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者赵非:非一般“女高音”

2018-12-08史鹤幸

上海企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女高音声乐音乐

史鹤幸

姓名有点“中性化”的赵非,面容姣好、气质逼人,笔者有缘一识。往往她在台上“心”歌“非”扬,笔者在台下惆怅“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或许,在她质朴的名字背后,正是寄寓着父母的“念兹在兹”,一种希冀——所谓“非”者,非常、非凡之谓也,那是生命境界。

今天,一个“被音乐浸润过”的赵非,继续“且歌且行”,因她“非一般女高音”而声誉鹊起。是日,笔者浏览了赵非的素材,林林总总,仿佛阅读她数十年的心路物语,且歌声盈耳。

赵非出身于音乐之家,妈妈甬籍活跃部队文工团的专业演员,爸爸一个资深的京剧票友。可以说,赵非全盘继承父母衣钵且发扬光大。她说,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跟随妈妈到各地演出,耳濡目染。沙奶奶和李铁梅的唱段,她更是烂熟于心,偶尔客串上台有模有样,赢得阵阵掌声。赵非骄傲地说:我家五个兄弟姐妹,在音乐方面都各有擅长,经常在家里举办小型的音乐会,街坊邻里很是敬羡。

然而,最后竟是一部捷克电影《非凡的艾玛》,一个非凡女高音令赵非走进美声殿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人形容,她已经“嫁给了艺术”,从一而终——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故乡。

可以说,美声激活她心中的梦。于是,年近而立的赵非,赴日攻读日本东京武藏野音乐大学声乐学士、硕士,师承俄罗斯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埃琳娜·奥布拉卓娃。为了追寻美声真谛,硕士毕业后的赵非分别于1998年、2002年先后赴意大利罗马、米兰短期进修。成功跻身日本最高级别歌剧协会“二期会”正式会员,作为中国歌手代表在东京公演的第14届KISHIKO国际交流音乐会上获得好评。同时,赵非还在海外众多声乐比赛中屡获奖项,多次举办个人声乐演唱会。爱歌唱,成了她的一种生命托付,她是一个“为歌而生”的歌者。

“工于美声”的赵非,回忆自己在海外留学的日子,还是不胜唏嘘。刚去日本人生地不熟,只有寂寞、孤独、疲惫和思乡。歌声,才是她一生永远的藉慰 。她真诚地说:“我们当年留学跟现在不同,完全不能依靠父母,再苦再累也要自己咬牙坚持,那种滋味真的难以忘怀。在这些孤独艰苦的日日夜夜里,只有歌声与我相依为命,给我鼓励和安慰”。赵非硬是靠着自身的钻研与努力,才成就她在海内外歌坛的一席之地。她说:“唱歌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曾经遇到挫折,想到放弃的时候,赵非听着歌声又忍住了——“因为,美声太感人了,我不能没有美声,我不能没有歌声。”

赵非属于抒情带花腔女高音,演唱感情丰富,音色优美,同时注意意境,并努力将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声音灵动、多变。她说,所谓美声,就是优美的演唱,凸显演唱者明亮、丰满、松弛、圆润,而又富于共鸣的音质;其次注重句法连贯、刚柔兼备、声情并茂的表演风格。

笔者印象中的赵非,气场、台风摄人心魄;喉咙一打开,嗓音圆润透亮,在钢琴的伴奏下很好地展现她娴熟的美声艺术技巧,实力才是“硬道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艺术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要长期耐住寂寞,不断刻苦磨练的积淀。当然还要加上自己的悟性,才可练就她“歌声演绎生命”的女高音。

赵非说,她硕士毕业后基本都在国外以个人音乐会的方式演出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拥有众多粉丝。同时,赵非在每一次演出中,总是颇有情结地特意安排用中日两国语言演唱中国著名民歌,如王洛宾的经典歌曲还有其他中国少数民族的曲目,已成为她个人演唱会的一个保留节目。如果美声是夜莺,那么民歌就是百灵、黄鹂——这就是赵非的歌声。

在海外,赵非还为日本的合唱团做艺术指导,教日本人演唱无伴奏合唱《牧歌》和《半个月亮爬上来》。2001年至2003年制作出版的由她翻译并演唱的《日本心中之歌》和《中国心中之歌》两张CD和歌曲集《中日名曲选》,受到日本各大新闻媒体(如NHK电视台和各大报纸杂志)及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好评。日本的媒体这样说:“一个姣小的中国留学生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赵非说自己“尽管我做的不出色,也不优秀;但是我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我是属于笨鸟先飞的这种类型,耐得住寂寞,就是源于我对音乐、对艺术、对声乐的执着热爱与追求。”所谓“非一般”,主要赞誉赵非“用心唱歌”,那是歌者对歌曲内涵的提炼后“再创作”,随性情而歌。“一首歌,就是一个心声”,是意境与声韵的联袂。

笔者感慨,作为旅日歌唱家的赵非,对声乐艺术有如此造诣,被众多日媒争相报道,堪称演唱事业风生水起;然而,赵非本人低调,不事张扬,回到上海,她美好歌聲的追捧者远不如在海外。这是性格使然。

“惟有美声不可辜负”的赵非,在一个圣诞新年之际,演绎《圣母颂》时,心里总有她亲爱的妈妈的身影,尽管她妈妈已走了5年……赵非去年公演《生命之歌》颇多感慨,她说“音乐会结束了,但是田汉聂耳合作的《告别南洋》却始终在我耳边回绕,挥之不去,更有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海外华侨,演唱《告别南洋》时格外亲切,充满了思乡爱国的情感。”——那是一位海归者的心声。赵非父母在天之灵,听到女儿的歌声,一定会为女儿感到骄傲。

赵非不仅活跃于舞台,成为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她还是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在从事音乐活动外,还勤奋地从事中国儿童神话的翻译工作,翻译了《中国神话故事》、《白蛇传》和《珍珠门》等。其中《中国神话故事》获1996年第2届APPA出版奖(以亚太各国的翻译出版作品为选拔对象的国际奖项)的特别奖(8册一套),《白蛇传》获1997年第3届APPA出版奖的鼓励奖。

“艺术是无国界的,艺术又是相通的”。赵非用歌唱与翻译架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有人说,搞美声的艺术家越老越值钱,可以在艺术道路上走得很久很远;但走得最远的肯定是文化和艺术,赵非就是这样一个踏歌而来的践行者。

猜你喜欢

女高音声乐音乐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家乡的月亮来看我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