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8-12-10李本鹏王庆生

教师·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小学数学

李本鹏 王庆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课程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活动课程逐渐从课外活动演变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进入小学数学课堂中。“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而且能够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但当前我国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仍存在定位不明、重视不足等问题,致使教学的效率不高。文章主要分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确保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问题;对策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定位不明确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旨应是强化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就目前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来说,教师在备课上所花费的时间过多,且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知识量过大、难易不一等,致使实践课堂变成了纯粹的理论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的定位不明确,仍受应试教育束缚而重理论、轻实践;最终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而且会失去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

2.实践活动的缺位

当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角仍是教师,且教学内容均是由教师提前设计出来的。在课堂上,教師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并根据图片上的内容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虽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活跃了课堂氛围,但学生独独缺失了具体的实践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班级人数较多,小学数学教师无法做到一一指导;②部分学校无专门的活动室、活动设备及器械等,致使教师只能通过想象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③教师实践活动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最终使实践活动课堂演变成表演课或演示课[1]。

3.教师的认识不到位

小学数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不到位,仍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教学,致使教学效率不高;加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成绩的评价无法用试卷的方式进行考核,使得部分教师直接忽略了此部分的教学,或是敷衍了事。此外,部分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对课程资源的意识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教师开发实践活动课资源的能力。

4.活动课仅流于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融入小学数学中的时间较短,尽管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内容,但对于此部分的内容仍无完整的体系,更无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这给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增加了难度。部分教师虽大胆创新了教学方法,但仍脱离不了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活动课的开发以及资源利用等,最终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仅流于形式。这样一来,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甚至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索精神的萎缩[2]。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问题的改进对策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科学规划教学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其自身的需求、喜好密切相关[3]。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小学生性格特征、需求喜好等基础上去设计、规划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实践活动中去。如在学习了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秘密》这一课时后,教师可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开始前,教师应首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杂志等途径收集有关圆周率的历史,并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由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和制作方向标,同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最后再由教师协助展示各组制作后完成的成果,并让学生分享制作的乐趣。如此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最终打造出高品质的数学课堂。

2.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规范实践活动操作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而进行的探索性、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开展此活动时教师须从旁引导,并规范学生活动中的各项操作,以达到实践活动的效果与预定目标。通常来说,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共包含了五个环节,而教师需根据不同环节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规范和引导[4]:

实践活动课,第一个环节是确定活动的主题与目的,但在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实践活动的主题基本是已确定了的,因此,本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要任务是引入活动的主题、明确活动的目的,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即制定活动的规则以及分配活动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从而制定出与学生实际相符的活动规则和任务,最终增强学生对活动规则、任务的理解能力,提升其自主性、自觉性。

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角色分工。教师应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划分小组,并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分配角色,进而促进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通常小组成员的人数在4~8位,且组与组之间也可展开竞争,从而提升整体效果。

第四个环节即教师的巡回指导。此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及时指出和纠正小学生错误操作,并观察各个小组活动进展,以便为后期的活动评价与总结做好准备。

第五个环节是活动评价、总结。此环节首先由小组组长对活动过程、结果、感受等进行汇报,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3.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强化自身教学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兴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地寻找能够具体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途径和方式。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努力学习相关数学课程新标准,进而深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提升学生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4.优化实践课管理,多方位拓展教育资源

(1)学校管理部门应创建优良的实践课教学条件,并加大对人力、物力等的投入,以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得以顺利实施。此外,学校还应尽可能施行小班化的教学,进而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指导,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学校管理部门须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型及其特征,加强对其的管理,包括教师备课情况是否和实际教学相一致、实践活动课后小学生的感言、作业完成情况等。同时,学校还应定期开展实践课教学设计比赛,以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校还应充分发挥社区、学生家庭的作用,设计与社区、家庭等相关的实践活动,进而拓展教育的资源,使综合实践活动延伸至校外。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积极引导小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价值观、情感、认知等的统一与协调发展。而通过科学规划教学活动、规范实践活动操作等方式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则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最终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林武.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14):60.

[2]陆一生.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未来英才,2016(21):159.

[3]刘敬明.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发展[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0(12):172.

[4]周浩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改善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7(11):62.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实施和构建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