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形式有效探究

2018-12-10黄郁荣

教师·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初中物理

黄郁荣

摘 要:在物理教学改革中,探究式教学是一个新的方向,正不断成为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新型利器,这种教学形式能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促使其不断去实践和创新。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实验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中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已经开始突破陈旧模式,探究和实践新型教学形式,以期与时代的大发展相同步,培养具有新型意识、创新意识、适应社会所需的人才。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学?笔者就此做一探析。

一、情境助力,促动情感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探究”二字内涵丰富,也就是说,围绕探究深做文章,以問题为导火线,引领学生主动思考,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问题的创设也是一种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教学内容,配备挂图、投影等演示实验,让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看到物理现象,利用实验器具等现场操作能够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产生过程。教师围绕物理教学内容一步步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外及里逐步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融入问题情境之中,去发现、去分析、去思考、去探究,并能够就问题再提出个性的问题。学生一方面充满了学科情感,另一方面也有了充分的科学认知,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热情同步激增,同时也营造出了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比如,教学《科学之旅》一课时,教师做了这样一个带有问题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一次科学的奇妙之旅。其实,生活之中到处都有科学现象存在,就拿我们最熟悉的水来说,有谁能告诉我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沸腾?”这一问题的提出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少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水烧开就会沸腾。”教师微笑着接着说:“很对,但是你知道吗,冷水也能沸腾。”学生一听甚觉诧异,怎么冷水也能沸腾,自己怎么从来没有发现呢?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同时勾起重重疑惑,脑海中打了一个又一个的“大问号”,其思维已经在积极运转,期待老师公布这一问题的答案。教师乘势现场做了一个利用低压使水沸腾的实验。学生惊叹不已的同时,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又激发了求知欲望,继续发问:“老师,为什么冷水也会沸腾呢?”这就是探究意识的萌生,就此教师讲解了这一物理原理,问题情境的创设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使其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热情,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学科情感。

二、合理猜想,探究本质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下一步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且能够提出问题,并由此提出和展开合理猜想。学生的猜想是基于客观事实基础上的,教师要在问题情境中凸显一些问题解决方式或者是答案的信息,能够提供帮助、启发、暗示学生所产生猜想破解的“蛛丝马迹”,学生的猜想由此就有了一个释解的明确方向。学生的猜想与科学家的猜想具有天壤之别,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范围,避免其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猜想。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借助步步设疑,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猜想。教师为学生提供小组谈论交流的平台,生生之间就问题展开思想的交流、个性的争辩、激烈的讨论,由此,学生不断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就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表象的观察与分析、对比与区分,在最短时间就能抓住本质。探究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化解一些“边缘化”的猜想。面对学生的“边缘化”猜想,教师不能给予全盘否定,需要预设猜想,并逐步有效地引导学生走上合理猜想的轨道。比如,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一些学生的猜想就有些离题,认为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与电热器的保温程度有关,或者是与通电时间有关。面对这样的猜想,教师还不能全部否定,因为这些猜想也不是没有道理,属于“边缘化”猜想,教师要做的就是巧妙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问题关键因素并探究其本质,尽量对次要方面减少关注。

三、讨论交流,设计实验

对于初中物理知识,教师借助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其物理原理过程,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力,就相关猜想进行实验,来让猜想得到印证和落地。也就是说,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动手操作之前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设计。学生成为物理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根据自己的初步猜想,着手开展实验之前的计划设计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就若干猜想或者是假设准备资料信息的收集和实验设备的罗列,分步骤进行实验的方案设计,积极探讨和拟定验证猜想和假设的具体的实验方法。各小组的实验方案设计初稿出来后,让教师把关、修改,进行补充或者是删去多余的无关联的内容,从而形成最佳的、最易于操作的实验方案。比如,教学《浮力》一课,学生提出的猜想是:浮力大小是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系,浮力大小是否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系,浮力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称重法和对比实验法设计这一验证方案,并启发学生认识清楚:要验证自己的这些猜想,需要思考的几个因素就是:浮力方向、施力物体、漂浮物体、下沉物体;而要思考的问题是:受重力和支持力之间要保持的关系,教师做一点拔,引发学生开展积极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则很快“出炉”。

四、实验操作,自主探索

设计方案在不断优化后,就可以着手进行实验了。教师根据方案准备实验器材,齐备后,各小组开始进行探究实验。实验是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说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从自己的亲手操作体验中论证自己的猜想。教师放手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从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和收集数据。教师虽然隐居幕后,但是还是要当好巡查员,对各个小组的实验进行恰当的指导,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记录,同时就学生实验中的操作方法、参与方式以及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错误,给予即时的修正并引导学生顺利探究。各小组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能够帮助成员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并从实验中体会合作共进的重要性,获得学科情感的激发,同时感受实验带来的艰难与快乐。

五、交流结论,评估发现

探究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数据做一比较和概括,理顺思维,明确实验因素以及各种关系,小组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论证和讨论,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教师鼓励各选派专人对本组实验过程进行语言描述。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亲身参与、身临其境、动手动脑,一步步按照方案步骤完成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这一过程无形中锻炼了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究问题的条理性。从理论认识到合理猜想,从设计实验方案到付诸实施具体实验操作,学生体会了探究问题的来龙去脉,收获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还体验了一把发现科学知识的艰辛和乐趣,感受到了学习的甘甜,激发了继续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热情。那么,总结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学会评估,从而优化探究方案,甚至是发现了新问题,从而吸引学生进行再探究,这一阶段实则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逻辑性。

初中物理课堂中实施探究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索知识,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和活动性得到凸显,通过探究步骤的实施,学生体验了当一回“小科学家”的切身感受,学习了知识与技能,也品尝了探究中的艰辛与快乐,逐渐形成了科学思想,从而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 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6):30.

[2]金明玉.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35):162-163.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初中物理
浅析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误区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谈高中历史课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