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后第二课堂的构建

2018-12-08邹华

文教资料 2018年24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翻转课堂

邹华

摘 要: “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需要,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从本院现实情况入手,分析了本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结合理论提出了可行性构建方案,从构建原则到有效形式再到保障措施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翻转课堂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

一、引言

在2007年教育部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后,全国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院经历了从普通的全院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到分级教学,再到现在的基础教学+兴趣选修的教学模式改革,成功实现了“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体现了对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随着“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出现,为进一步巩固现有改革的成果,教师们开始了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构的探索。

翻转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关系,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传授和吸收知识的核心部分[1]。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传授者,更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从被动的吸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教学组织形式从“课堂授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转变成“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探究”;课堂内容变为作业完成、辅导答疑和讨论交流等;技术起到的作用是为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提供方便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工具;评价方式呈现多层次、多维度[2]。在课时要求上,课前至少是课堂的两倍。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管理科学、行之有效的第二课堂。

二、我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现状

我院整体情况是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英语的学习感兴趣的学生较少。我院大学英语实行大班教学,每个班人数在60人—100人。课时在改革后变为48学时,减少了12学时。人数众多,学时较少必然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更亟待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我院现阶段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形式主要是几个相关竞赛——大学英语阅读写作竞赛、口语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虽然现在确立了各大赛的负责老师,但是没有形成专门的第二课堂体系,各比赛组织形式比较随意,仅仅是组织报名、参赛、公布结果,没有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因为重在比赛,对于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完全不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面向范围太窄,不能满足所有个体的需求。此外,沒有建立对第二课堂的考核制度,既没有开发可共享资源又没有对第二课堂实行的保障措施,可以说我院大学英语的二课堂建设还处在空白阶段。

三、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构的理论依据

(一)输入输出假说

Krashen(1982)认为单纯地主张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输入”。Krashen把这种情形表述为“输入假说”,认为输入必须包括“i+1”。即如果习得者目前的语言能力为i,那么,语言输入需要略高于i,即i+1,而且这种i+1的输入必须在意义上是可以理解的。他认为语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大量略高于学习者目前语言能力i的可理解性语料(i+1水平的语料)后自然习得的[3]。

Swain1986年在吸取了Krashen输入假说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法语浸润式教学实践后提出了输出假说。她认为输入时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在输入后还必须有大量可理解性输出练习,以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语法结构和词汇、语用使用的得体性;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从而有效促进二语习得[4]。

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应该提供大量的语言学习资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要够量又要突出层次性,以达到不同水平学生的可理解程度,即保证所提供资料的“可理解性”,激活学习者大脑中的习得机制,促进语言的自然习得。在此基础上还要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出机会,通过语言实践和反馈促进语言能力的巩固和语言运用的自动化,从而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满足个体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是直接传授知识,而是作为向导发挥组织协调指明方向的作用,新知识是由学生通过与环境或他人的互动建构并内化。第二,“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互动合作和师生互动协作共同探讨协商解决问题,资源共享更有利于知识的构建。第三,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在设计好的特定语言情景中,学生能更好地获取新知识。第四,提倡借助多种信息化资源。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感知途径支持学习者完成意义构建和知识内化[5]。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课后学习的自主性,在第二课堂建设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活动参与的主体,教师主要起指导监管作用。学生在活动中与他人互动交流,充分利用语境将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加以运用,弥补传统课堂互动和实践机会少的不足。在大量接触原汁原味的素材后,学习者检验自己的外语水平与目的语的差距,自主更正和内化吸收构建知识体系。

四、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可行性建构探析

鉴于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情况,为了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和优化完善第二课堂的建设,达到利用课外时间强化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真正满足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求。笔者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构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构建的原则

首先,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必须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成果丰富第二课堂。在提供资源师要讲究资源的时效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在组织理解性输出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实际运用可能性,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参与者学以致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必须提供能满足各层次英语水平学习者需求的资源,尽量体现资源的层次性以供选择。资源的提供要考虑到学生兴趣和学习目标的不同,对各类资源进行分类,比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物流英语、计算机英语等与学生所在专业相关的英语;还有与考试相关的过级英语、考研英语等。资源的多元化给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选择性。

