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甲环酸注射液联合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近期效果评价

2018-12-10张玲玲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10期
关键词:谷胱甘肽黄褐斑黑色素

张玲玲 , 张 敏 ,韩 一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河北 廊坊, 065000)

黄褐斑为临床皮肤科常见的颜面部色素沉着性疾病,以中青年女性发病率最高。黄褐斑皮损特征为面部两颊和前额部位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斑,病情顽固,较难治愈。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妊娠、日晒、月经、化妆品等因素有关,临床尚缺乏根治性手段。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异维A酸、维生素C、维生素E、氢醌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一[1]。本研究观察了氨甲环酸注射液联合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近期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12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6.8±7.5)岁,病程3-18个月;对照组60例,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7.1±8.2)岁,病程3-22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黄褐斑诊断标准[2],面部有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一般呈对称性分布,无自觉症状,面部斑片夏重冬轻;排除合并内分泌疾病者、合并其他颜面部皮肤病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面部斑片严重程度、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1068)1.2g和维生素C注射液(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3021905)5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周2次,共治疗8周。观察组采用氨甲环酸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587)0.25g+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维生素C注射液5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周2次,共治疗8周[3]。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皮损面积消退比=(治疗前总面积-治疗后总面积)/治疗前总面积×100%判定疗效。基本治愈:皮损面积消退比达90%以上,皮损颜色基本消失,与周围皮肤外观基本一致;显效:皮损面积消退比达60%-89%,皮损颜色明显变淡;有效:皮损面积消退比达30%-59%,皮损颜色有所减退;无效:皮损面积消退比不足30%,皮损颜色无明显变化[4]。

1.4 观察指标

采用皮损颜色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皮损颜色改善情况,0分为正常肤色,1分为浅褐色,2分为褐色,3分为深褐色;治疗前后测量皮损面积[5]。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褐斑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黄褐斑颜色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口腔功能和美学效果的满意度比较

表2 两组病例口腔功能和美学效果的满意度比较

注:# 与治疗前相比,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想比,P<0.05.

?

3 讨 论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尤其在紫外线照射强烈地区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对本病的发病机理研究仍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内分泌失调是发病的主因,其他如精神因素、遗传、紫外线照射、药物及化妆品等均是常见诱因。本病的病理表现较为典型,即颜面部可见黄褐色斑片,由皮肤表皮内的黑色素增多引起,而这些黑色素数目没有增多,但细胞体积增大,表现为黑色素细胞的功能亢进[6]。

目前,临床治疗本病多采用内服药物、涂抹药膏、激光等方法治疗,部分患者联合中医药内服外用治疗,但疗效不一。临床有文献报道,氨甲环酸属于抗纤溶止血药物,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使其无法转化为纤溶酶,减少黑色素细胞和角化细胞之间的关联,阻止黑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素[7]。还可通过阻断纤溶酶原分子上的赖氨酸结合点,对抗纤维蛋白原溶解,但不会影响凝血功能。且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避免了口服用药对皮肤吸收较差的缺点。动物实验表明,本药注射入皮损内可有效减少黑色素含量,影响黑色素细胞功能,但不影响黑色素数量,从而达到淡化色斑的效果[8]。目前,临床已将氨甲环酸作为黄褐斑治疗的常用药物。总结氨甲环酸的临床作用,我们认为有两点:

第一,其可代替酪氨酸与酶结合,减少酪氨酸的代谢产物,抑制黑色素生成;第二,其可抑制黄褐斑的血管生成,减少红斑和血管数量,并抑制真皮肥大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阻止皮肤真皮弹性纤维变性[9]。谷胱甘肽、维生素C也是临床常用治疗本病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激活疏基酶,可活化氧化还原系统,起到解毒效果,其在体内参与糖代谢过程,促进体内高能量生成,发挥辅酶效果,起到抗氧化和解毒作用[10]。维生素C能阻止多巴氧化为多巴色素,并使已合成的多巴酶被还原为多巴,以致黑色素不能合成,从而进一步增强抑制色斑效果[11]。谷胱甘肽与维生素C协同使用,能够增强抗氧化和抑制黑色素效果。

三药协同使用,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从不同作用机制阻断黑色素的生成,发挥强效抗氧化和抑制络氨酸作用,对黑色素的生成阻断更为有效,有利于斑片的缩小和变淡,同时减少皮损处皮肤的变性,有利于皮肤恢复正常,且静脉滴注复合用药使用较为方便,安全性高[12]。国外有局部皮内显微注射氨甲环酸的报道,但需要使用局部麻醉,治疗便利性欠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黄褐斑颜色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氨甲环酸注射液联合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近期效果良好,对色斑的消退明显,且对机体及皮肤无明显不良刺激,起效快,作用力强,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谷胱甘肽黄褐斑黑色素
黑木耳黑色素F1 的结构初探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啊,头发变白了!
Q7.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会变白?
为什么人有不同的肤色?
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