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唱段《梦里常吟游子歌》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2018-12-15苏丹

参花(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演唱处理音乐分析

摘要:歌剧唱段《梦里常吟游子歌》选自歌剧《深宫欲海》,是一首男高音咏叹调。唱段旋律优美流畅、层次鲜明,充分表达了歌剧主人公公子伋盼望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内心独白,同时又展现了他心怀仇恨、忍辱负重的复杂心绪。悠扬的抒情线条和独白似的音乐行进构成了作品的主要旋律,看似音区不算太高的旋律行进蕴含了足够的戏剧能量,推动歌剧情节向前发展。本文通过对歌剧唱段《梦里常吟游子歌》音乐本体的分析,结合演唱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及声乐技巧的运用,对作品演唱技巧的运用和演唱风格的把握进行探析。

关键词:音乐分析 演唱处理 内心独白

《梦里常吟游子歌》选自歌剧《深宫欲海》,是剧中主人公公子伋的一首男高音咏叹调。歌剧《深宫欲海》的主要故事情节取材于《左传》,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卫宣公、卫宣公之子公子伋、宣姜之间的爱恨情仇。歌剧情节的大致脉络是,卫宣公通过计策纳儿媳宣姜为妻,十八年后公子伋即将继位之时,卫宣公的次子公子朔为了争夺王位,借自己生母宣姜与公子伋的旧情大做文章,最终公子朔夺取了王位。最终歌剧在公子伋自杀、卫宣公被气死、宣姜发疯,整个宫廷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的悲惨结局中落下帷幕。《梦里常吟游子歌》旋律悲切悠扬,真挚动人,将公子伋对故乡的眷念、对往日爱情的怀念、对父王的屈服与仇恨刻画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么一首咏叹调几乎将全剧的情感脉络和故事情节大致都交代清楚了。歌剧《深宫欲海》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歌剧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这首男高音咏叹调因其丰富鲜明的情感层次和优美悲切的旋律广为传唱。

一、歌剧唱段《梦里常吟游子歌》的音乐本体分析

从作品的曲式结构上来看,这是一首有前奏和尾声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声乐作品,前奏在密集的柱式和弦和八度级进的交替中行进,旋律的走向在上行级进与下行级进中交织进行,节奏型选择了急切的三连音与十六分音符,为人物复杂的思想情绪做了充分的铺垫。前奏的最后用上行级进的音阶引出了公子伋的吶喊。作品的呈示部是一个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A段是一个二句类,重复型、规整型、收拢性的乐段。B段是一个三句类,非方整性、收拢性乐段。中部是一个二句类,对比性、方整性、收拢性乐段。再现部是一个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A段是一个二句类,重复型、方整性、收拢性的乐段,B段是一个二句类,对比性、方整性、收拢性乐段。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的中部作者为了表达公子伋自述性的情感宣泄,在两个乐句之间加了一个扩充乐句(见谱例1)。

谱例1:

在中部和再现部之间有五小节的连接部,使人物思想情绪的转换显得更加自然(见谱例2)。

谱例2:

在作品的最后,有五小节的阻碍终止构成的尾声,将人物对故土依依不舍的思绪及收拾旧河山的坚定信念无限放大(见谱例3)。

谱例3:

从谱面上看,这首咏叹调的调式调性应该是一首降B大调的声乐作品,但是就如同它的曲式结构一样,作品的调式并不是那么一目了然,确切地说,这是一首旋律具有民族调式风格的声乐作品。呈示部A段的调式落在了C上,B段的调式落在了降B宫上;中部的调式在F徵上;再现部同呈示部一样,A、B两段的调式分别落在了C商和降B宫上。所以说,这是一首具有开放性的调式调性的声乐作品。

从作品旋律的行进上来看,呈示部的旋律主要是由如歌的悠扬旋律和急切的三连音构成的,既体现了公子伋对故土的无限思念,又描绘了他浪迹天涯不能回归家乡的焦急心绪。A、B两段的旋律各具特点,但是在织体节奏上大致相通,以平行的低声部材料为联系,保证了呈示部整体的稳定特性。在这一部分大段的悠扬旋律几乎都选用了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来烘托氛围,给人一种紧拉慢唱的感觉。中部的旋律选用了连续级进的新材料,以二八节奏加少许的连音来塑造公子伋对自己悲惨命运的内心独白,形成了带有诉说性风格的乐段(见谱例4)。再现部的规模与呈示部一致,旋律线条的选用也几乎是呈示部的再现,构成了整个作品的稳定性的特征。但是再现部大段的悠扬旋律选用了更有紧张感的三连音作为伴奏织体,将人物激动复杂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谱例4:

