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模式在听障学生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

2018-12-08夏君鹏季晓燕

文教资料 2018年24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

夏君鹏 季晓燕

摘 要: 本文将138名听障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对Problem-Based Learning或Project-Based Learning (问题导向学习,后简称:PBL)模式的态度和各自学习效果进行比较,分析PBL模式在听障学生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与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态度即可行性。研究表明听障生大学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学可以在PBL模式下开展;在基础能力相当的听障生中,接受PBL教学模式的学习者英语学习主动性较强,实践运用能力相对提升较快。

关键词: PBL 听障生 大学英语

一、引言

听障生高等教育作为残疾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经过30年的不断发展已初具形态(刘志丽,2018)。作为中国唯一一所本科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通过单招考试,每年招收70名左右听障生组成两个行政班。英语作为听障生的第三语言,在义务教育阶段并不受重视,视障生在进入大学后往往对英语学习没有主动性,学习效果不佳。但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听障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为了回答这些实际问题,本研究考察了普通大学英语课堂中常用的PBL教学模式对听障生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日后听障生大学英语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

1918年,PBL作为一种医科教育模式被提出。其定义较模糊但关键要求一致——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问题或任务为导向,采用全面的评估手段,不过于关注考试成绩(Rahman&Rahman; 1993)。Hedge(1993)首先提出将PBL模式应用于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英语教学,以下简称:ELT)。随后大量关于PBL模式下的ELT研究证实PBL通过为学习者提供理解性的输入和输出,将其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再生为自然的环境中的语言(Eyring,1997)。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够自行设计情景,独立解决问题(Laurillard,2002),提高学习成就感和学习兴趣。国内对大学英语课堂使用PBL模式的研究证实,PBL能够提供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学生实际能力提升(雷亮华,2011),对英语教学有积极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于听障生的英语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改进,但是实证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张松柏(2013)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调查了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各校的教学特点;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从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法及测试模式四个角度探讨了中国聋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李玮琳(2014)以“三合一聋生英语教学法”作为理论依据,对听障生利用手势语言进行英语学习,改变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和研究,证实了新教学法的可行性。

由于听障生进入本科学习人数较少且英语作为第三语言不受重视等,PBL教学模式在听障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未被实践和研究过。听障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模式普遍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单招考试为唯一教学目标的辅导型教学。纯应试教育的枯燥使得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普遍英语基础薄弱,缺乏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以任务驱动促进学习者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元认知发展的PBL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普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且有效性不断被证实。基于以上理论和现实背景,本研究将结合数据分析和实际观察,探索PBL模式与听障生大学英语课堂结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听障生对大学英语课堂中的PBL教学模式看法如何?

2.大学英语PBL模式教學对听障生英语学习是否存在影响?

(二)研究对象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阳光学院2016、2017级各抽取两个听障班,共计138名学生自愿参与本研究。2016级1604班33人与2017级1704班35人作为控制单元组,2016级1605班34人与2017级1705班36人作为对照单元组。控制单元严格按照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课堂上重视单词、语法和课文讲解,课后作业围绕期末考试内容布置。对照单元则使用PBL教学活动设计,课前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问题,课堂注重问题解决过程,课后作业以小组形式互相探讨发现新问题。控制单元与对照单元教学进度一致。研究周期均为大学一年级整一学年。

(三)研究工具

研究使用广义态度量表(Generalised Attitude Measure-GAM) (McCroskey 2006)了解听障生对PBL模式的态度。GAM采用语义区别法,以6组相对的形容词对应7个分值,对态度形成定量性描述。同时研究结合Walvoord等人(1998)提出的Primary Trait Analysis(基本要素分析法,后简称PTA)比较听障生在英语课堂使用与不使用PBL模式一学年后的英语学习成效的差异。PBL模式在普通大学英语教学中被证实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这些成效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主观感受而缺少科学的评估量表。PTA量表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不断循环不断完善基本要素,使教师了解学生在每一个基本要素上的真实发展水平。除以上定量分析方式外,研究者还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课后采取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进行定性分析。

四、结果与启示

(一)听障生普遍接受PBL教学模式

听障生的GAM数据可以提供其对PBL教学模式态度的描述型分析。在本研究中,6组对立的形容词按照1分-7分的顺序被听障生用来形容PBL教学模式。形容词中的促进选项分别是:good,right,wise,fair,positive,beneficial;削弱选项分别是:bad,wrong,foolish,unfair,negative,harmful。1分代表十分强烈的支持态度,7分代表十分强烈的反对态度,2分和6分分别代表强烈支持和反对的态度,并以此类推。选择促进选项分值低的听障生被认为对PBL持赞成态度,选择削弱选项分值低的被认为持反对态度。

