生在课程中有亲近感和代入感,更能唤起学生经验的链接,提高其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其生命的品质。

课程方案共设计14个课题,1~9课题是对应彩虹图的生涯角色设计相应主题,10~14课题是针对生涯发展需要设计的扩展课题。总教学时间为18课时。目前我校生涯辅导课的周学时为1课时,按每学期20个教学周计算,扣除节假日和中段考等时间,18课时正好是一个学期能完成的生涯教育课时量。

具体课题内容、课时安排和设计意图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生涯彩虹理论的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设计一览表

3.课程实施流程。

舒伯认为人的行为方向受三种时间因素的影响:一是对过去成长痕迹的“审视”;二是对现状的“审视”;三是对未来可能发展的“展望”。生涯辅导课程的流程也应引导学生通过“审视”过去和澄清当下,寻找资源,确定目标,对未来做理性的抉择和合理的规划。

在本课程设计中,每一个生涯角色自成一个单元主题,根据每个生涯角色需要探索的内容的多寡各安排1~3个课时。课程实施的内容框架包括热身导入、主题活动、相关链接(推荐)和结束活动四个环节。(详见下页表2)

课堂形式主要采用团体辅导的互动式体验式活动教学,关注和唤醒学生的生涯经验,个体作业与小组讨论分享相结合,促进学以致用和经验的迁移,旨在提升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下面以第二课“如何为人子女”为例,呈现课堂教学流程。

表2 生涯教育课程实施流程一览表

第一步,热身导入。

美文导入:用冰莲花的文章《当时光精确到数字》导出亲子共处时间的有限与短暂,感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与遗憾,唤起学生对为人子女角色的思考。

头脑风暴:看到“子女”一词,你会想到什么,请用关键词描述之。把学生七嘴八舌报出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选出大家认同度较高的若干关键词,看看有什么发现。

第二步,主题活动——自我觉察和厘清子女角色责任。

请按1~10的等级,给对自己作为子女角色的满意度打分,很满意打10分,很不满意打1分。

请列出你认为子女这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并用红笔给你目前能做的事项打钩。

前后桌分享交流。讨论子女角色的核心任务是哪些。

邀请若干同学分享小组内交流所得。

老师回应并分享沈奇岚的《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片断,强调“给父母安全感,就是要让他们相信你有能力做正确的选择”。

第三步,相关链接:推荐电影、文章、图书等。

推荐十部关于亲子关系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跳出我天地》《阿甘正传》《奇迹男孩》《神秘巨星》《寻梦环游记》《伴你高飞》《神偷奶爸》《摔跤吧,爸爸》《美丽人生》。

推荐书目:[美]阿图·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美]威尔·施瓦尔贝《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第四步,结束活动。

小结回顾本课收获,请用1~3个词小结本课的收获。

反思与行动的建议。亲子关系是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是这世上最牢固的人际关系。我们为人子女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珍惜亲子共处的有限时间。以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想一想:在有限的亲子共处时间里,哪些是必须要做的事并要努力做好,以减少人生的遗憾。扪心自问:你从父母身上继承了什么最值得你骄傲的品质?你打算如何发扬光大并传递下去?

布置课后延伸作业,请于本周内做一件你列在为人子女行动清单中的事情,下周生涯课进行分享。

三、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课程实施过程要突出三个关键点:结合生涯彩虹理论进行知识普及和理论分享;创设情境促进生生互动和经验分享;教师的课堂回应要关注资源取向和进行积极赋义。

生涯彩虹图所呈现的生涯发展五个阶段——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可结合高中生当下扮演的生涯角色进行讲授。每个生涯角色的澄清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每个角色的核心任务、当下的核心角色和自己可作为的空间。课程内容要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任务适当进行拓展和充实。

指导学生画彩虹图时要特别强调两点:生涯发展包括发展阶段、生活空间以及生活方式等,通过彩虹图,可以帮助个体具体而清晰地了解不同角色是如何构建个人独特生涯类型的,角色的组合如何安排才能达到最佳的自我实现,要注意学生核心角色的部分与时机,这些信息是很好的自我觉察线索和进一步辅导的依据。

建议第一学期教学认识自我的内容,第二学期实施本课程方案,如此可保证一学年生涯辅导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猜你喜欢

生涯彩虹课程设计
我的教书生涯
吐槽退役生涯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