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不孕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应用研究

2018-12-12何凌云陈国勇谢江美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不孕症

何凌云 陈国勇 谢江美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不孕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接的358例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79例)、对照组(17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结果:试验组妊娠率54.7%,高于对照组的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1.6%,高于对照组的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焦虑评分(17.21±3.18)分,低于对照组的(27.45±1.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抑郁评分(16.71±2.92)分,低于对照组的(27.84±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焦虑、抑郁、人际敏感、强迫症状心理状况依次为(1.71±0.35)、(1.85±0.32)、(1.63±0.22)、(1.91±0.43)分,低于对照组的(3.22±1.08)、(2.96±1.13)、(2.54±0.87)、(2.84±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不孕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不孕症; 受孕率;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6.06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6-0-03

不孕症主要是同居两年以上,并有正常的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未怀孕者,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下,不孕患者受到极大的心理压力,基于此,需要对不孕患者的心理状况展开深入的研究和调查[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学者和专家就不孕症女性的心理状况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不孕家庭中女性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大,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就需要相对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来缓解患者的情绪,讲解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存性,强化治疗效果。本次旨在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不孕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58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入选标准:符合女性不孕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意识清醒患者。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病变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肿瘤疾病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年龄22~41岁,平均(31.50±6.25)岁,结婚时间1~15年,平均(7.5±6.2)年;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30.50±7.25)岁,結婚时间2~18年,平均(9.5±8.2)年。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应体征检查,病情确诊后,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常规心理护理,引导患者缓解不良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传,对不孕症的疾病知识进行普及,为患者营造轻松的就医环境等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密切的医患关系:不孕症的诊治过程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紧密合作过程。调查结果显示,女性不孕症患者对事物的敏感性高于其他妇科疾病女性,要求首先要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陈述,鼓励她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对有难以启齿隐私的患者更应详加诱导。通过交谈问诊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障碍,准确把握,以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和陌生感,从而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2]。(2)健康教育宣传:定期进行不孕症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利用视频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患者传授相关的生殖技术和不孕症的相关知识,重点强调心理对受孕成功的影响,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治疗的方案及治疗期间应注意的问题,改变患者以往对不孕症的错误认知[3]。可采取适当的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透露相关的辅助生育技术,并告知以往成功的案例,同时也可让治愈有一定效果的患者现身说法,向患者讲解其治疗经验,以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治疗依存性和受孕率[4]。(3)家庭和社会支持: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不少女性不孕症患者把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一旦查明原因确偏向女方,思想负担大大加重,此现象在农村患者中更为突出;其次,不孕症治疗就诊次数多、周期长、疗效慢,患者容易失去治疗信心、半途而废,因此需要家人长期的关怀和鼓励。在不孕症的治疗过程中,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始终是患者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叮嘱家属多陪伴患者,并及时就患者的病情与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鼓励夫妻双方都参与到治疗中,为治疗提供确切信息,提高治疗效率[5]。

(4)树立正确的疗效观念:不孕症患者由于年龄家庭等各方面因素,求子之心更为迫切,往往对治疗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治疗前通过详细讲解治疗的各个环节、手术步骤、治疗效果及影响成功的因素,包括心理方面的影响因素,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使她们既有信心配合治疗,又能坦然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对于成功妊娠的患者进行心理压力疏导,降低流产率;对于治疗失败患者,应及时告知患者原因,给予耐心的分析,同时提出下一周期治疗方案,迅速调整好心态,恢复对治疗的信心,对治疗的成功率经常合理的评估[6]。(5)指导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建立心理辅助治疗小组,从专业角度为患者提供降低不良情绪反应的技巧,协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指导他们如何应对压力、排解压力,通过转移生活重心改变生活方式来减轻对不孕的过度注意力,通过培养业余爱好放松紧张的情绪,激发患者对生活的希望与激情,恢复患者的生育信心[7]。