控制組听障生接受传统模式教学,在参与调查研究前,教师简单将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进行介绍并安排对照组听障生与控制组听障生进行交流。作为参考,控制组听障生也参与了GAM问卷调查,6个选项平均值分别为2.48,2.52,2.33,2.13,2.26及2.32。对照组的听障生对PBL教学模式GAM的6个选项平均值分别为:1.53,1.37,1.53,1.22,1.32及1.48。该平均值表明控制组听障生对PBL持相对积极态度而对照组听障生普遍对PBL的教学模式有较强的认同感(均值<2)。同时,超过50%选择促进选项的听障生使用两极分值表达对PBL教学模式的强烈支持;仅有3%选择削弱选项的听障生使用两极分值。数据表明,对PBL教学模式的支持态度更普遍,且接受过PBL教学模式的听障生支持态度明显更高。

研究者经过分别与两组听障生的访谈后发现,超过90%控制组听障生对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支持。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听障生自主英语学习的兴趣,社会和学校对听障生大学英语的要求也不统一导致学生目标不明确等因素更让听障生对英语学习充满疑惑。对于可以模拟实际问题,自主找出解决方法的PBL模式,超过半数的控制组听障生表示非常想尝试,另有29%表示愿意尝试。

(二)大学英语PBL教学模式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听障生大学入校时使用的PTA调查问卷经SPSS 20.0统计得出:|t|=0.45(P>0.05)。数据表明:控制组与对照组的听障生入校时在自主英语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基本没有差别。听障大学生的第一语言为手语,第二语言为中文,英文作为第三语言本身具有较难掌握的特质。研究者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听障生日常交流使用手语较多,且多为自然手语。在使用中文和英文交流时语言的表达逻辑性、通畅性和内容深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不足除了生理特殊性的原因外,还与义务教育阶段枯燥的应试教育有关。值得关注的是听障生虽然基础普遍较弱,但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较高。听障生在能够正确解答和有新意的问题提出时,发言的主动性和参与讨论的热烈性较高。

控制组与对照组听障生经过一学年的分别教学后,重新使用PTA调查问卷,经统计得出:|t|=3.97(P<0.05),控制组和对照组听障生自主的英语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均有显著差异。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对照组的态度评分,包括到课情况及作业完成度在不断提高,听障生普遍表达出对大学英语课的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发现问题,听障生的创意性得到有效发展并能紧跟实事热点引起新的讨论议题。课前,听障生通过网络、报纸、书籍等媒介搜集整理相关课堂中需要讨论和展示的问题,制作发言提纲。这些准备环节都强化了听障生文字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课堂上听障生需要通过社交句型讲解,情景模拟、情境对话、海报等方式展示讨论成果。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通过手语与英语PPT结合的方式输出成果的能力,还使得听障生在交流和竞争的真实情境中积累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三)启示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普通大学生的要求,不适用于听障生的大学英语课堂。广泛应用于普通大学英语课堂的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将PBL教学模式融合在听障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对调动听障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英语学习和实践运用能力都有积极作用。经过一学年的调查研究,听障生普遍能够接受并支持PBL教学模式。但在具体实施PBL教学模式时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听障生的生理和心理特殊性对教师开展PBL教学工作都有更高的要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不仅需要充分理解PBL还需要充分理解听障生的整体和个体特征,熟练利用视觉学习媒介并能够进行手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提问,引导听障生进行逻辑性思考和推理并平衡好每个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听障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教师应当进行恰当引导,多花时间鼓励各种思考性的意见而不支配听障生小组活动和展示。课后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听障生讨论小组内的交流合作情况,适当时候给予心理疏导。

五、结语

残疾人高等教育水平已成为检验整体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特殊教育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些都要求特殊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更进一步发展。听障生的大学英语教育在我国一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关注听障生大学英语课堂实际教学,研究初步证实PBL教学模式在听障生中有可行性并且对其学习成效有积极影响。由于研究对象特殊性,本研究的样本数量和研究时间都不够充分,提出的建议和启示比较浅显。期待本文给听障生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素材与方向,使社会更加关注听障生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雷亮华.大学英语PBL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240-241.

[2]李玮琳.浅谈我国高职聋人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5).

[3]刘志丽,刘晓明,李晗静,姚登峰.我国听障生高等教育研究综述——基于CNKI的载文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8(3):52-57.

[4]张松柏.中国聋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5]Eyring, J. L.. Is project work worth it? [R].Washington, DC: ERIC. ERIC Database ED 407.838,1997.

[6]Hedge, T.. Key Concepts in ELT: Fluency and Project. ELT Journal, 1993(3): 275-277.

[7]Laurillard, D.. Rethinking University Teaching. A conversa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effective use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 London: Routledge,2002.

[8]McCroskey,J.C..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Generalized Attitude Measure and Generalized Belief Measure[J].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2006, 54(3):265-274.

[9]Rahman M., Rahman M. S.. Problem Based Learning-an Overview[J]. Bangladesh Medical Journal, 1993(22):12-15.

[10]Walvoord B. E., Anderson V. J.. Effective Grading: A Tool for Learning and Assessment[J]. Academic Standards, 1998:250.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