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支持的个案研究

2018-12-10许岳霞

教师·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自闭症

许岳霞

摘 要:通过对一例7岁自闭症儿童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特殊教育需要,分析其病理行为及发展功能的现狀与优、劣势,探讨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对策。初次评估结果显示,该儿童的语言、感觉模式、游戏及物品喜好处于劣势,手眼协调是其能力发展的优势项目,认知和粗大动作能力较好,模仿能力较弱,注意力严重不足,存在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训练半年后再次评估,对比前后评估结果发现,该儿童的各项能力得到了提高,情绪行为问题减少,说明该训练方案有效。

关键词:自闭症;特殊教育支持;个案研究

一、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昂仔,男,7岁,非足月生产(7个月),同卵双胞胎,出生时体重为1.8千克,身体状况较差,住院治疗两个月方才基本稳定。父母无不良嗜好,母亲怀孕期间情绪稳定、生活规律,无家族病史。其出生后母乳喂养,各方面发育一直较同龄孩子缓慢,且一直没有语言能力,也不与同龄儿童玩耍,不与人互动,比较喜欢旋转的物体,36个月时经权威医院诊断为自闭症,之后在北京一家自闭症康复机构训练6个月。平时生活中,父母对其比较疼爱,非常重视康复训练,2015年9月进入特殊教育学校。

2.行为表现

昂仔基本能听懂大人的指令,认知能力与2~3岁正常儿童的水平相当,能用4~5个字的短句表达基本需求,能控制大小便,但双腿不能下蹲,习惯坐马桶。对电铃、鞭炮声极度敏感,一旦听到电铃声和鞭炮声便尖叫、奔跑或者躲藏。在课堂学习中,他时常出现双手连续拍打桌子、不停拍手、撞头等刻板行为和随意走动现象。他对母亲非常依赖,不与同伴互动游戏,有时会用指甲使劲抠、戳不熟悉的老师,或者用拳头捶打老师,融合课在母亲的辅助下能安坐7分钟左右。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1.研究方法

本个案研究采用观察法、训练法、行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教育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并据此采用科学的教育康复策略。

2.研究内容

主要是研究对象的身心发展的现状、特殊教育需要及其训练增加融入集体课的时间。

三、干预对策与过程

1.安置前的评估

测评报告显示:昂仔模仿、知觉、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手眼协调、认知表现、口语认知呈现发展空间狭窄或发展相对滞后的现象,评量结果见表1。

在病理分析中,呈现情感、人际关系、物品喜好、感知模式、语言病理问题较严重的现象。评量结果见表2。

2.精准化的安置

昂仔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后,我使用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指南、C-PEP-3量表对其进行评估,召开个案研判会,确定了合适的安置方式,制订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同时每学期末皆进行一次评估和调整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安置方式。

3.个性化的课程支持

(1)坚持以个训为主。个训课上我结合昂仔的情况,采用TEACCH、ABA、RDI等训练方法,主要对其进行目光对视、安坐、注意力、参与能力等常规训练;模仿、指令、配对等初级认知;言语表达;精细和社交的训练。例如在训练昂仔目光对视时,我采用指令“小眼睛看老师”“看这里”等指令引导,强化物吸引,用手挡住其原有视线……另外,在开始安坐训练时,首先在桌面上放置昂仔特别喜欢的东西,摆弄这个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当他坐下时,马上把他喜欢的东西放到他面前,让其可以看见并能拿到。他拿到东西可以在桌面上玩,如果拿离桌面玩耍便设定时间要求将玩具拿回。当昂仔拿到东西就离开桌面时,教师不强行阻止,因为有可能引起他对桌面的反感。其次逐渐延长他在桌面安坐的时间,偶尔他想离开时,教师轻轻阻止并辅助他坐在桌面前,或和他进行互动。最后加入桌面训练的指令,此时开始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比如在言语表达训练时可以在游戏中进行训练,从而激发他的兴趣,同时选择符合情景的话题,为他创造沟通机会,不断引导他说话。

