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关系研究

2018-12-13刘龚逸彭瑶瑶马芳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贸易一带一路

刘龚逸 彭瑶瑶 马芳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使我对外贸易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在为我国与中亚五国加强贸易合作提供了充分有利条件的同时,也使陕西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挑战。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关系发展的特点,结合我国与中亚五国间的相关贸易数据,从互补性等角度分析我国在贸易关系中的优势,并对未来陕西省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关系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亚国家;贸易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与中亚五国具有地缘优势,双方在经贸合作方面有巨大的合作空间。而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心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力推动与中亚五国在能源、资源交易、农产品等领域进行交流合作,以此带动双方贸易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二、我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发展的特点

陕西省与中亚五国在贸易规模及内容方面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贸易总体规模不断上升,合作渐有起色

近年来,从整体上看,陕西省与中亚五国的贸易规模有较大幅度上升。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GDP之和预测为12.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6.0%;对外贸易总额为71885.5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1.7%,该数据相比2015年降低0.4%。其中,中亚5国的GDP占沿线国家比重1.9%,占全球比重0.3%,贸易占沿线国家贸易份额1.4%,占全球份额0.3%;西亚北非19国的GDP占沿线国家比重30.4%,贸易占沿线国家贸易份额25.8%,占全球份额5.6%。此外,中国与中亚各国双边贸易水平也稳步提升。如今,中国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第一大棉花买家、第一大电信设备和土壤改良设备供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

2、资源能源型产品为进口主力

从进口角度看,我国自中亚进口额最高的产品为“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等”,达71.5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9.2%;其次为无机化学品、铜及其制品,进口额分别达13.5亿美元、10.9亿美元,占比为11.1%、9.0%。在中国自中亚进口额排名前8的产品中,塑料及其制品异军突起,较2015年增长了26倍;“矿砂、矿渣及矿灰”、钢铁、铜及其制品也出现增长,增速分别为74.7%、54.9%、11.5%;其他产品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盐、硫磺、石料、水泥等”下降最明显,降幅为60.4%;棉花下降35.8%。

3、贸易总额增长稳定性较差

在全球贸易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的贸易波动也较大,有增有降,以降为主。中亚、西亚北非地区降幅较大,分别为13.3%、7.9%,仅次于东亚地区。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来看,西亚北非地区是我国开展“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的主要区域之一。2016年,中国与西亚北非(北非仅涉及埃及)地区,贸易总额为2152.0亿美元,占比22.6%,仅次于东南亚地区。从出口额来看,2016年我国向西亚北非地区出口额达1259.1亿美元,占比为21.4%,较上年下降11.5%;而向中亚出口达179.7亿美元,增长2.3%。从进口额来看,2016年我国向西亚北非地区进口额为892.9亿美元,占比为24.4%,下降15.7%;向中亚地区进口额为120.7亿美元,较上年有所下降。

4、贸易发展程度较低

2010年-2014年,从总体上看,陕西对中亚五国贸易比例有所上升,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国家之间比重有一定波动。五年间,陕西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商品额占其全国贸易总额的比重,由4.9%提高到25.6%;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比例由29.7%降低到20.6%;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由2.1%提高到9.4%;从塔吉克斯坦进口比例由1.4%上升到63.2%;土库曼斯坦比例由37.4%下降到34.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陕西省对中亚五国的总体贸易开发度仍然很低,面对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充满发展机会的中亚五国地区,陕西省正面临重大战略机遇。

5、陕西省政府抓住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新举措

西安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规划》,提出了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建议,并采取积极的行动,例如,成功召开经济带城市圆桌会议,与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斯坦)和马雷(土库曼斯坦)等城市建立友好城市,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运行“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过境免签政策实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各项措施体现了陕西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继续深化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开启了踏上陕西省经济贸易发展的新的历史征程。

三、我国与中亚五国开展贸易的有利条件

1、地缘优势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地缘互补性是双方扩大贸易规模的重要动力。中亚五国毗邻中国,两国在贸易方面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处于亚洲和欧洲边缘,在欧亚大陆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是阻碍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的最大因素。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太平洋到大西洋和印度洋可以实现中亚的运输路线后,旅行时间可以大大减少。这反过来大大降低了彼此贸易之间的运输成本,并最终促进了双方之间的贸易。这表明中亚五国的地理位置具有很大的优势,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中心城市,交通网络体系逐步成熟,依托西安港务区、西安北站、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枢纽,基本实现了铁路,公路,航空三维联动,全面提升了欧亚大陆桥在陕西的交通辐射能力。