再次,第二课堂活动要有组织性、计划性,要统筹规划,从负责人认定到时间地点的安排,经费的来源,奖励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案都要有详细的策划书,形成完整的第二课堂体系,建立语料库,并且要把第二课堂纳入学生和老师的考核系统,保障第二课堂的实际效果。

(二)有效形式探索

基于我院的实际情况,在保留原有几个竞赛的基础上,可以探索更多的有效形式完善我院的第二课堂。

1.大学英语资源库

建立英语资源库的目的是给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提供丰富的可再利用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达到资源共享。英语资源库既包括网络资源又包括书籍资源。建立网络资源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专门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语料库APP,APP上的资源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模块:

2.英语协会

我院现有的“语翔英语协会”只偶尔负责某个英语活动的策划,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面向所有英语活动。英语协会应该作为组织管理学生第二课堂的服务机构,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与负责老师一起跟学院领导进行协商,组织学生参与,制定管理措施和参赛规则,告知学生各类活动的时间地点、程序等。

3.英语角

英语角是指未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而进行的一种英语口语练习活动,主要通过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模拟真实场景,确定活动主题,为学生提供口语交流的实践机会[6]。可以采用班级轮流负责制负责活动的安排。英语角的形式除了传统的地面口语角外,还可以开发网络英语角,如以建微信或QQ群的形式,邀请所有感兴趣的师生进群,提前公布话题,固定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的晚上[7]。每期指定负责老师,适时提供引导以确保交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果邀请外籍教师参与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网络口语角对于在传统英语角不敢开口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用害怕犯错造成的困窘,也可以帮助克服害羞心理。

4.英语讲座

英语讲座可以邀请外籍教师就中西文化举行跨文化知识讲座,介绍英语国家社会习俗及礼仪、宗教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邓美容,重点强调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是本院老师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考级,考研进行指导,还可以是与英语有关的学术报告。经常举行英语讲座,既可以增强学院的学术气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5.外语文化艺术节

外语艺术节顾名思义是与外语相关的各类艺术节目。语种可以是日语、英语等其他外国语言,内容包括相声、小品、歌曲、话剧、辩论赛、联谊舞会、夏令营等用英语表达的各类节目。形式的多样性能使艺术节面向全体师生,让每个学生都找到感兴趣的参与点。这种每年一度的外语文化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和教师对外语教育学的积极性。由教师和英语协会共同负责策划,制订详细计划,设置奖项,纳入师生考评[8]。

(三)实施保障

首先,作为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要参与群体的活动,在整个项目的推进实施中要获得学院领导的支持,组织老师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供相应的资金、配套设施、活动场地。其次,对于教师,要将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计入工作量,显示对老师劳动的尊重和重视,同时也要有相应的奖励,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在多种活动中,允许老师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形成固定的活动策划组,利于活动经验的积累和连续开展。再次,对于学生,要将第二课堂的参与纳入期末考评,可以占期末成绩的多少百分比,也可以采用学分制,某个活动是多少学分,一个学年要修满多少学分。同时有物质奖励、颁发证书进行表彰等奖励措施,以确保第二课堂的实际成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结语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能激发各层次英语水平的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其有效开展必然能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不但能巩固外语基础知识,还能全面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扩大参与者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对于整个学院,既活跃外语学习氛围又带动学习风气朝自主和创新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构建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8(2):130-131.

[2]杨宁,林丽征.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设計与实施[J].中国远程教育,2015(3):159-161.

[3]Krashen,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Pergamamon Press Ltd.,1982:26.

[4]Swain, M.. The Output Hypothesis: Theory and research. In E.Hinkel(Ed.), Handbook on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471-483.

[5]王建颖.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视听说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7-109.

[6]杨敏.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133-135.

[7]宁见红.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J].贵阳学院学报,2013(2):56-59.

[8]谢美清.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多元化体系模式建设刍议[J].职教论坛,2010(17):40-41.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翻转课堂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