(2)康复小组训练。康复老师对他进行以平衡疗法为主的肌张力、前庭觉、本体觉及触觉等提供刺激的感觉统合训练。

(3)在集体课中以结构化教学为主。通过结构化教学让昂仔发挥其长处,培养他的独立性,最终融入集体课中参与学习。通过图片的视觉化刺激,让其更好地理解自己需要完成的课堂任务,按照自己学习的进度按部就班完成并逐步体验成功的滋味,学会独立。建立个人课程表,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音乐、美术教师的照片贴在课程表里,课前让昂仔知道自己将要上的课程,上哪位老师的课。在课堂中,任课教师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以子母贴的形式呈现在黑板左侧,使昂仔提前了解学习顺序、完成时间,将重要的内容清晰展示出来,让他明白自己的学习范围。采用在课桌上放置学习任务卡的形式,使其在母亲的辅助下每完成一个学习活动,即可将此项活动的任务卡取下放进任务袋里,从而建立起完成任务的条件反射。桌上呈现视觉提示性语言:上课时,不可以拍桌子、不可以拍手。针对昂仔对铃声较敏感的问题,使他建立起响铃是休息、上厕所、喝水、做游戏的认识,同时在每次铃声响之前都让他提前知道即将响铃,从而达到对铃声系统脱敏的目的。

(4)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主要是课外时间让家长陪同昂仔参加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活动或社区融合活动。

4.多渠道的支持系统

(1)专业的教师队伍。为了让昂仔这一类自闭症学生获得专业且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学校选派我和部分教师参加了北京星星雨的TEACCH初级教师培训班、孤独症谱系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心理教育量表(C-PEP-3)培训学习,聘请全国知名自闭症教育专家来校定期开展自闭症专题培训、个案和课题研讨、课堂听课等活动,夯实个训教师、康复小组教师及集体课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提高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促进自闭症教师的专业发展。

(2)校园环境支持。学校构建了“视觉优先,结构化布局”的环境文化,一是合理的教室布置,设置多个教学区和功能区,如学生学习区、个别训练区、操作区、饮水区,在教室一角建立自闭症儿童冷静室,安抚情绪突发学生;二是视觉提示突出的楼道文化,通过图片视觉提示,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设备齐全的功能教室,根据自闭症儿童康复和教学需求,建设了动作训练室、艺术康复室、沙盘治疗室、发泄室、感统训练室、蒙氏训练教室等功能教室,配备完善的器材与设备,为康复训练提供硬件保证。

(3)家庭教育支持。在昂仔的教育与康复过程中,他的父母全程参与学校的教学评估、个别化教学计划制订、融合实践活动;建立《家校沟通本》,要求昂仔父母每天和专业教师交流他在校和回家后的表现情况;聘请全国知名自闭症教育专家为昂仔的父母及其他家长开展专题讲座,提升家庭辅导能力。

(4)社会参与支持。努力争取各单位支持昂仔这一类自闭症学生的实践活动,建立了一批实践基地,包括社区超市、菜市场、医院、银行、菜园、养殖场。同时,联系高校学生、志愿者建立“支持团队”,为运动会、体能课、特奥训练、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长期的支持性服务。

四、效果

经过半年的实践研究,昂仔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情绪比较稳定,攻击行为明显减少,融入集体课时间由最初的7分钟到30分钟。

1.评量结果(见图1)

测评结果显示:昂仔模仿、精细动作、粗大动作、口语认知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病理分析中,昂仔的语言、人际关系、物品喜好、感觉模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情感、感知模式问题趋于发展空间。

2.行为ABC观察记录统计图(见图2)

在个性化的课程支持、多渠道的支持系统下,笔者同时用行为ABC观察记录表对昂仔融入集体课的行为表现做了半年的记录。如图2所示,昂仔在集体课中安坐时间由最初的7分钟延长至30分钟;在集体课中出现的拍手次数明显减少;随意走动、攻击行为的次数减少;在课堂中能与老师互动并参与学习。

通过半年的干预和特殊教育支持,昂仔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情绪渐趋稳定,能够在学校进行正常的学习,能参与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他还在业余时间参与了轮滑小组训练、架子鼓训练。总之,现在的昂仔很大程度上已能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比以前快乐,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段玄锋﹒郑月霞﹒自闭症儿童言语障碍表现及训练方法综述[J].现代特殊教育,2015(4):41-45.

[2]王碧涵,王碧霞﹒自闭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功能性评估及干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5(4):52-56,77.

[3]李 芳,李 丹.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56.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自闭症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安第斯高原卡哈马卡排箫个案研究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关于自闭症儿童玩具设计创新研究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个案研究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