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学生自主教学与POA的结合

2018-12-13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驱动师生

王 静

(西北师范大学 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理论体系是文秋芳教授和教育界专家们经历了10余年时光,从最早的“输出驱动假设”[1],经过“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2],最后被正式命名为POA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POA的理论体系2015年提出,并于2017年进行了调整和重新解释,在教学理念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以评促学”的教学假设,将教学流程中的教师的“中介”作用调整为“主导”作用,且将原来的教学流程的顺序进行了重新解读,“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不再是先后关系,而是“相互联系,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单元教学包含三个阶段的若干循环,每个阶段内部又包括若干子活动”[3]。这些调整与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和发现是一致的,尤其是教学流程中三个阶段的相互联系、多次循环和相互包含的关系。调整后的POA理论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POA的理论体系

以调整后的POA理论体系为指导,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教学、师生合作评价[4]等方式与POA教学流程相结合,摸索了一套适用于POA为指导的通用英语教材读写课程的教学模式。在此,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单元的Passage A部分为例阐释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POA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

二、产出导向法的读写课程教学模式

POA提倡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促学。在设计读写课教学模式时,笔者以这四个假设为指导设计并实践了以下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该模式主要包括“教师主导作用”贯穿始终的、多次循环、相互联系和包含的三大教学环节,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产出评价”环节,以及在输入促成和产出评价环节中起“促学”作用的“师生合作评价”。下面将对教师主导作用、三大教学环节和师生合作评价进行阐述。

图2 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模式

(一) 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为引领、设计和支架等作用[4]。

1.引领作用

教师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完成单元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只是通过让学生集思广益、激活已有语言知识之后再进行产出任务的练习,而是在学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提供恰当的输入材料,作为专家引领的手段,帮助学生有效拓展现有知识与语言体系[5]。二是适时调控课堂,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按照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任务要求、教学进度安排,顺利有效地完成产出任务。

2.设计作用

教师的设计作用体现在对本单元各教学环节,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产出评价”等环节的设计。“输出驱动”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对驱动任务和产出任务的设计。教师需“确定恰当的产出目标和与之相匹配的产出任务”“围绕目标和任务设计‘产出’场景”[5],明确驱动任务和单元任务的联系与差别,确定任务的形式(个人任务或小组任务)、任务的难度、任务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契合度、以及任务的工具性目标和人文性目标等。“输入促成”环节中需要设计“输入材料”的输入方式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本课程是以“读”为主,“听”和“看”为辅的方式进行材料输入。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教学来进行,学生通过选择性学习完成输入和产出过程。在“产出评价”环节,教师需要设计好师生合作评价的实施步骤,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出任务形式(书面或口头形式)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课程是读写课程,但是在设计任务时,不只有书面产出任务,偶尔还有口头产出任务,作为书面任务的延伸和补充,以便丰富任务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写作水平。在完成口头任务之前,学生需要先形成书面产出,再转为口头产出成果。

3.支架作用

教师的支架作用主要指在学生完成单元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给予的协助与指导,包括根据学生水平设计并分解任务,降低任务难度,以及从内容、语言和结构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6]。支架作用还包括在其他教学环节中教师提供的“促学”帮助,如在驱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学生产出的评价和提示等。

(二)驱动

在输出驱动环节中,教师采用驱动任务制造学生“饥饿状态”[5],进而提出本单元的产出任务。驱动任务与单元任务相关(图2中的“S”曲线表示驱动任务和单元任务的相关性)、但比单元任务简单,让学生在尝试产出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任务的挑战性,又有信心完成此项任务;既能意识到自己语言知识的不足,又有欲望进一步学习。单元任务是实现单元教学工具性目标和人文性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在驱动任务的基础上设计的更有难度、更有深度,并且与教学目标高度契合的产出任务。驱动任务和单元任务在形式上,可以是口语表达任务也可以是书面写作任务。对于读写课程来说,考虑到教学时间和教学目的的因素,驱动任务多采用口头任务,而单元任务的形式则以书面任务为主,口头任务为辅。完成此类口头任务需要学生凭借书面产出的辅助才能实现,因此,是书面任务的延伸。在对《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单元的Passage A部分的教学中,驱动任务采用口语形式,而单元任务采用了书面写作形式,以下是本部分的驱动环节设计。