2、资源条件

资源优势是中国与中亚五国紧密贸易合作的物质基础。中亚五国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储量,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能源资源。这个巨大的能源市场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并未发展,因此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例如,在哈萨克斯坦,该国有3000多个探明矿区,并且这些矿区被评估为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它可以为哈萨克斯坦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而陕西省西咸新区成立伊始,便以建立大西北重要的能源金融中心为发展目标。借此,陕西可以向中亚运送资金、技術和管理知识,与中亚国家在自然资源方面建立密切的贸易合作,互利共赢。

3、贸易互补性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互补性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目前情况看,中亚五国在轻工产品生产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陕西可以弥补中亚国家这一缺陷。经过“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国家建设,陕西工业体系日益完善,具有诸多科研基地和生产基地,可以向中亚出口轻工及其他制成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陕西与中亚形成的贸易互补关系,是未来几年双方合作关系的关键。除轻工产品外,双方的贸易互补性也体现在自然资源上。中亚五国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石油、天然气等产品产量丰富。陕西技术较好,可从中亚进口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深加工后再进行出口。这种贸易合作恰恰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4、政治环境优势

目前中国和中亚五国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制定了若干双边或多边安全协定,包括《中哈共同联合宣言》、《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中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等。稳定的政治形势是进一步加强双方贸易信任的首要条件。近年来中国和中亚五国为稳定区域政局做出了贡献。良好的政治局势为贸易往来创造安全的贸易环境和条件。

四、对我国政策建议

1、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扩大双边经贸关系

中国对中亚国家出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械运输设备,对中亚国家的进口主要集中于石油、天然气、原材料制品等。这一方面与我国仍以加工制造出口为主的经济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亚国家燃料等资源丰富有关,但是,这种双边贸易结构也造成了双边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加剧的可能性。改善这种贸易结构可以利用“丝绸基金”和亚投行等金融机构资金,加强对中亚国家在初级产品,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投资力度,向中亚转移我国过剩产能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增加设备和制造技术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向中亚的出口。这些措施可增强双边经贸关系,增加我国在中亚地区影响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保障,改善双边贸易结构,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平衡,减少双边贸易摩擦。

2、积极建设自由贸易区,促进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

中国与中亚资源互补性高,合作基础良好,建立中国与中亚国家自贸区将不仅降低双方关税水平,促进双方货物贸易发展,提升双方在投资、旅游、娱乐文化、医疗等服务贸易便利,此外,它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并提高两家公司的资源配置效率。基于此,中国应该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积极推动在中国和中亚建立自由贸易区。同时,建立海外经贸合作园也是扩大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途径。中国在俄罗斯、越南、柬埔寨、尼日利亚、埃及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经贸合作区或工业园区。积累了建立贸易合作园区的经验教训,可积极协商与中亚国家一起在其境内建立贸易合作园区,促进中国在中亚的投资和共同发展。

3、充分发挥中国现有比较优势,打造“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产业链

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一带一路”贸易关系可以看出,中国的出口和中亚国家有较好的贸易互补性。贸易发展的广阔前景就是基于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扩大中国出口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过去的沿海开放扩大至全线开放。从进口角度看,中国对资源加工、农产品和特殊消费品的进口需求将继续增加。中亚、西亚、俄罗斯等地区具有能源优势,双方潜力巨大。具体而言,中国应加强中亚能源开采和加工、原材料、机械和农业等领域的经贸合作。我们将增加对南亚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强与中欧和东欧的机械、金融和农业的产业内贸易和双向投资。

【参考文献】

[1] 孙林霞,王俊杰.丝路战略背景下陕西与中亚五国贸易互补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3)115-117.

[2] 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98-605.

[3] 桑百川,杨立卓.拓展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关系[J].经济问题,2015(8).

[4] 刘华芹,李钢.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战略与基本架构[J].国际贸易,2014(3)4-10.

[5] 胡鞍鋼,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途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10.

[6] 杨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下陕西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11)13-14.

[7] 许晶,查菲,谷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陕西对外贸易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6(21)24-25.

【作者简介】

刘龚逸(1996.11—)女,山西长治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在读.

彭瑶瑶(1996.4—)女,江苏连云港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在读.

马 芳(1984.1—)女,山东威海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贸易一带一路
中国企业对中亚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量化评估分析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