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题科学多考量 精益求精出佳品
——“超级全能生”2019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乙卷文言文命题实践及反思

2018-12-17安徽王杰成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乙卷前锋命题

安徽 王杰成

“‘超级全能生’2019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是一场有几十万考生参考的大型联考,考试的成绩以及相关数据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笔者有幸命制了这次联考语文乙卷的古诗文阅读和作文试题,并获得了较为详细的抽样数据分析报告。本文试对联考语文乙卷的文言文命题进行总结、反思,期望对今后的文言文模拟试题命制有所裨益。

联考语文乙卷的文言文阅读选取了《宋书·沈攸之传》的相关内容。原文一万字左右,需要命题老师大刀阔斧地删减,删减的原则是遵循“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沈攸之并非正史褒奖的人物,但传记中也有一些能体现正能量的美德嘉行,命题时剪裁下这些带有品格闪光点的文言语段,并且对文言材料进行恰当的修改与整合,删除生僻字词、晦涩难懂的文句,以满足高考命题考查“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要求;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重新组合材料,力求减少考生的阅读障碍。

在命题时,首先挑选待考查的文化常识类词语,因为符合高中生认知且有一定考查效度的文化常识类词语并不多见;再挑选翻译题与断句题,翻译题有考查常见实词、虚词以及特定句式的要求,语段中符合此类要求的句子并不太多;断句题要求人称有变化、情节有转换,也并不容易找到;剩下的文言材料作为设计分析概括题的依据——如此设计,是为了避免考试内容的重复出现、交叉重叠,以充分使用考试材料来完成文言文的考查任务,尽可能地提高考试的信度。下面将以从本次联考数据中选取的15 034份样本为参照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题号 满分 类型 平均得分 难度 区分度 参考样本数10 3 单选题 2.72 0.9083 0.2274 15 034 11 3 单选题 1.44 0.4814 0.2185 15 034 12 3 单选题 2.41 0.8036 0.3806 15 034 13 10 文言文阅读 5.46 0.5462 0.3216 15 034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10题和第12题难度太小,尽管区分度尚可;第11题和第13题难度适中,第13题区分度很好。这四道题给模拟卷命题带来哪些启示呢?(扫描文末二维码,可获取“超级全能生”2019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语文乙卷文言文试题)

一、干扰设在迷惑处

联考语文乙卷第10题是: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B.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C.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D.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错误项设计的是“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攸之内抚将士外”。这些错误项错误比较明显,对基础较好的学生缺少迷惑性。而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0题仅仅设计了两个错误项:“芝坐爽/下狱”“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两个错误项在三个选肢交错出现。细细研读这两个错误项就会发现,如果不联系具体语境,泛泛而读,那么这两个错误项看起来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迷惑性较大。

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一定得设计好干扰项,干扰项要实实在在地起到干扰的作用,要贴近考生的认知,能起到甄别、区分的作用。

第12题的错误项同样存在迷惑性不强的问题。联考卷设计的错误项是:

C.……后来听从母亲的劝降前来归附……

与之相对应的原文是“泰真既失母,乃自归”,这段文字浅易明了,确实不会成为考生理解的疑惑点或难点,除非是文言文基础较差的学生。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2题设计的错误项是“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所对应的原文是“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不得旋踵”是什么意思?估计会有许多考生疑惑不解,可能会根据“旋踵”来分析。其实,“旋踵”有两种意思,一是掉转脚跟,时间极短;二是转身,退缩、害怕。联系上一句“纠剔奸盗”可知,这里是不退缩、不害怕的意思。如果不对“旋踵”深加细究,就会认为“忙得无法分身”正确。

当然,并不是说命题时要同全国新课标卷(高考真题)亦步亦趋,而是要细细揣摩高考真题是如何科学、巧妙地设计干扰项的,以让学科素养较高的考生脱颖而出。

个人认为,在平时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上的认知误区,寻找文言文阅读上的易错点,命题时,在这些疑惑处设题,则针对性强,考查信度高。

二、尽量考查能力、素养

文化常识题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题型,目的是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联考语文乙卷的古代文化知识题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指人的别名。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帝王的自称。文中指前者。

C.蛮:先秦指非华夏民族,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泛称南方少数民族。

D.婚姻:指男娶女嫁过程,也就是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考查的词语“字”“孤”“蛮”“婚姻”都出现在文言文选段中,而且是常见的文化词语或现象,尤其是“字”与“孤”。看起来这是一道难度很小的题目,实际情况却是得分不高,难度较大。

问题出在“婚姻”这个词上。“婚姻”在文中的意思是“儿女亲家”,D项给出的意义却是“婚姻”这个词语的现代意义。其实,这个词语曾出现于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的课文《鸿门宴》里,“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高考语文试卷中有许多试题与教材紧密相联,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4题C项“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再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1(4)题“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文化常识试题中,“有司”“陛下”“礼部”“下车”“京师”“阙”“豪右”“顿首”都是课文中出现过的,并且“下车”“豪右”同时出现在课文《张衡传》中。由此可见,教材是高考试题命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实,“婚姻”一词的意义,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

及攻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沈没。仓曹参军崔灵凤女先适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谓曰:“当今军粮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与城内婚姻邪。”灵凤答曰:“乐广有言,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攸之欢然意解。

“仓曹参军”,顾名思义,与“米船”“军粮”相关。适,旧时称女子出嫁。这里指崔灵凤的女儿嫁给了柳世隆的儿子。“卿不以在意”是沈攸之责怪崔灵凤失职导致米船沉没,并推测原因,是与被攻打的郢城有“婚姻”这层关系。据此可以推断,“婚姻”与“女先适柳世隆子”相关,即“儿女亲家”。灵凤的回答也印证了推断的正确性,“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我怎么可能用五个儿子的性命来换一个女儿呢?”即不会在意城内女儿一家的安危。

不难发现,这道题考查“婚姻”,并非完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更多在于考查“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推断的能力。

再说说翻译题。这道题得分不高,难度适中,区分度大,应该说是一道质量较高的试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

(2)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第(1)题选用带有“廉蔺事”的语句,考生对此不陌生,可以由此及彼,推断后文句子的意义,这既与教材勾连,也是尝试训练考生由已有知识推断、生成新知识的技能,培养考生的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第(2)题难度较大,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如“收敛”“约勒”“多”等,而这些词语正是考生有效理解文言文的必备知识。

由此可见,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是命题的关键,把握得当,试题信度大。

[注]扫描上方二维码,可获取“超级全能生”2019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语文乙卷文言文试题。

猜你喜欢

乙卷前锋命题
2022年全国乙卷化学模拟试卷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乙卷)评析
勘误说明
破解高考词汇障碍之熟词生义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篮球的由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没有弱点的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