Passage A部分的主题是Dream,因此,教师以Dream为单元主题,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口头任务:(1)What is your dream? (2)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difficulty in realizing your dream? 这些任务与即将输入的阅读材料和需要学生完成的单元产出任务相关,并且由易到难,逐渐挑战学生的英语能力,引出“饥饿状态”。

在学生尝试完成口头驱动任务之后,教师提出了本单元的产出任务:以Dream为题,自拟副标题,撰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20至180之间。作文内容至少需包含以下三点:(1)What is your dream? (2)Do you think our dreams don’t have to be grand to be great? (3)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difficulty in realizing your dream? 这三个问题均与输入材料的内容相关,且第(1)(3)两项与驱动任务重合,以便通过完成单元任务来解决学生在完成驱动任务时所产生的“饥饿感”。第(2)项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梦想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是不是只有伟大的梦想才有意义?”这种设计的目的是,要使单元任务不但能满足语言知识学习的工具性目标,还能满足达成人文性目标的要求,如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树立正确的“梦想观”等。同时,通过将产出任务分解成三个必需的子任务,使得写作任务的难度降低,并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思路,也为在“输入促成”环节中,选择性地学习输入材料提供了方向,明确了学习目标和重点。

本环节中出现了一次小的“驱动-促成-评价”相互联系的促学过程。教师提出驱动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尝试性产出,并通过对学生口语产出的评价和提示,帮助学生重组语言产出,起到以评促学的作用。此处的产出评价是对驱动环节口头任务的评价,而不是对单元写作任务的评价。评价形式以“教师”评价为主,而非“师生合作评价”为主,因此图2中用虚线表示“师生合作评价”与“输出驱动”之间的关系。

(三)促成与评价

这里的促成与评价是针对单元写作产出任务进行的。因为输入促成与产出评价两个环节在促成语言产出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包含的,所以本文将二者合在一起进行阐释。

1.输入促成

本环节需根据课程内容和课时情况,采用以“读”课文为主,“听”和“看”为辅的方式进行材料输入。根据不同单元的内容和课时分配,可以只采用“读”的方式进行输入;也可以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入课外的且与单元任务相关的视听材料作为补充。

本文以“读”为例进行阐释。在“输入促成”过程中,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教学和师生合作评价相结合,解决学生在理解词汇、句法和篇章大意方面的困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输入材料掌握文章内容,通过对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的选择性深层加工掌握有用的语言形式,为写作产出做准备。

(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发生在输入学习和产出练习两个阶段。输入学习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布置并解释完本单元写作产出任务之后,先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阅读文章,掌握文章大意,找出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内容信息,以及在阅读当中遇到的小组成员都无法解决的词汇、语法和篇章理解等问题。对于需要选择性学习的语言知识,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语法书等方式,学习和分析其在文章中的用法,并准备向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讲解。对于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涉及选择性学习的重点内容和课文辅助理解性的内容两方面,则由小组成员在自主教学环节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产出练习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输入”环节结束后,学生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产出练习。通过小组成员互相讨论、相互纠正,来提高产出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在此环节,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即时评价和指导。

(2)学生自主教学。学生自主教学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将选择性学习的内容通过讲授的方式分享给全班同学。讲授小组和讲授者由教师随机选择。讲授者将需要深度学习的段落、词汇和语法进行意义解释、用法分析和翻译,并提出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小组提出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外的课文内容,因为整篇文章是有逻辑性的,若此类课文辅助理解性的内容出现阅读困难,就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全文或者选择性学习内容的理解。因此,学生的问题以选择性学习内容为主,非选择性学习内容为辅。在自主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其他组的学生以“师生合作评价”的方式,一同对讲授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引导来解决这些困难。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降低完成写作任务的难度。自主教学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和文章内容,进行写作产出练习,练习要求将在下文“师生合作评价”部分提及。