二、歌剧唱段《梦里常吟游子歌》演唱技巧的把握

这首作品在公子伋仰天长啸似的呐喊中开始,虽然是一首充满悲情色彩的声乐作品,但是作品更多地表达了公子伋夹杂在爱人、父王、国家之间的复杂心绪。唱段的旋律既有大段的如歌抒情,也有朗诵似的级进,还有对命运抗争的呐喊,情绪的不断转换使得这首音区看似不高的男高音咏叹调,在演唱中的技巧把握上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首先,作品在九小节强烈的柱式和弦的同音反复与级进中开始,作品还没有开始演唱,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级进已经为主人公积攒了巨大的能量等待释放。第一句的演唱必须将人物对命运呐喊的气势演唱出来,但是面对“家乡的明月”和“故国的星宿”,这种情绪的释放还要伴随着对故土的思念与不舍,情绪的控制还必须收放自如,不能过于猛烈。所以对演唱者的气息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演唱者的气息不仅要有爆发力,还要在爆发的同时有很好的控制力,不至于因为用力过猛而导致气息上提。由于作品中有大量悠扬的抒情和三连音交织行进的旋律,时快时慢的速度和时紧时密的节奏,使歌者在速率控制方面会不稳。所以气息的稳定与娴熟的控制要贯彻作品演唱的始终。

其次,在作品的中部,公子伋向人诉说了他18年来的悲惨经历,伴奏音型也选用了左右手交替的柱式和弦。看似有点絮絮叨叨的吟诵,力度不能太大,但是声音和情绪又要交代得很清晰。这时饱满的气息和强有力的发声点要甩出干脆利落的音头,把每一个母音干净利落地交代到位。由于情绪的哀伤与无助,演唱者在演唱这一部分时,容易随着情绪的低落导致演唱状态的不稳定。所以,在演唱同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打开的状态和声音位置的统一。

最后,作品的中部和再现部之间那五小节的连接乐段,是整个唱段情感宣泄的高潮,随着情绪的高涨和音区的上升,气息控制的支点一定要随着音区的逐渐上扬而逐渐往下放。在作品的再现部有着比呈示部更加强烈的情感宣泄,由于这一段是连接部情绪的延续,演唱的速度会加快,人物的情绪也会显得更加急切。演唱时声音的位置要全部甩到头腔上,这样既合理地表达了情绪又不会因为胸腔挂得太多而显得过于拖沓。从作品的中部到结束,唱段的情绪转换既丰富又一气呵成,音区的不断升高和情绪的不断升华,要求歌者有相当平滑的高声区换声功力与稳健的气息支持。

三、歌剧唱段《梦里常吟游子歌》人物情感的塑造

《梦里常吟游子歌》是这部歌剧中非常重要的唱段,几乎是全剧剧情的一个缩影。唱段的情感内涵十分丰富,戏剧性冲突也非常丰满,不仅表达了公子伋悲惨的内心独白,也充分体现了他矛盾重重的心理。

首先,要通过歌剧剧情的脉络发展了解公子伋在演唱这首作品时矛盾重重的心理特征。为了躲避迫害要离开故土,为了伦理纲常又不愿违背父王命令的矛盾心理;思恋往日爱人又要对父王屈服的矛盾心理;幻想报复又必须向命运低头的复杂心情。所以,在这首作品的演唱中不仅是悲惨的内心独白和对故土的思念,还要塑造出更深层次的戏剧冲突来丰满人物性格。

其次,要根据作品的音乐行进来传递人物的情感宣泄。在作品的呈示部,要将远离家乡的悲愤和不舍夹杂在一起,音乐行进中的节奏变化很好地映衬了这两种复杂的内心活动。在作品的中部,不仅要唱出公子伋对命运的控诉,更要展现出他内心的不甘。最后通过情绪的不断叠加,充分展现出一位王位继承人对命运的抗争和远大的抱负。

最后,要把握细节,注意作曲家特殊的處理。如作品中部的三小节的扩充乐段,演唱时要将公子伋内心的无奈思绪尽可能地放大。还有在唱段最后的尾声部分,作曲家用一个五小节的阻碍终止结束了全曲。在演唱时既要用强音展现出公子伋的坚定信念,也要用眼神看见“收拾旧山河”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王树元.美在综合中,丽葩又一支——浅谈歌剧《深宫欲海》[J].戏剧报,1987(02).

[2]万苇舟.说说《深宫欲海》——艺术节歌剧观摩小记[J].人民音乐,1987(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贵州省级重点支持学科“音乐学” 黔学位合字ZDXK〔2016〕15号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苏丹,男,硕士研究生,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研究)(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演唱处理音乐分析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