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研究

2018-12-10李广帅

教师·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初中体育策略

李广帅

摘 要:初中生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容乐观,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深刻认识这一点,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进行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健康饮食、健康锻炼、健康心态等,让初中生更好地度过青春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健康教育;策略

一、当前初中生健康意识与习惯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和相关资料研究显示,当前初中生健康意识和习惯方面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缺乏健康意识理念。初中生缺少健康的理念,对什么样的生活健康、什么样的饮食健康、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健康,没有直观形象的理解,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健康意识。

(2)缺乏健康生活知识。健康生活理念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健康的锻炼、健康的膳食等。不少初中生体质状况下降,呈现出小胖墩现象、近视眼的比例不断提高等。这些与学生缺乏健康知识有关。

(3)缺乏健康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如科学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每天坚持适量的锻炼等。有些学生的生活比较匮乏,他们一日三餐没有科学分配,没有遵循“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这样的规律,在锻炼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加之作息时间不科学、不规律,导致学生免疫力、抵抗力下降。

(4)缺乏健康阳光心态。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有些学生因为面对困难挫折时存在畏缩心理,甚至走进思想的死胡同,平时生活中充满消极情感,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这样的思想状况与初中生花季的年龄极不相称,与教育目标不相吻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障碍。

二、结合体育教学,有效渗透健康教育

如何促进学生更加茁壮地成长,每一学科的教师都应当共同努力。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紧密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认真分析研究体育教学目标任务,创新思维、优化举措,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健康教育。重点应当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强化健康理念教育。健康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而每一部分又细化为若干组成部分。身体健康包括身材匀称,各项体能指标处于正常值,没有明显的体质问题。而心理健康是指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能够合理疏导情绪等。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对学生强化这些方面的教育引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健康,对健康的概念内涵有充分的了解,走出“不生病就是健康”的认识误区,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意识里对健康有初步的概念。其次,教师要充分结合药学、卫生、保健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将健康的标准提供给学生,例如体重与身高的匹配,肺活量、爆发力的指标,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等,让学生了解健康的标准,对自身健康水平进行及时的评估。最后,教师还要强化宣传氛围的营造,在各种场合、各种阵地、各种载体上大力弘扬健康理念,使学生入脑入心。

(2)普及健康知识常识。当前初中生健康教育缺失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健康知识和常识严重不足。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常年生活于家庭、学校或是宿舍、教室“两点一线”,无暇顾及生活中的健康知识,在生活中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健康方面的学习,导致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各方面较为缺失。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健康知识的教育:首先,结合初中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与他们生活和身心发展阶段比较密切的健康知识,在室内课教学中进行传授。例如,青春期的学生在平时的锻炼中应当注意哪些方面,怎样保护自己;其次,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在饮食上如何安排,既能够满足身体成长需要,又避免营养过剩长成小胖墩等,这样的生活知识和他们平时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具有更强的指导性;最后,针对学生成长中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健康知识普及。例如,膨化食品过多食用有什么危害,当前各种添加色素的饮料喝多了对人体有什么影响,碳酸饮料过量饮用对钙质流失有什么影响,现在全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生活中如何辨别食品的新鲜度,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教师在健康知识传授中需要加以关注的內容,对学生平时的生活大有帮助。

(3)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健康教育离不开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懂得怎样的生活是健康,认真对照学生平时的生活习惯,看看哪些需要纠正、哪些需要改进,从而指导学生更加健康地生活。例如,平时的三餐安排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早餐哪些食物较为合适,能够为上午半天提供充足的能量;中午和晚上食用什么比较合适,既能够满足身体需求又要避免营养过剩。在这些方面,笔者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指导,还和他们一起制定菜谱,便于学生更好地执行。一方面,教师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健康习惯进行针对性纠正。例如,有的学生用眼过度,虽然初中生活节奏比较快,但是无论学习压力多大,都要注意保护眼睛。笔者要求学生坚持做眼保健操,不仅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做,平时眼睛疲劳了也要做一做眼保健操,还要远眺揉揉眼睛,保证眼部肌肉得到放松,大大降低近视的概率。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科学锻炼的习惯。学生虽然学习比较紧张,但是锻炼还是可以挤出时间的,除了“阳光体育”规定的时间,利用平时的点点滴滴缝隙时间,也可以进行体育锻炼。这些健康生活习惯培养,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状况始终保持在比较好的状态,为学习提供有力的体力支撑。

(4)开展健康心理疏导。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耐挫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耐挫能力非常差。对此,教师要高度关注这些群体的心理健康。一方面,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渗透顽强意志、拼搏意识的教育引导,在学生体育训练遇到困难体力不支时,积极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勇往直前,使他们内心增强上进的动力,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这样的品格意志一旦形成,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而且对各学科的学习都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青春期初中生的共性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疏导。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更加敏感多疑,需要更多的引导,否则很容易产生和老师之间的叛逆、抵触心理,和同学之间的不够和谐。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大力弘扬宽容思想,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相处是一种缘分,同学之间有缘在一个教室学习、一个寝室生活,都是人生中的缘分,一定要大度宽容。除了原则性问题,普通的小事情、小问题挥一挥手就过去了,同学之间要珍惜情谊和谐相处。”笔者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举办讲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疏导,重点针对初中生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考前焦虑症、前途过度担忧、学习压力过大等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心理疏导让学生认识到“条条大路通罗马”,中考只是人生发展的一条轨迹,让学生以正常心态对待即将到来的中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地看待考试、正确地看待学习,放下包袱、放下心理负担,发挥得更好。除此之外,笔者还注重了对个别学生的一对一疏导,平时学习生活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对他们出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不仅和他们进行交流,还动员班级的学生和他们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心态,消除自闭心态,鼓励他们积极回归班级生活,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激发潜能,更加健康地生活。

在初中生的成长中,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健康至关重要。广大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有效渗透健康教育,从而为他们的茁壮成长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马校和.初探初中体育健康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7(4):103,105.

[2]刘海军.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7(36):247-248.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初中体育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