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人民性

2018-12-10包岩

人民论坛 2018年32期
关键词:人民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

包岩

【摘要】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不竭动力。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如果回避人民性,党性就成了无本之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必须要接受人民检验。

【关键词】人民 党的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历史高度,要求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只有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人民性,激发全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才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坚强有力、人民满意、受人民爱戴的党。

人民性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起点和归宿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昭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活动和思想,这一观点鲜明指出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也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者们所坚持和发展的重要思想,但由于历史局限性,当时的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对人民性进行更为系统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后,其人民性的思想内涵得到进一步发扬。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党的建设作为三大法宝之一、把群众路线作为三大灵魂之一、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三大作风之一,进而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打开新局面,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也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党上下对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始终坚持人民性,这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党性与人民性二者要有机统一,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如果回避人民性,党性就成了无本之木,无从谈起。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凸显人民主体地位

只有信仰人民才能领导人民。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人的解放,把劳苦大众从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压迫中解放出来,进而塑造出社会主义语境下的“人民”这一集体人格。当前,“人民”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政党都十分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状况下,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政党理论、政治伦理和治理实践中返本开新成为党的建设新课题。这一新的历史课题的答案只有一个:信仰人民才能领导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要守住底线,树立公仆意识,牢记自己“人民勤务员”的身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一刻起,就一直心系人民,根植于人民,信仰人民,这正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力量源泉。

唯物史观中,把现实的人、具体的人看作历史的创造者,这不是抽象的概念。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载体,是推动历史进步和党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人民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第一,要善于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广大人民群众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所以坚强有力,就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党的政治智慧和执政本领的增强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来源于人民的需要和意愿,而检验这些方针政策的试金石也正是人民群众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活动。

第二,要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巨大作用。在世情、国情、党情急剧变化的今天,党作为改造自我进而改造世界、造福人民的先锋队组织,其自身也面临挑战和危机。共产黨员和领导干部不是“神仙”,也会受到各种负面因素的侵袭,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党要有不断自我修炼、自我完善的意愿和能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和人民的监督。

第三,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需要接受人民检验。因为人民群众身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能深切感受到党风、政风的变化,对于影响群众自身的种种问题,往往能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也最有改变和纠错的动力。我们进行社会治理要尊重人民,尤其是劳动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活力,凝聚民心。人民群众对于党的工作满意与否是评判我们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

全面从严治党要有力回应人民诉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汲取人民力量,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人民群众对发生在身边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深入基层,彰显正义,赢得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举措对进一步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满意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赢民心、聚民意,充分发挥无产阶级政党的人民性特征和优势,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纪委高度重视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重拳出击。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松、半步不退,向全党全社会充分表明了将全面从严治党这场伟大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意志。党的十九大刚闭幕,中央政治局便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在扶贫领域,党中央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作风问题,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个人和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在扶贫工作中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对扶贫人、财、物的管理更加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

聚焦基层“蝇贪”,加大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整治力度,对于受到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坚决查处,严肃整顿,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让人民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有更多参与感。

聚焦扫黑除恶,2018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明确要求“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严管党治党的决心和力度,有力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昭示着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者为中共驻马店市委党校党史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责编/赵橙涔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人民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