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播剧《延禧攻略》让清宫文化回归历史美学

2018-12-15叶瘦瘦瘦瘦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5期
关键词:延禧攻略于正璎珞

叶瘦瘦瘦瘦

近期,一部讲述清朝乾隆年间的宫斗剧《延禧攻略》横冲出世,霸占各大热搜头条,这部一开始并没有被怎么看好的宫斗剧一经播出便好评如潮。

而一直被吐槽“于妈出品,必是雷剧” 、“故事雷人、情节夸张、演唱用力过猛”的著名编剧于正(于妈)也凭借此剧着实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之前对于于正出品的剧不买账的网友纷纷表示被《延禧攻略》圈粉。

这部剧讲述了清朝宫女魏璎珞在富察皇后的帮助下步步成长,并且与乾隆相知相许共渡难关,成为襄助乾隆盛世的令贵妃的故事,全方位展示了令妃辉煌的一生。

《延禧攻略》太好看了,强烈打call 完全停不下来。“于妈这是要翻身了,延禧攻略真的太好看了,每个角色都好喜欢,以暴制暴魏璎珞,鉴婊达人乾小隆,白月光皇后,傲娇害羞小傅恒,想一口气追完啊,更新速度赶不上追剧的速度,好喜欢好喜欢!”这是微博上《延禧攻略》掀起讨论潮的诸多留言一瞥,反映出网友对这部剧的意外与喜爱。

《延禧攻略》为何这么火?

作为于正多年后回归清宫题材的匠心之作,《延禧攻略》这次真的不一样!

剧情反套路

女主黑莲花人设

手撕心机婊

不同于其他同题材影视剧中女主白莲花、傻白甜等人设,《延禧攻略》女主魏璎珞从进宫那一刻开始就非常清晰自己的目的,在困难时勇敢、机智地化解,向下对付得了秀女,向上搞得定皇上贵妃,让人耳目一新。

反套路的剧情+考究的细节+在线的演技,《延禧攻略》的高水准制作让疲软已久的清宫剧重新复燃,引领了一波追剧高潮。

于正匠心创作

弘扬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以清朝历史为题材的清宫剧兴起,随之刮起的一阵阵戏说风、穿越风和宫斗风,但是这些剧大多以华美亮丽的视觉效果、美女扎堆争宠,而遵循历史,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传统美学却被忽视。

在市场秉持“电视剧不是历史,无需较真”的氛围下,关注社会议题、更具社会责任感、“寓教于乐”成为于正作品的新标准。

在《延禧攻略》中于正很好地将“升级打怪”和传承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相结合,剑走偏锋收获惊喜。

“整部戏,戏在文化里,文化在戏里。让观众可以看到更多,这是我想传达给观众的。匠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期许和期待,保护和传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通过影视剧这个形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觉得最应该值得做的一件事!”于正说道。

该剧中融入昆曲、刺绣、打铁花、缂丝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成为古装剧中的楷模。

无论是前期剧情中多次提到的刺绣工艺,还是贵妃向皇上进献的王羲之书法《快雪时晴帖》,亦或是剧中多次出现的昆曲片段,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对于“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的昆曲,于正力求在剧中多有体现,高贵妃一身雍容装扮,上演如怨如慕的柔婉曲调。

而预告片中打铁花一段,尤其让人印象深刻。打铁花是流传于晋豫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鼎盛于明清时期,已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勺铁水倾倒城墙,千万花火绽放璀璨,该剧特意将这震撼壮观的非遗文化场面展现于观众面前。相信播出的时候,必将极大地激发年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直以来,于正监制的剧都带有鲜明的“于正美学”特色,之前都是以标志性的辣眼审美独步电视行业。

而在《延禧攻略》中,传统的于正美学消失不见,它摒弃了大红大紫、饱和度高、色彩鲜艳、撞色搭配等“辣眼睛”于正美学标配,反而转向了低饱和度、多使用冷色调、以营造复古做旧感的全新风格。

除了色彩美学上符合古装宫廷剧的特征,剧组在服化道上也力争还原满清历史,做到文化与历史相融合。

据悉,为了做到真实地呈现乾隆年间的民俗风貌和吃穿用度,《延禧攻略》用了5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前期筹备,不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实地探访了江浙一带做传统手工艺的民间艺人,并参观考察了诸多博物馆,以全方面深入了解当时的服化道风貌,尽量做到还原历史,弘扬满清文化。

宫廷画师郎世宁为令妃魏璎珞所作的画像,峨眉淡扫、一耳戴三钳等满洲妇女的装饰,在《延禧攻略》的后宫嫔妃梳化中得到延用。魏璎珞刚入宫时的一耳一坠,则因其正黄旗满洲包衣的出身,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习俗为“联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后来魏璎珞被乾隆抬入镶黄旗满洲才改为一耳戴三钳。

服装方面来说相当考究,每一件都像是从博物馆中拿出来的,从上到皇帝皇后、下到宫女太监的服装都精心制作、贴合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款式,尤其在一些细节上,比如衣服上的刺绣,细分为手推绣、珠绣、磐金绣、打籽绣等,全都精心呈献。而锦州满族民间刺绣艺术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妆发道具方面来说,《延禧攻略》中满族女子“一耳戴三钳”的经典穿戴法、乾隆年间具有代表性的发式“两把头”等都高度呈现了历史,相比于其他清宮剧的错误穿戴立马让人感觉到用心。

与当代剧相比,古装剧会要求整个剧作有更高的传统文化旨趣,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在对文化价值的把握方面,《延禧攻略》似乎花了更多心思。不仅在审美上提高了档次,诠释了新历史美学,也充分向观众展示了清宫历史,做到了寓教于乐。

打磨细节,推敲历史与故事的勾连、文化与艺术的相融,《延禧攻略》试图呈现一幅清朝宫廷画卷、一副清朝文化缩略图。面对口味日渐挑剔的观众,唯有以敏锐的嗅觉感受时代的气息和文化的肌理,古装剧才不会沦为空中楼阁、虚晃一物。

《延禧攻略》重视对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刻画,一方面可以保证对历史和文化的忠诚,另一方面,也开拓出古装剧彰显内涵的另一条路径。借由影像记录与重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途径,文化价值观的注入能够为剧作增添一层文化质感。

猜你喜欢

延禧攻略于正璎珞
离婚吧,霍先生
离婚吧,霍先生
璎珞:聚八方珍宝,饰流光仙裳
于正新剧《盛唐攻略》改名《大唐女儿行》
《延禧攻略》爆红背后:进击的“于正成功学”
《延禧攻略》于正要靠“黑莲花”洗白? 还是逃不过下饭剧的命运
《延禧攻略》开播发布会 聂远揭佘诗曼“心机”
一串红璎珞
于正新剧《延禧攻略》开机
于正抄袭在美国会怎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