2.产出评价

本模式的“产出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驱动任务产出成果的评价,评价手段以“教师”评价为主;二是对学生单元任务的产出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手段主要采用“师生合作评价”。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搭建“支架”,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需要说明的是“产出评价”不包括在“学生自主教学”过程中对讲授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的“评价”。虽然后者也采用了“师生合作评价”的方式,但是两者评价的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语言产出,后者的对象是学习效果。下面对“师生合作评价”在本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3.师生合作评价

“以评促学”假设以“师生合作评价”为实现手段[3],主要是指在促成环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学生自主教学和单元任务产出成果进行的评价。自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评价已在本文“学生自主教学”部分中谈及,这里只阐述对单元任务的产出成果进行的“师生合作评价”过程。

在学生自主教学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和文章内容,进行写作产出练习。要求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撰写,然后师生共同商榷评价标准,各组之间进行互评,在相互点评时学生须说出以下两点内容:(1)你们小组认为这篇作文的优点是什么?(2)你们小组认为这篇作文的缺点是什么?然后由教师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评价和纠正;返还小组材料书面产出,由学生进行修改;课后,每个人按照单元任务要求撰写一篇作文;课上交给教师,教师随机抽取三篇文章进行批阅,并与学生共同评价,找出共性问题进行讲解;之后,返还作文,学生再次修改,并提交“批改网”进行批阅。

4.促成与评价环节教学实例

以完成第三个子任务为例,即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difficulty in realizing your dream? 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在阅读文章时,发现课文中的第三段讲述的是关于在追逐梦想时遇到困难该如何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段是小组学生选择性深度学习的对象之一,需要精读,不但要掌握段落大意,还要找出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内容信息,并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相互助学,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语言点的用法,要分析复杂结构的成分和成分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将深度学习的内容为己所用做准备。以文中出现的aspiration, just because...doesn’t mean...等结构为例,对于aspiration,学生要知道它的词性、意义和在句子中可以充当的成分,并在讲授过程中给出自己写的例句。对于just because...doesn’t mean...结构,学生要能理解它的句法结构和用法,并写出例句。以上语言知识学生需要讲授给其他组同学。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基本解决了本段内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并向全班同学讲授这一段。讲授过程中如出现错误或者讲解者提出阅读文章时遇到的困难,则由教师先询问其他组的同学是否能够纠正错误或者帮助解决困难,如果其他同学也不能解决,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分析解决问题。例如课文中出现的这句话,“Just because I believe I can do something doesn’t mean there won’t be any problems.” 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根据次序翻译出意思,但是分析不出其主要结构,所以在造句的时候出现了像“just because pass the exam doesn’t mean you are a good college student.”这样的句子。从结构上来看,学生没有掌握“just because”引导的是一个主语从句,从句必须有自己的主语这一结构特点。对此,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文中的原句成分,对比错句的结构,引导学生将丢失的主语“you”加入。

按照此教学流程完成对文章的自主教学和问题解答之后,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产出练习。产出练习过程和对于单元产出任务的合作评价方式已在上文“小组合作学习”部分和“师生合作评价”部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三、结束语

本次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将“产出导向法”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教学、师生合作评价等手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展示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满意的反馈,初步印证了此模式的可行性。笔者的教学实验时间跨度为一学期,在国内某独立院校一个新生班进行,学生的高考平均分为94.5分,标准差为9.7分。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配合完成合作学习、自主教学和师生合作评价等环节。相信对于英语水平相当或者更好的班级来说,采用此模式也具有可行性。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笔者的教学设计还不够成熟,尚有待改进。由于实验时间短,受试单一,可能有不少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需要扩大实验受试范围、延长研究时间,以期不断完善产出导向法的读写课程课堂模式。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驱动师生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在808DA上使用WIFI进行驱动数据同步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