(6)注意事项:不孕症在目前社会中多被认为属于个人隐私,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尽量一对一交流,并在充分尊重患者尊严,注意保护其隐私的前提下,在与其沟通中通过换位思考,提出可行治疗及护理措施的同时,注意获取患者信任;在患者流露逃避、内疚及焦躁、悲伤等负面情绪时,充分考虑其个人因素,并体现护理人员过硬的人文素养,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了解造成其负面因素的理由,除上述求子心切、家庭观念以外,考虑婚前性行为、缺少支持、流产、长期治疗无果的歇斯底里和愤怒等;不仅如此,护理人员与患者丈夫充分沟通,引导丈夫在理解尊重爱护妻子的同时,给予其有力支持,并与其共同面对不孕症的诊断价值;此外,由于逃避不孕症诊断结果多出现在诊断后早期,一旦触及反应比较激烈,因此护理人员引导其正确面对诊断结果,纠正至错误观念,促使其正视诊断结果,而不是回避,并充分告知其目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先进性,多介绍成功案例,促使其树立治疗信心,有助于提高诊疗及护理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心理状况评分。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标准,已妊娠:患者成功受孕、心理状况评分较高;未妊娠:患者未成功受孕、心理状况较差[8]。抑郁、焦虑情绪、心理状况评价标准采用HAMD量表结合SDS、SVS自测量表进行评价,心理状况总评分>5分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总评分3~4分表示心理健康状况一般;总评分:<2分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显示,试验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非常满意111例(62.0%)、一般53例(29.6%)、不满意15例(8.4%),护理满意度91.6%(164/179);对照组满意86例(48.0%)、一般65例(36.3%)、不满意28例(15.6%),临床护理满意84.3%(151/179),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67,P<0.05)。

2.3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对照组焦虑评分(27.45±1.91)分,抑郁评分(27.84±3.25)分,试验组焦虑评分(17.21±3.18)分,抑郁评分(16.71±2.92)分,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32、34.082,P<0.05)。

2.4 兩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对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不孕症是一种身心疾病。病因除病理因素外,还明显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不孕女性都会伴随出现一定的焦虑、抑郁情绪等不良心理状态,不良的心理因素也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疏导。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临床效果54.7%、护理满意度91.6%,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如下:不良心理因素会对机体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有一定的影响,促进机体性腺激素释放,导致女性停经,产生输卵管痉挛,导致不孕[9]。Jain等[10]提出,不孕症导致的精神情绪改变可导致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泌乳素、内啡肽等分泌异常增多的生理学变化,而在生殖各环节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不孕的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心理应激所导致的心血管反应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反应,如心率加速、收缩压升高、泌乳素、皮质醇水平升高等,与低妊娠率有关;应激导致的急性免疫反应,与卵泡数减少、胚胎质量差、低移植率有关[11]。每位患者的性格、经济状况、婚姻质量、家属态度都存在很多不一样,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用有效的方法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因不孕不育带来的担忧及恐惧,提高治疗效果和受孕率。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宣传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有一定正确的认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采用一定的心理治疗和宣传教育,可以让患者认识到很多病友都有同样的经历,缓解自己的不幸心理,并且可以更好地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提高治疗效果。优质、贴心、满意的护理服务既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素质、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12]。

综合上述,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不孕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笔者所在医院已纳入常规治疗程序中。同时关注他们特殊的情绪反应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向不孕夫妇提供足够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董琦颖.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不孕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8):58,63.

[2]赵雪丽,赵丽丽.不孕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价[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1):60-61.

[3]王美.对不孕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2):247-249.

[4]秦明芳.心理护理干预不孕症患者的系统评价[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2):147-151.

[5]田丛东.不孕症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估[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6):223-224.

[6]章静,雷美云.不孕症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61-63.

[7]万俊芳.探讨不孕症的心理护理干预和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170.

[8] Wang Q Q,Gui-Hua X U.Effects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Relaxation Training on Ov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novulatory Infertility[J].Nursing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2011,47(4):640-648.

[9] Leili M,Anahita K K.Looking at Infertility Treatment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Meaning of Life: The Effect of Group Logotherapy 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Infertile Wom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ertility & Sterility,2013,6(4):224.

[10] Jain K,Radhakrishnan G,Agrawal R.Infertility and psychosexual disorders relationship in infertile couples[J].India J Med Sci,2000,54(1):1-7.

[11] Gallinelli A,Roncaglia R,Matteo M L,et al. Immunological changes and stress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implantation rat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rrembryo transfer[J].FertilSteri,2001(1):85-91.

[12]馬秀丽.观察心理护理在治疗女性不孕不育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6):3736-3737.

(收稿日期:2018-04-16)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不孕症
心理护理在不孕症女性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不孕症治疗的八大误区介绍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自拟散瘀通管汤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40例临床观察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