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PICC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意义

2018-12-12杨丽娟任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新生儿风险管理

杨丽娟 任燕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6-2017年接收的8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后者给予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满意度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和对照组的20.0%相比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PICC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可以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新生儿; PICC护理; 风险管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6.0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6-0-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neonatal PICC care.Method:80 neonates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6 to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former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while the latter was given risk management.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were observed.Result: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0%(P<0.05).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care risk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20.0%),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Risk management in neonatal PICC car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and has some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Newborn; PICC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Urumqi 830001,China

经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上常用于新生儿且需要一定的护理措施,防止其脱落或者堵塞,影响治疗效果[1]。风险管理指的是在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医疗水平、医疗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2]。本次研究的重点是对80例新生儿PICC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目的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6-2017年接收的8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中男27例,女13例,日龄2~28 d,平均(15.3±1.2)d。观察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日龄3~29 d,平均(15.6±1.3)d。本次研究均取得患儿家长同意,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进行PICC护理,定期更换导管的肝素帽,及时对置管处进行消毒、更换敷料。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将临床PICC护理中常见的风险事件进行收集整理,结合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制定出详细有效的护理标准及流程,在此过程中需要给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严格控制護理质量。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根据患儿具体表现进行护理。(1)液体外渗: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留置管的固定情况,减少因为新生儿的动作造成留置管的松动、导管移动而最终使液体外渗。(2)堵管:护理人员首先要检查输液管连接是否紧密、输液是否连续,确保其输液正常,输液中外出及结束后立即采用2 ml浓度为6.25 U/ml的肝素盐水封管。(3)穿刺侧肢体肿胀:患儿肢体活动过度或者是胸腔压力增大会引起导管移位,造成肢体肿胀。(4)感染:穿刺前护理人员需要对导管的插入深度进行准确测量,同时测量PICC时的穿刺点,在X线片照射下穿刺成功后定位,护理人员操作全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由于过度牵引造成侧肢体穿刺,增加新生儿的疼痛。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新生儿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观察,包括液体外渗、穿刺侧肢体肿胀、堵管及感染等。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自拟护理调查问卷表,很满意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均达到标准水平;满意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有所改善;不满意为没有达到以上标准。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本次全部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中很满意29例,满意10例,满意度为97.5%(39/40),对照组中很满意15例,满意17例,满意度为80.0%(32/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和对照组20.0%相比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PICC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置管术,将其应用在新生儿治疗中可以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3]。但是相关文献资料显示,新生儿PICC护理中常会出现风险事件的发生,影响其护理效果,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4-5]。护理风险可出现在任何环节,如静脉输液、抢救配合及护理操作等,以至于简单的运动也会引起风险。而本文方法中均有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法,主要原因包括(1)液体外渗:这是因为导管移位造成的。(2)堵管:这是因为输注脂肪乳剂、输液中断但没有及时正压封管、不正确的冲封管技术及药物配伍禁忌等造成的[6-7]。(3)穿刺侧肢体肿胀:患儿肢体活动过度或者是胸腔压力增大会引起导管移位,造成肢体肿胀[8]。(4)感染:这是因为患儿个体差异、操作技术不正确及没有遵守无菌操作等引起的[9]。

除了上述情况外,新生儿PICC置管后还有诸多风险因素,所以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以减少新生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10-11]。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本次主要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PICC护理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在进行PICC治疗的新生儿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因此,临床上在对新生儿进行PICC治疗时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以便减轻新生儿的疼痛次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12-13]。

综上所述,新生儿PICC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可以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赢赢,张静,章优,等.下肢PICC置管术在新生儿中置管效果及对舒适度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57-60.

[2]刘阿敏,荣加.PICC导管穿刺、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4):709-710,714.

[3]韦艳红,王楠楠,薛梅.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7):182-185.

[4]陈璐,谢新芳,钱彩华,等.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对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9):793-796.

[5]孙滨海,吴妮慧,周卓迪,等.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效果评价[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23(1):12-14,22.

[6]耿俊颖.初诊肺癌化疗病人PICC置管期间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回归分析[J].全科护理,2016,14(32):3395-3397.

[7]吴文理,陈佩仪,宋燕伶,等.腔内心电图技术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头端定位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0):3443-3445.

[8]梁必会,劉建红,黄丽雅,等.新生儿采用不同静脉留置PIC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25):3172-3174.

[9]易燕.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5):2915-2917.

[10]蒿若楠,胡芳,张杰,等.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的建立[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6,22(2):147-150.

[11]苏蕊.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4):222-225.

[12]黄乐听,周士燕,林海玉.血液病患者使用PICC导管的风险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7):39-41.

[13]李力,曾从容,杨春雪,等.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风险管理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3):7-9.

(收稿日期:2018-04-17)

猜你喜欢

新生儿风险管理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