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江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调查

2018-12-15汤莉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规模经营流转规范

汤莉

摘 要: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实行规模化经营。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尚处于农户自发和流转无序的状态,笔者就开江县当前土地规模经营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自已见解。

关键词:规模经营;流转;机制;规范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层次推进,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以家庭为单元的小而分散零星的生产组织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土地规模化的要求,使农村的土地经营规模难以扩大,从而造成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土地产出效益较差,并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对开江县土地规模经营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以希对解决土地规模经营问题有所帮助。

一、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开江县有农业人口49.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4%。耕地总资源40.2万亩。开江县在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目前全县登记流转土地面积7.26万亩,涉及农户3.2万户,签订流转合同1.8万份,土地流转率达16%。通过调研发现,全县土地流转呈现如下特点:

1.土地流转规模受土地经营制度制约

我国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把集体土地分散承包给每个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农民,而在承包中由于级差地租的原因,每个或每家农户的承包地都零星分散的,以致于出现了一块田地由几户农户承包耕种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在一定土地范围内种植多种作物,即使作物种类相同,但品种不同,播种时间不同,管理措施不同,必然造成农业机械、设施、技术等现代化农业因素难以发挥作用,客观上无法形成规模经营。加之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国家又可凭借行政权力进行征用,农民害怕国家征地后,流转的土地得不到补偿,这就使得规模难以实现。同时当前社会保障不健全,农民在医保、养老、意外事故等方面无保障,农民只有把土地作为生存的最后一道屏障,即使他们脱离了农业生产,从事其它领域的工作,他们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放弃使用权,不同意土地流转。

2.流转方式多样化

从全县土地流转情况看,其流转方式多样化。一是转包。大部分外出务工家庭采取了这种方式,流转面积3.11万亩,占流转的49.94%。二是租赁,采取这种方式全县登记面积1.87万亩,占流转的29.87%。三是转让,登记面积0.61万亩,占流转的9.88%,四是其他,实现了由初期农户之间单一的季节性转包流转向目前的多种流转方式转变。

二、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亟待转变

一方面,部分干部存在怕麻烦的思想,不愿意引导农民进行土地合理流转,对土地合理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了解不多,担心因流转而失去承包权和收益,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轻易流转。基层政府对土地流转认识不一致,放任自流和过度干预两种倾向都不同程度存在,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有的存在畏难情绪而不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

2.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流转信息不畅通。

当前土地流转仍然主要依靠自发进行和行政推动,由于缺乏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必要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土地流转平台,供需双方流转信息很难实现有效对接,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沟通,流不出和转不进来的问题依然存在,土地难以集中成片流转民。

3.流转操作程序不规范

目前土地流转仍然是以转包和出租为主,因流转市场不完善,相当一部分流转还是处于自发阶段,通常以口头协议私下进行,既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又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4.随意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

盲目注重当前利益,有的借土地流转之名随意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基本农田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有的流转耕地未能落实相应的复耕措施,尤其是短期流转的土地,存在掠夺式经营现象。因种粮效益低,一些企业租地后基本不种粮,流转土地“非粮化”较普遍。

三、加快农村土地规模流转的建议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必将有更多的农民脱离土地、走出农村、跳出农业,农村土地流转势在必行。为了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上新台阶,进而推动开江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民,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直接关系农民和经营者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大局。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管理,推进全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依法有序开展。要搞好宣传引导,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流转。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田间道路及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为业主参加土地流转创造良好条件。

2.认清发展形势,引导土地流转。 目前开江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虽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各地土地流转呈健康发展态势,同时全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还有很大潜力,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开江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耕地弃耕撂荒现象客观存在,部分企业、业主将发展目光投入农村,愿意到农村寻找发展空间,经营农村土地,这使全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成为必然趋势。因此,要正确认识全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势,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3.创新流转模式,规范土地流转 一是推行“大户+农户”的土地租赁模式。通过引入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市场前景的项目,由经营大户作业主,向农民租赁土地,实施集约经营,农民获取稳定的土地租凭收入,并在业主租赁的土地上获取务工收入,实现农户、业主共羸的土地流轉新模式。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行“农合+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农民以承包土地为纽带,自愿联合组建以土地入股的专业合作社,统一选择产业项目、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市场营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三是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原材料基地,要推行“企业+农户”订单联合开发模式,以企业为龙头,农民出土地、出劳动力,企业出资金、出技术、出生产资料,农户按企业要求组织生产,生产的产品全部由企业按约定价。

4.转移农村劳动力,拉动土地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前提和关键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如果农村劳动力没有转移,片面强调土地的规模经营,会使相当多的农民因失去土地而陷入困境,容易引发农村社会动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一是广泛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发展和扩大民营企业,吸纳更多劳动力到企业务工;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城镇化建设;四是积极有序向城镇输送劳动力。

猜你喜欢

规模经营流转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湄潭土地改革实验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状况研究
甘肃农业规模经营个案解析、梯度划分与对策研究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论艺术品拍卖在艺术品流转中的作用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非上市公司库存股流转及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